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南京博物館的“癩蛤蟆硯臺”,曾經盜墓賊想賣給我!

馬未都:南京博物館的“癩蛤蟆硯臺”,曾經盜墓賊想賣給我!

中國有著5000年的文化傳統,而在處理身後事上,古人以土葬為主,古人希望在地下依然可以享受地上的生活,因此厚葬很是盛行。特別是有身份和地位的人在墓葬裡都會放很多陪葬品。帝王貴族更是如此,豐厚陪葬品並沒有使墓主人享受到,相反引來了眾多的盜墓者的惦記。盜墓者以盜取墓葬內陪葬品為生活錢財的獲取方式,不管在哪個朝代都是為恥的一個職業,因此大家稱之為盜墓賊!

馬未都:南京博物館的“癩蛤蟆硯臺”,曾經盜墓賊想賣給我!

當盜墓賊把文物盜取出來後,金銀首飾一般轉手就賣了,但是有些東西就不太好出手,為何呢?有的是價格太高,有的是沒有遇到合適的買家,那麼這些寶貝文物就會在盜墓賊手中一直存放,也會有被隨意賤賣的,畢竟盜墓的贓物來的容易,盜墓賊也不是那麼在意這些文物!


馬未都在收藏界很有名氣的,他的撿漏故事是家喻戶曉的,除了撿漏外還會和盜墓賊以及文物販子打交道。當年就在一個盜墓賊那裡看到了一個古董“癩蛤蟆硯臺”,盜墓賊想賣給他,但是馬未都沒有買,還勸說讓他上交。盜墓賊很聰明,就怕被文物局盯上,馬未都剛走就逃之夭夭了。

馬未都:南京博物館的“癩蛤蟆硯臺”,曾經盜墓賊想賣給我!

據馬未都形容當年看到的“癩蛤蟆硯臺”和今天的南京博物館的“東漢鎏金鑲嵌獸型銅盒硯”很類似,應該是同一時期的文物,可惜不知道被盜墓賊賣到了何處?那麼這個“東漢鎏金鑲嵌獸型銅盒硯”是何物呢?

20世70年代,徐州的漢墓,裡面挖掘出了這隻“癩蛤蟆”——“東漢鎏金鑲嵌獸型銅盒硯”,這是價值不菲的珍貴文物。

馬未都:南京博物館的“癩蛤蟆硯臺”,曾經盜墓賊想賣給我!

東漢鎏金鑲嵌獸形銅盒硯

長25釐米,高10.2釐米,寬14.8釐米銅盒硯通體鎏金。通體鎏金鑲嵌紅珊瑚、青金石、綠松石,盒蓋與盒身以子母口相合,渾然一體為伏地神獸。頭似龍形,雙目呈三角形,睜目凝視,兩眉突起,並飾雙角,伏地匍匐、咧嘴露齒,其下頜前伸,巧妙地構成貯水墨池!

馬未都:南京博物館的“癩蛤蟆硯臺”,曾經盜墓賊想賣給我!

背部中心設一橋鈕,可繫繩,便於提揭。出土時,硯堂上尚有墨痕,證明其為墓主生前實用硯,而非陳設品或明器。這其實是個蟾蜍,但是我們習慣稱癩蛤蟆。蟾蜍是一種吉祥物,有很多人用它招財用!秦漢以來,古人對蟾蜍頗為敬畏,認為是鎮兇邪、助長生的吉祥物。

鎏金鑲嵌獸形銅盒硯可當之無愧地視為漢代製作工藝的至臻之作,實為罕見的稀世文房之寶。馬未都說的哪個類似的“癩蛤蟆硯臺”,這麼珍貴的文物也不知道盜墓賊會怎樣處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