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导演,你把坑都挖在那里了?

《大明风华》导演,你把坑都挖在那里了?

汉王临死的时候才通过台词说明,

朱棣是他通敌给“困死”的,

朱高炽是他买通太监给“毒死”的,

然后三叔朱高遂主动告诉朱瞻基这些都是二叔算计好的,

包括三叔的目的也是继续“气死”朱瞻基,

二叔三叔得不到的,

那就毁掉,

人心如斯,

这剧本写的,

真心是好,

这不是反话,

是真心觉得这个剧本把人心的阴暗和龌蹉都写出来了,

只是,

这些坑,

我回去找了一下之前的剧集,

没安排好呀,

没看到,

有人说别拿《大明风华》和《大明1566》比,

《大明风华》导演,你把坑都挖在那里了?

那么我们说说《北平无战事》

48年蒋经国想做币制改革,

因为不改革币制,通货膨胀就没办法才刹车,

但是他也知道,

想要踩刹车得有“外力”,

就是美国人能援助,

这样才能保证改革的有效进行,

否则,阻力就太大了,

结果蒋经国的方法就是“挖坑”,

先给贪腐分子挖坑,目的是让囤积居奇的黑心商人能放弃抵抗,

用方孟敖来逼着他爹改革,目的是让金圆券保值

用自己的下属逼自己的北大的老师,争取美国的支持

用他们之间的争斗来试探共产党,借机挑事,

你看这“打法”,

很明确,

先明确四股势力,

就是阻碍币制改革的势力,

党内贪腐、银行家、知识分子、共产党,

折腾的顺序也很牛

想改革动的是党内贪腐势力的奶酪,

先震慑,

然后要逼着银行家选边站,

要胡萝卜加大棒,

知识分子是要争取的,

那就得拉拢,

要利用机会卖人情,

最后是要小心提防积极对抗,

那就心狠手辣,

只是没想到,

共产党是最希望人民好的,

最希望市场稳定人民幸福的,

因此所有的伎俩,

都被一一化解,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大明风华》导演,你把坑都挖在那里了?

这里面导演是怎么挖坑的?

其一,权力和金钱的博弈

其二,特权和地方势力的博弈

其三,位置和认知的博弈

其四,亲情和道义的博弈,

整个剧情的节奏始终让所有人都在“两难”中做选择,

其中方孟敖(刘烨饰)愣头青的人设,

让全剧中的两难和冲突都得到了很好的衔接和凸显,

让两难的尴尬在直白的攻击中更显的难以解决,

让整个剧情紧张到最后,

最终以币制改革失败,

北平解放为终局,

所以,导演的坑都挖在了剧情里,

而不是台词里,

观众是能感觉到每个情节都有用,

都是整个事件的推进和发展,

《大明风华》导演,你把坑都挖在那里了?

那么回头看《大明风华》,

二叔说的朱棣是被他困死的,

可是我看情节中,

二叔没有接触相关的人,

黑影,黑衣人,书信都没有,

相反,为了突出于谦的成长和能力,

让于谦的角色更有层次感,

《大明风华》导演,你把坑都挖在那里了?

把马哈木即敌军大汗与于谦关于战争的讨论放了很大篇幅,

很容易把朱棣的死归结为敌军的卧薪尝胆,积极进取,

然后二叔把重点放在胡善祥身上,

朱高炽的死就让人觉得无人加害,

积劳成疾了,

二叔、三叔选择同归于尽的方式,

也让人看的有点懵逼,

毕竟,二叔三叔的阴谋没看到,

那么这二位的用心也就没那么执着,

演技不错,剧本不错,

深究这些也是因为喜欢《大明风华》

这里面的情节和节奏应该更多一些铺垫,

减少主角的情绪表演,

整个剧就更好看了,

导演,我死哪儿?

哈哈哈哈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