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未出嫁的女子会被称呼为“黄花闺女”居然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说来也是引人好奇,这古代未成家的女子,为何叫“黄花闺女”呢?为何不叫紫花、绿花、白花,偏偏就是黄花呢?这其中是否有何讲究呢?那么,今天就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古代未成婚女子被称呼为黄花闺女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会被称呼为“黄花闺女”居然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据传这跟一位皇室公主的妆容有关。话说在南北朝刘宋时期,宋武帝有位公主叫寿阳。这位寿阳公主长得那叫一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正月里有一天,这寿阳公主在庭院里和宫女们嬉戏玩儿累了以后,就在屋檐下小憩了一下。而就在这段时间,庭院里的腊梅花被吹落了,有那么一片就正好落在了公主的额间,身边伺候的宫女们因为不敢影响自己主子休息,就只能任由这片花瓣停留在了公主的额前。

没想到,这片梅花因为经过了汗水的渍染,竟在公主的额前留下了一个淡淡的花痕,就算公主醒来以后,擦也擦不去。而公主发现,这花痕虽淡,但是样式却极为好看。于是,寿阳公主就命宫女们开始采集梅花花瓣,以期一直可以在额前化妆。然而,这古代梅花也是季节性花朵,月份过去以后,这梅花也自然就没有了。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会被称呼为“黄花闺女”居然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为了让自己的妆容更加精致,于是公主就开始采集黄色花朵制成粉料,希望能化出好看的梅花妆。而且,关于这段历史,在《杂五行书》里也有着这样一段记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因为这粉料是黄色的,所以也叫“花黄”或“额花”。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妆容不仅在皇宫内颇为盛行,就算是在民间,也有不少少女开始经行了仿妆。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古代的民间少女才被称呼为“黄花闺女”。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会被称呼为“黄花闺女”居然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当然,这只是一个民间故事。因为早于刘宋时候的《木兰辞》里,就有过这样的词句: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由此可见,梅花妆在那时候是相当受欢迎的,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在颇受民间喜爱的流行诗词当中。只是,这种在当时很受欢迎的妆容在经历过金、元代以后,就逐渐消失了,毕竟当时不同的民族之间,女子们的妆容区别还是很大的。只不过,这种妆容虽然淡出了人们的视界,但是“黄花闺女”这个称呼却流传下来了。

只是,私以为古代少女之所以会被称呼为黄花闺女,其实还是受到了古代封建思想的影响。要知道,在古代时候,黄花也代指菊花。而菊花的花意之一就是坚贞,因此,不少诗人都用了华丽的诗句来赞美菊花,比如说:虽被风霜竞欲催,皎然颜色不低摧。再比如说: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从这些诗句里就可以看出,人们对于菊花的傲雪凌霜、坚贞不屈是相当欣赏的。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会被称呼为“黄花闺女”居然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也正是因为受到古代封建思想的影响,人们把对女子的束缚也美化成了对于菊花的赞美。在古人眼里,未出嫁的少女们就应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接触外男、恪守自己的礼仪,保持自己的贞洁。要不然,也不会有人说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当然,这句话最初只是希望人们能保持自己的节气,但是后来就演变为了对于女子贞洁的要求)这种束缚人性的话来了!不得不说,古人对于女子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由此可见,从赞美意义来说,黄花闺女代表着古人对于少女们美好品质的期望。站在社会高层的男子们自然希望那些未成家的女子们能有着菊花般令人赞赏的气质和品性,能够经得起严霜般的考验。而从女子的角度来说,这其实就是古代男权社会对于女子的束缚。在时下男子眼里看来,女子们就应该把贞洁放在最高位置,就算是发生什么意外,女子们也应该保持自己的品质,不应该跌落尘土。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会被称呼为“黄花闺女”居然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可见,这黄花闺女其实不止是一种赞美,更是一种束缚!它就好比是孙悟空额间的金箍棒,而掌控权却在被人手里。别人眼里的的你是什么样,你就得活成什么样。当然,这也不是说鼓励女子们乱来,毕竟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考虑,自爱是每个人(不分男女)都应该具有的美好品质。只是说,女子们也可以活出自我,而不是非得从男性的眼里才可以找到自我的价值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