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億元窟窿無人認賬,招行和錢端互甩鍋

近期擁有“零售之王”之稱的招商銀行在互聯網金融創新中也遭受了信用危機,與錢端的14億元逾期的糾紛鬧上了檯面。

多數投資者是衝著招商銀行的名聲去投資的錢端,卻遭遇了項目回款延期,招行稱早已和錢端解除合同,此事不應該找它,錢端則回懟招行無權單方面解除,希望招行妥善處理此次事件,雙方互相推諉,投資者人心惶惶,“14億元逾期案”不斷升級,直接引起監管層介入。

沒有招行我不會投

聚投訴上關於《平臺14億理財逾期,不直面問題卻與招行互相扯皮》的帖子已達8388次瀏覽量,聯名投訴量達248件,投訴錢端和招商銀行互相扯皮,互相推諉逾期責任。

14億元窟窿無人認賬,招行和錢端互甩鍋

以下是小編在聚投訴上看到的吳女士的投資經歷:

據悉,2015年吳女士在招行辦理業務時,招商銀行工作人員向其介紹了招行員企同心項目,推薦吳女士下載其旗下小企業E家錢端app進行投資。出於對招商銀行的信任,她下載了錢端app,開始在所謂的招行旗下小企業E家錢端app投資。

吳女士稱,當時投資的產品收益率不高,在4%-6%之間,在吳女士看來,低收益的產品相對穩妥,加之有招行做背書,安全問題應該能得到保障,投資金額沒披露,但據瞭解許多投資者金額都在50萬上下,投資三年多,前期回款取現都較為順暢,然而到了2019年,情況卻急轉直下,5月20日,錢端突然發佈公告,稱前投資的項目不管有沒有到期都延期回款,且無法明確回款期限,逾期金額達到14億元,涉及9000多名投資者。

錢端的態度在公告中體現的非常明顯:不對逾期負責,全責由招行來負。但招行這邊,顯然也並不打算認賬,招行稱,與錢端的合作早在2017年就終止了。

雙方踢皮球的態度,令吳女士和其他一眾投資者恐慌不已,本以為安全的“銀行理財產品”卻面臨本金都要不回來的局面。

曾是合作關係

招商銀行和錢端都承認了曾經合作過,但合作的時間和“親密度”略有出入。

2013年9月,招商銀行推出了承載企業雲服務、企業商機服務、互聯網進銷存、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互聯網融資見證業務等互聯網創新業務的“小企業E家”,是最早試水P2P的銀行。

2015年10月,與廣東錢端商務服務有限公司達成合作。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錢端運營主體為廣東錢端商務服務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1136萬元,註冊時間2014年7月。法定代表人為馮巍,公司經營範圍包括企業管理諮詢、廣告業、市場營銷策劃等服務。從股權結構來看,錢端的股東包括廣州鼎盛匯盈資產管理企業(有限合夥);IDG資本擔任管理人的北京和諧成長投資中心以及自然人陳鈺鍇,持股比例分別為83.6%、12%、4.4%,皆與招商銀行並無直接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招行與錢端的合作並不存在股權關係,招商銀行按照融資人的委託對其提供的金融資產信息進行見證核查,包括融資人已在招行開立對公結算賬戶、具體賬戶信息、融資人融資的還款來源,還款來源為融資人持有的已承兌國內信用證、銀行承兌匯票等。主要對接網金控股公司,將見證後的項目要素提交給網金控股,錢端app則是網金控股指定的平臺,接受投資者投資,同時也為融資者發佈融資信息。

而錢端稱早在2014年與招商銀行就開始合作,錢端為平臺服務方,招商銀行為信息發佈方,中金公司為結算方。錢端實為招商銀行“小企業E家”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的升級版,2015年6月,在錢端短短上線一個月,有用戶指出登陸招商銀行的“小企業E家”後,網頁會彈出二維碼,提示下載錢端app,隨後“小企業E家”便停用了,合作就一直持續到現在。

對此招商銀行回應,早在2017年4月就終止了與錢端的合作關係。

逾期早現端倪

招商銀行和錢端撲朔迷離的合作關係之所以現在才被搬上臺面,起源於錢端公司的逾期事件。

2018年12月,錢端發佈公告稱,2018年12月6日以後到期的產品全部不能履約,後續逾期待兌付的金額約14億元(含投資額及投資收益),項目到期日被延遲至2019年3月底。但直到截止日,錢端公司仍沒有進行兌付,2019年5月8日,錢端發佈公告直指招商銀行是無法兌付的直接原因(此公告錢端已經刪除)。

14億元窟窿無人認賬,招行和錢端互甩鍋

5月27日招行在官網上發佈了《關於廣東錢端商務服務有限公司蓄意捏造事實侵害招商銀行權益誤導相關投資者的澄清聲明》,鄭重表明,錢端公司虛假陳述,早在2017年4月,招商銀行就終止了與錢端公司的所以合作,雙方已劃清界限,14億逾期與招商銀行無關,並對錢端公司未經招行同意擅自使用其標識和名稱,誤導投資者的侵權行為向法院提起了訴訟。


14億元窟窿無人認賬,招行和錢端互甩鍋

面對招商銀行的聲明,錢端回嗆稱終止合作的協議與事實不符,2017年4月後招行仍持續在錢端app上發佈銷售、投資產品,且還是個監管者。錢端公司還指出,根據合同來看,除非一方提前3個月通知另一方,並對已開展的業務協商處置方案後才可解除,至今招商銀行都未出具合理的處置方案,故合同仍然有效。

再者,招商銀行在明知項目逾期的情況下,在官網發佈的《關於招商銀行互聯網創新相關業務停辦的通告》,故意將落款時間寫為2018年10月。

為什麼延期一年多才發佈公告,招商銀行稱是因為2018年期間錢端一度都無投資產品銷售,9月份開始,招商銀行客服中心陸續收到個別關於錢端app的諮詢,並發現錢端app重新開始銷售產品,才覺得有必要在官方網站上進行澄清。至於為什麼不向投資者披露,招行則表示個人客戶與錢端公司簽署用戶協議,註冊成為錢端app用戶。招商銀行並未接受投資人的委託,也不負責撮合投資人和融資人的投融資,因此並無公告的義務。

對於招行的最新回應,錢端暫未發聲,目前雙方的訴訟狀都已提交深圳市福田區法院,正在受理中。

錢端和招商銀行各執一詞,孰是孰非目前還難下定論,但此番拉鋸戰最受傷的非投資者莫屬,許多人都投了大幾十萬進去,拉鋸戰只會浪費黃金催收期,如果錢端作為運營方,更有義務披露融資方信息,此外,也給投資者一個警醒,不要看到有銀行背書就盲目相信,銀行金融理財產品做失敗的不再少數,甚至有卷錢逃跑的,普通投資人理財做到信息盡知才最穩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