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朋友的寶寶(一)


教育重不重要呢?

其實,不管你重不重視教育,孩子都一樣長大

跟種莊稼一樣,施不施,都一樣能結果,

只是收成不一樣罷了

然而我們總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

他們有領導力,有很多的好朋友,

有廣泛的興趣,對許多的事物都感到好奇。

而你捫心自問:“自家的孩子”呢?

剩下的,由各位家長來腦補吧。

首先,你看看下面這幾個問題,說得對不對?

1.說話晚的孩子遲早會追上語言發展能力好的孩子;

2.我孩子還小,以後再學第二語言;

3.一定要等孩子掌握了第一語言後,才開始學習第二語言;

4.孩子怕生、孤僻、不敢講話,是性格問題;

5.父母不應該用baby talk跟寶寶說話。

實際上這幾個問題,

都和孩子的“語言發展”息息相關。

那麼,孩子的語言發展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無朋友的寶寶(一)

兒童語言發展的第一個原則是要“早”

談語言發展,

不可避免要提到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問題。

這幅圖是腦的發育和第一語言習得的關係

無朋友的寶寶(一)

在大腦的發育階段,語言獲得容易些,

這個階段就是敏感期

敏感期期間如果缺乏正面的經驗和刺激,

會造成長遠的影響

過了敏感期也可以學習語言,但是更加吃力

這裡面涉及到語言習得和語言學習的區別

孩子在自然的條件下通過人際交往的語言獲得:

不費力的,而且是高效的

試想嬰兒只用生命的頭三年時間,

就能夠毫不費力地掌握母語的基本口語能力,

不需要上“母語興趣班”,不需要背單詞,

不需要背範文,這是語言的習得acquisition)。

而成人學一門外語,是語言的學習learning)。

費力低效的,要背單詞,語法。

這是因為我們已經過了語言發展的敏感期。

幸運的是,人類大腦的發育成熟階段很長.

從圖裡:

我們看到語言能力在兒童期一直都在持續發展中。

那麼是不是就不用擔心了?

如果孩子兩歲的時候語言能力比較差,

之後語言能力會逐漸追上來?

研究發現(取自Rescorla,2005;2009)

不是這樣的


兩歲時候的詞彙量可以影響到13歲

甚至17歲時候的詞彙量/語法和閱讀寫作能力

其他方面正常發展,但是說話晚的孩子長大後,

大約有一半人的語言滯後。

所以語言教育一定要儘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