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读书:只需四步,帮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

(本期主播:黄静洁)

《为你读书》的听众们,你们好!我是黄静洁,《父母的格局》和《学习的格局》两本书的作者。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力这个话题。

为你读书:只需四步,帮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

经常听到父母这样抱怨:“明明和孩子说好就看20分钟电视,结果到了时间,他死活都不肯关。”“明天的作业还没完成,可孩子还一直抱着iPad 玩游戏。到了约定时间也不撒手,一直跟你讨价还价。”

这些行为和表现,其实都指向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缺乏自律。“自律”这两个字,对孩子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我们不搞清楚这个核心问题,就很难理解该从哪里入手来帮助孩子建立自律。

自律力:孩子成长的关键竞争力

美国心理科学学会发表的一个调研报告显示,一个孩子是否自律,在很大程度影响了他的在校成绩、中学入学考试成绩以及被热门高中录取的概率。跟那些自律力弱的孩子相比,自律力强的孩子很少逃课,更能按时完成功课,通常比别的同学更早开始安排自己在一天中的学习任务,几乎不花或很少花时间看电视或玩游戏,等等。

为你读书:只需四步,帮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

专家们因此得出结论:只有在智力优势和非智力优势的共同平衡作用下,孩子的学习成绩才能持续保持优异的高度。

父母做对“他律”,孩子才会“自律”

其实,孩子的身心成长,就是一个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孩子小时候先按父母设定的规矩来做事,然后逐渐过渡到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阶段。所以,孩子学习“自律”的关键,要从正确的“他律”开始。

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一、和孩子交朋友

孩子天然会选择听自己喜欢的人说的话。父母要和孩子像朋友一样平等交流,而不要做一个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因为一旦孩子心中那扇沟通之门关上了,就再也听不进去你说的道理了。

为你读书:只需四步,帮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

二、营造正确的环境

回到前面孩子看电视不肯关机的问题,其实,让一个自控力比较弱的孩子主动拒绝电视、电子产品,是不太现实的,也是有违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因此,对于低龄孩子,尤其是上小学的孩子,如果不想让他在做作业时分心,就不要让他所处的环境里出现会让他分心的人、事、物。同时,父母自己也要做好孩子的榜样。比如,和孩子一起约定不玩手机,并展示出遵守规矩的行为,这样你的自律就会在孩子的心中生根,这就是言传身教的作用。

为你读书:只需四步,帮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

三、让孩子承担不自律的后果

我的小儿子在读小学一年级时,有一本家庭手册,老师要求家长每次检查完功课后,都要在上面签字。到了四年级,老师告诉家长,如果孩子自我管理能力良好,就可以把家庭手册交还给孩子,让他自己签字。从那天起,我和小儿子就只在口头上确认功课做没做完,家庭手册签字了没有,其他都留给他自己做主。当然,小儿子偶尔也会有没做完功课的情况。这时,我不会急于向老师告状,而是会督促他在家庭手册上写清拖延作业的原因,向老师请求延期交作业。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让他体会到一旦不自律,就要自己承担后果。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律”的范围和尺度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一手掌控到底。

四个步骤:帮助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

一、教会孩子画出自己的作息地图

对于2~3岁的孩子,父母可以通过不断示范有秩序的生活和行为,慢慢建立起孩子的“内在秩序感”。孩子走向自律,首先要有一个环境:开心、舒服、自然、有规律。他能不能做到定时睡觉、起床、吃饭?如果懒觉一睡,人就会垮,这一天都会被后面的事情追赶。

为你读书:只需四步,帮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

二、教会孩子画出自己的行为地图

3~6岁的孩子,开始进入与生俱来的“秩序敏感期”。父母可以用仪式感,把良好的秩序植入孩子的行为里。比如吃饭前,全家一起去洗手,这个好习惯他就会永远保持。当孩子出现乱扔东西、找不到物品等状况时,是最适合给孩子建立“外在秩序感”的时机。

三、教会孩子画出自己的边界地图

什么是边界?就是知道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对于低龄的孩子,我们需要让孩子去亲身体验不良行为带来的后果。

有一年,我带着两个儿子回到纽约,那天下了大雪,孩子们特别高兴,说要出去玩,我赶忙拿出两件羽绒服,微笑着说:“外面冷,穿上再出去玩吧!”大儿子很快就穿上了,小儿子却等不及,嗖一下就跑出去了。我并没有追上去,命令他穿羽绒服,就只是站在门口耐心等待,静静地看着他们玩。不一会儿,小儿子小跑着进来说:“妈妈,好冷啊,我还能穿这件羽绒服吗?” 如果孩子硬是不想做,那就让他自己去体验错误,然后再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我若是追着他呵斥他穿的话,恐怕他永远也不想穿这件羽绒服了。

为你读书:只需四步,帮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

四、巧用三种力量,激发孩子的内在能量

第一种力量是亲情的力量,来自家庭;第二种力量是知识的力量,来自学校和社会;第三种力量是除了前两种之外,环境中其他人、事、物的力量。而犯错,就是孩子学习“自我醒悟”的第三种力量。

在羽绒服的故事中,小儿子最初不肯穿,我之所以选择耐心等待,就是在给他亲身体验的机会,因为这也是他自我学习的过程。然后,我引导他离开犯错的环境,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帮助他建立起自我负责的体系。

我们养育孩子,需要这三种力量的结合。当前两种力量解决不了问题时,就需要借助第三种力量,帮助孩子把父母和学校的外部力量转化成内在的动力!

“自律”是一个人终生学习的过程,它就像一位交通警察,默默守在每个抉择的十字路口,指挥着孩子走向哪里,离开哪里。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早从交通警察的位置上退下来,让这个叫“自律”的警察在孩子的内心自然生长起来。

为你读书:只需四步,帮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

《学习的格局》

黄静洁 著

中信出版集团

【内容简介】

孩子写作业磨蹭、上课不专注、成绩下滑、严重偏科……这些令家长头疼不已的学习问题,靠单纯的“刻苦学习”是无法彻底解决的。

《学习的格局》是一本为父母和孩子而写的“优等生”养育指南。本书融合了65个世界前沿的学习理论,提供了208个高效实用的学习方法,分享了89个翔实生动的案例故事,彻底颠覆了那种靠“低水平重复”的传统学习认知,引导父母走出固有的学习误区,助力孩子成为自主学习的“优等生”,最终成长为具有竞争力的未来优质人才。

为你读书:只需四步,帮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