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不是控制

最新播出的《一起出發吧》中,楊爍教育孩子的一幕,讓我驚呆了。

視頻中,他對孩子說話非常苛刻,很兇地對孩子說:“快點、衣服拉回去,包背好。”

嚴格,不是控制


孩子按照他的命令依次做好,向前走去。可是不一會兒,在兒子後面的爸爸,又發現兒子在走內八字,於是又很嚴厲地對兒子說:“走路不會走嗎?腳尖衝前,腳尖衝前!”

被爸爸嚴厲的兇完,孩子在練習腳尖向前的時候,越來越不會走路了。

這時他又對孩子吼:“走回去,再重新走回來”。

可憐的孩子也是一一按照爸爸的話去做,但每走一步,爸爸就訓一句,當孩子到了身邊後,他嚴厲地問:“會走了嗎?”這時孩子用膽怯的眼神看著爸爸,點了點頭。

嚴格,不是控制


這一路上,孩子在自己的爸爸面前這麼小心翼翼地做自己,做為一名旁觀者,我真的很想告訴這位爸爸,“孩子,不是你的私人物品。”

很多網友看到這一幕,紛紛表示:”這哪裡是教育,就是兇孩子,毫無理由的兇孩子“。

一路上孩子走了那麼多的路,已經很累了,不理解孩子就算了,但也沒有必看著不順自己的心就這麼懟孩子啊!

是啊!若是孩子做錯了,指責孩子是情有可原,可是整件事沒有看見孩子做錯什麼,做為一名父親,到底是披著狼皮的羊還是十足的大灰狼,實在不得而知,但孩子在自己爸爸面前總是謹小慎微的樣子,實在讓人心裡難受。如果有人認為這是軍訓般的教育,那就錯了,軍訓,是對待青年人,青年人的人格是相對比較成熟的,但楊爍用這種看似無情的方式去對待一個7歲的孩子,未免太不尊重生命了吧。

希望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對孩子嚴格一點很正常,可嚴格並不是毫無理由,莫名其妙。

嚴格,不是控制


父母兇孩子,難道只是因為孩子是自己的,自己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嗎?也許有些父母,他們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孩子的生命是他們給的,他們無論怎麼對孩子都是可以的,也許在他們看來,孩子是自己的附屬品,對孩子可以做任何事,無論是兇孩子、打孩子還是控制孩子。

這種不能理解愛的父母,也許對有的父母而言是一種所屬感,可對孩子來講,也許是一種恐怖的存在。

對孩子來說,他們也許會認為,生命是父母給的,自己的一切都是父母給的,所以無論父母的方式多麼不能接受,也不敢反抗,更不敢說no。

像這種無理由折磨孩子的新聞,真的是屢見不鮮。

嚴格,不是控制


很多家長經常會藉著教育孩子的名義,毫無理由地兇孩子,但他是否想過,夫妻之間相互接納,有愛才會相愛,不教會孩子學會愛認識愛,卻還不斷的用私慾舉著愛的名義,說自己其實是希望孩子越來越優秀,而很多事實證明,這種把愛變成控制的育兒方式只會讓孩子的心越來越冰涼、越愛越遠,因為他每天生活在恐懼當中。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對孩子狠一點,孩子就會變好,或許就能教育好孩子,可殊不知,毫無理由地兇、罵,只會讓孩子心裡的傷越來越深。

想一想小時候,那些讓人愉快的、痛苦的事,從而在長大的生活中我們卻怎麼也忘不掉的畫面,靠近它或是遠離它。

沙法麗·薩巴瑞博士,曾寫過一首詩叫《我的孩子》。

我的孩子不是一個想法、期望或幻想,也不是我的倒影或遺產;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傀儡或計劃,也不是我的奮鬥和慾望;

我的孩子在這裡摸索、踉蹌、嘗試、哭泣、學習、闖禍、失敗、再次嘗試……

我的孩子聆聽著成年人聽不清楚的鼓點節奏,跳一曲自由的舞蹈;

我的任務是站在一旁,相信無限的可能,治癒我自己的傷口,裝滿我自己的水桶,讓我的孩子飛翔。

孩子是上天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我們不僅要尊重他們的不同,更要善待他們的存在,因為他們是我們生命的延續。

生活中看見很多孩子成年後不願意和父母親近,排斥父母,就是因為內心深處的傷痛無法痊癒。

所以,對父母來說,毫無理由地指責孩子,不僅不能為孩子好,反而會讓孩子排斥,因為你做不到和孩子一起分擔“失誤”的過程,而範錯又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過程。

嚴格,不是控制

去年帶兒子回我家,閒聊之餘,我爸爸問他:“媽媽在你心目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一開始我兒子不敢說,可是思考了一下,他還是大膽地說:我媽媽很兇,只要我做錯事,她就會讓我罰站,並強調說,雖然媽媽有很兇,可是她從來不會無緣幫的兇自己,將自己罰站,而是隻有自己做錯了事,媽媽才會這樣懲罰自己。

雖然媽媽懲罰了自己,可孩子卻依然告訴姥爺,他是最愛媽媽的,他明白媽媽懲罰自己,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不然媽媽是不會那麼做的。

一旦孩子做錯了,我們嚴格批評和教育孩子,孩子都能理解和接受,可若是毫無理由地兇孩子,孩子只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孩子聽話,也只不過是因為害怕父母。

對孩子來說,嚴格,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無理由地兇自己。

一個不被父母愛的孩子,其內心是缺乏安全感的,他會渴望自己快快長大,離開家,離開父母。

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不要無緣無故地兇孩子了,給孩子時間讓他們慢慢摸索,慢慢成長,陪孩子盡情快樂的享受那些可以是平凡的時光,才是智高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