陪護老人日記——老媽忽然變了一個人

寫在前面的話

(這篇將作為將來出書的前言藍本)

陪護老人日記——老媽忽然變了一個人

作者為連載配的插圖

老媽忽然變了一個人。

妹妹來電話訴苦,幾乎每天都給老媽“破案”。老媽由溫柔、善解人意,變成懷疑老爸拿東西送給相好的女人。時常地,她那從天而降的歇斯底里所製造的“突發事件”都很難收場。

朋友提醒說,還不快去查體,看是不是心腦血管疾病。妹妹帶老媽去九三局拍片,確診為腔隙性腦梗、小腦萎縮。也就是說,輕度失智(老年痴呆、阿默茲海默症)初期。症狀是健忘、幻覺、臆想、懷疑配偶不忠……業內人士說:這種情況需要有人陪護,情緒好就可能不發展或發展緩慢,完全康復是不可能的。更具體的,有經驗的朋友說,情緒不好,最快有八個月死亡的;情緒好,活十年、二十年以上都沒問題。

忽然就有了一種生命倒計時的緊迫感。

這是2016年。我們兄妹三人商定,每人陪護父母四個月。

老爸老媽1933年生人,祖籍山東,但不願離開生活了五六十年的黑龍江。輪到我時,遠赴農場陪護,不到兩個月就被攆回來了。我知道,只要他們還能自理,多一個大活人在家裡,他們是很彆扭的。他們認為還能像從前一樣生活。

問題遠比想象嚴重得多。哥嫂上班,無法全天陪護,就打算接他們去家裡,老爸作為繼父堅決不去;妹妹離得近,白天上班,每天晚上去看父母,週末去做飯後再回家給公公做飯。手機二十四小時開機,沒有電話很嘀咕,有電話就有情況,經常嚇得她心怦怦跳,甚至渾身無力。這麼多年,妹妹沒睡過踏實覺。接老媽去妹妹家裡她不去,因為妹妹有公公。幾個月下來,妹妹力所難及,被“不講理”的老媽搓揉得抑鬱了,一週無法教學了,何談照顧老人?

一個巨大的難題擺在我們面前。

於是我們兄妹三家反覆商定,我從濟南辭職,把父母接到山東來,全職陪護。

其中有幾個人對我做這個決定起著重要作用。比如表妹榮秀帶娘出嫁,同學李愛雲接失智、癱瘓的母親到家伺候,女兒高考也沒有停止。

說起來簡單,下這個決心並不易,實施也大費周折。我雖下崗,但在濟南打著一份工,也算得心應手,收入也行,辭掉有些可惜,但為了妹妹和父母,更為了我將來不後悔,必須果斷作出決定。接下來的事一件接一件,簡而言之,丈夫老車[jū]的支持、婆婆的默許是前提,租房、打掃、攏集傢俱是硬件,哥和妹妹做通父母的思想工作是最後一關。終於,我和侄子振星從山東去關外把兩位84歲的老人接來了。

感恩不盡!老媽來到山東,經過一段時間的陪護,有四大症狀明顯減輕,幻覺症、猜疑、歇斯底里、懷疑配偶不忠基本消失。業內人士說,這是因長期陪護有安全感所致。餘下的,就是健忘症發展了,而這是無法逆轉的生命規律。

幾年的陪護,記錄了一些文字。初衷是供家鄉親朋瞭解動態,供健康養老業內人參考,供親人同樣症狀而不知的子女參考。總有一種奇特感覺,是什麼在催逼著我去記錄。

期間感觸是顛覆性的新認知:於我,靠所謂的孝順是無法持續的,人性的弱點暴露無遺,久病床前無孝子是真的;老人是子女照妖鏡,做得好是應該的,不好就應觀照、改變;離了我他們照樣幸福,妹妹照樣康復,這場與父母重聚,是對我這個漂泊者的眷顧和慰藉,更是藉此給我補生活的課,比如學習做飯,更正我的“做飯浪費時間”的觀念。

這是機會,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這個新家,心情好,是天堂;心情不好,是地獄。天堂、地獄一念間。

離家二十幾年,只年節回去探親,也該還債和替換下哥哥和妹妹揪著的心了。感覺這些年在愛情、家庭、理想方面,把親朋的好處都用光了,所以上帝就安排我今後要繼續付出,積累財寶在天上。簡直可以說,就是從頭做人的機會。

現選出若干篇什與您分享。願天下父母都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