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能拯救“金智英”?

到底谁能拯救“金智英”?

刚看完《82年生的金智英》这本书

用李诚儒老师在《演员》的节目里用的几个词

如鲠在喉、如坐针毡、如芒刺背

身在书本之外,我同情着金智英的遭遇。最后,她不得不借用他人的口吻与立场为自己发声,然后毫无悬念地被当成精神患者进行心理健康问诊。

中国的女性千千万,她们的身上无一例外藏着金智英的影子,她可能是我们的某位蜜友、某位同事、某位亲戚,也可能是某位擦肩而过的陌生人,甚至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她们噤若寒蝉,有一天,真的把自己活成了草芥一般,无法“生得绚烂,死得静美”,束手待毙地等待生命周期的完结,悄无声息的掉落在地,从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一、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最近,我也看了很多相关分析文,作者把关注点放在了:对于女性而言,努力工作,才是更好的出路及救命稻草。其实,并不然~

译文小说中,金智英工作顺利,积极努力,但只是一名小职员,暂时还未遇到复杂的职场纠纷和矛盾,仅仅是“被”喝了酒,开了几句黄段子玩笑话。最后,是她自愿放弃了工作,甘于照顾家庭、养育女儿。

其实,她要是有职业理想的,她想成为一名记者。但是在她能为自己的理想做更多努力之前,得先生儿育女。

到底谁能拯救“金智英”?

△图为金智英电影剧照

更努力去工作,获得更高的职位及薪水,持续让自身保值,这对一名女性有用吗?有用,有可能最终会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但是在家庭面前,这些得通通让步。

在小说的结尾,精神科男医生在遇到金智英这位病人后,想到了那个比他还努力优秀的妻子,她曾经为了照顾孩子放弃了教授的工作,现在连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都成了奢望,不忍唏嘘。

女性,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努力学习、踏实工作、上进向上,她们有些甚至比男性职场人优秀得多,但她们的结局无一二致,受到职场骚扰、言语侮辱、无法晋升。

她们的问题,真的这不是努力工作能终结的。

二、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该如何终结呢?

男女不平等的环境问题向来是“旧怨”,需要倾整个社会之力,制度、文化、教育、家庭等等全方面作用,需要细说。但有些,是可以现在就来说说的。

1、选择了家庭生活,就是一场赌注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的两个方面是:有些女性确实能够在家庭中获得尊重,作为母亲的温情在某些程度上也填补琐碎日常与封闭环境带来的空虚无趣,但这是少数;而有些女性,在职场上确实无法实现更多的自我价值,也无法贡献更多的社会价值,她们疲于应付工作上的挑战、压力和职场人事关系,但是这也在少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很多年前就做了解释。女性朋友们至少放弃了后4类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中的3类,来求取婚姻幸福、家庭和谐,并保住“男主外、女主内”这一数千年传统习俗,可是往往得到的是无法保证的结局—家人忽视、旁人不尊重,独自一人在一个被白雾笼罩的世界里,无法前行,更无法在原地立足。

到底谁能拯救“金智英”?

△图为金智英剧照

从女性选择当一名全职家庭太太开始,就是用一种虚无缥缈非确定的结局与自己的人生做赌注。赢了就是家庭美满幸福,输了就是普通如草芥般、没有任何波澜的一生。

这场赌注,注定无法两全,输了就是两败俱伤—并不那么美满幸福的家庭,以及普通得别无二致的一生。

2、别人说什么都没用,自己争气才是真的

讨论那么多,社会环境、传统习俗、制度完善、职场友好、尊重和自我实现,都是想为女性朋友们“争得一席之地”,迎面走来即使平凡可仍觉得眼中有光、生活中有美的魅力女性,而不是那颗草芥。

生儿育女并不是只是女性的责任;照顾家庭也不独是女性的义务。作为女性,如果你理所当然地如此认为,并甘之如饴地做一名“忍气吞声”的躯壳,亲自熄灭理想的火焰,用刻板的来逃避压力与成长,那讨论再多也是无意义。正如书本扉页上的那句话:


到底谁能拯救“金智英”?

不管你是否曾成为过“金智英”

都能勇敢地为自己发声,

不要成为“大多数”~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