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文化

在中国没有文化真不能去讨论中医,一是不懂去评论属于乱说胡扯;一种是不懂,说两句就露馅了。当然,也不一定都是中医如此,社会三百六十行,搞什么都需要文化,各行业各都需要,就比如街头卖个红薯,如果不会营销的文化,还真不行。

中医的文化


文化的词概念太大了,坐这里说吧,什么都可以归于文化。因此,见到中医的人,说文化都可以天南海北的说。从中医的思想来讲,需要讲讲天人合一,什么意思?就是人与自然不可分割,这样的道路其实就是科普,老百姓都懂,谁都知道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要善待自然,按照唯物主义实践论的观点就是人可以作用于自然,需要适应自然。这样的观点复杂不?其实不复杂,但凡承认这一点的,都是世界观。

认识中医要从学习哲学开始

而中医的文化就有哲学的含义,祖先很早就思考世界是什么,想不出来想迷糊了,但还是想出来太初、太空、太素、太始等概念来,在这之外还是没有搞懂宇宙是什么,就生出了混沌的理论。实际上到了现在人类也没有搞清楚宇宙是什么,而西方科学发达竟然还认为是上帝的创造。但中国人起初就是不信神,认为世界就是物质的运动,天地都是气,气的运动形成了宇宙,然后有了天地的反应,比如雷电等而阴阳交合,形成了万事万物。这样的理论是什么理论?实际上就是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这比西方宗教观更接近科学的本质。

中医的思考其实就是这么开始的,对于中国人我讲的是传统中国人,知识分子是需要掌握这样的道理的,需要思考天地怎么来的,然后有了三皇五帝,有了人类始祖,有了人类对疾病的斗争和探索,从而形成了中医药学。

所以,从本质上来讲,做中医必须是一名哲学家,不懂点哲学就无法理解世界究竟是什么,是什么造就了世界,很明显中医没有认为是神的力量,这就是一种唯物主义,一些人没有文化攻击中医迷信、伪科学、唯心主义,看看基本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都没有搞清楚。

而这一部分文化其实很简单,但是现代很多人却没有精力和耐心去搞懂,搞不懂就说是玄学,就是是无聊的文化,从而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嗤之以鼻,实际上,这里的道理很简单,都是生活。

这就需要思考世界有了之后、人来了之后,怎么生存健康的问题,所以就有了医学,医学期初的研究就是从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发觉男人和女人的区别,而后有了男女交接后生命的出现,从而有了生长壮老已的过程,这就形成了人类的生活和医学的实践。当人类第一次把孩子生下来,当第一次把脐带剪断,就产生了伟大的产科;当要把嗷嗷待哺的孩子养大能够捉鱼逮虾,这就是儿科;能把老人养老送终,这就是老年医学。医学其实就这么简单,当有人专门研究的时候,就是医学的实践和文化。

这并不神奇,所以中医是什么?中医就是古代人们与疾病作斗争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和当今的疾病对抗并无根本区别。今天一些医院很有意思采取限制中医做手术的政策,这是什么意思?这简直是对中医的侮辱,在中医外科兴起的时候,现代医学还不知道手术什么玩意。这就是,当原始人能够把扎在肉里的竹签挖出来的时候,外科手术其实就产生了。中国有中医,中医有对脏器器官的认识,中医有外科,为什么排斥中医去做手术呢?

文化对中医是双重作用

这就是文化的作用,什么文化呢?就是一种促使中医不去做手术的文化,而这个文化发展的势能强大,导致很多中医人只喜欢空谈理论、做坐以论道,少缺了很多实践精神。

特别是今天,当中医在抗击疫情当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全国百姓有目共睹,但是却有人对中医保持怀疑,怀疑什么呢?怀疑中医做不到,落后,不能够和西医同日而语,其意思很明确,在治疗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的很多器材是西医的,没中医什么事。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中医你没有资格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这和你没有关系。这样的说法发端于西医也就可以理解,但有意思的是在中医内部也有这样的呼声,甚至一些人对中医使用现代器械十分不满、挖苦讽刺,讽刺为伪中医,认为中医就应该是三个指头一脉诊,只能开药,其他的什么都不是。只有开药的才是纯中医,才是正统。

这是胡扯。

对于中医来讲,因为这种戴帽子式样的文化压制导致了中医不能够发展自己,而将自己紧紧的拘束起来,还自以为这才是正统的思想。实际上,这些人压根并不懂中医是什么。

中医是什么?其本身就是医学、医术,对于技术来讲,凡是能够被用来看病治疗疾病的都是技术,都可以为中医所用。而历史上,中医就这么发展来的,如果没有哲学思想的进步,阴阳五行理论就不能够与医学结合;如果没有制陶技术的发展,人们熬药可能就不知道用什么容器;如果没有印刷术造纸技术的进步,可能到现在中医还只能把知识刻印在木板上石头上石碑上;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至今眼睛近视的中医连眼镜也不能够配置了。

对于中医来讲,历史上已经充分的接触最先进的哲学思想和技术进步,这是时代的必然,也是中医兼容并蓄的特色特点,也正如此中医才能从最初的神农尝百草到今天发展为几万种中药材的大辞典;也才能从结绳记事到浩若烟海的中医著作;而理论的进步和实践一直没有停止。这就是中医药文化的特点,爱学习,时刻不忘学习。

中医的文化


不过后来,发生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些人挥舞大棒告诉中医,不能再学习了,回到了你的原来面貌吧,这种大棒主义的文化严重的摧残了中医文化的发展,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医就被逐步的按在地上被拷打,拷打的结果是,要求中医放弃自己的主张,不能与现代接轨,不能坚持自己的理论,从此消亡。这种压制导致了中医文化的几近灭绝,也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促生了中医不服输的精神和文化品质,那就是不让我用,老子就不用,能怎么着?结果很多人开始回到了中医的内核文化,这个内核文化就是阴阳脏腑经络联系的内科文化,而其他的文化包括学习的文化、兼容并蓄的文化、致中和的文化反而消失了。

所以,一段时间,中医界内部已经顽固的排斥存在的科学研究和发现,认为这都是与中医格格不入,然后开始丰富发展自己内科体系的文化,但实际上这样的道路走起来走向了极端。因为固守,所以只能越来越对自己的信仰进行现代化的解说,不解说世界不知道中医为何物,老百姓变了,社会变了,如果只是唐吉坷德的坚持,对于中医的内核文化解释就会限制了中医的发展。

中医内核文化必须坚定传统文化

中医以阴阳五行脏腑理论建立起来的内核文化,是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说这个文化自形成之后就已经形成了内核,不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所以,如果现代社会有充分的空间允许其存在,那么这个内核可以无忧无虑的生存许久。

为什么能够坚持呢?这就是这个内核文化的魅力所在,其继承了中国哲学观点、儒家、道家、佛家的很多学说,发展了自己,建立了医学的框架,实际上有很多医学,但是至今能够把哲学与医学完美融合的只有中医,而且这些理论观点方法,在特定的环境内,又是攻不可破的定论。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引入,让医学从哲学层面丰富起来,进而将这样的理论全面的与人体内脏官窍联系起来,这还不是剧终,中国人的智慧是把这些理论与万事万物都结合了起来,进而形成了一套有意思的十分有效的理论阐释。

中医的文化


比如这个病人手足心热、心情烦躁、腰膝酸软,口干口渴,怎么办呢?可能现代医学会想到很多慢性消耗性疾病,而中医引进来证的概念,通过辨证认定为肾阴虚证,好了,这个时候就有脏器+阴阳+虚实寒热的状态判断,由此就要用药治疗,就用滋补肾阴的药物六味地黄丸,经过服用这样的状态好了。这就是简单的中医治疗疾病的逻辑。

这个模式经过无数次的验证,都是有效的。所以就形成了中医特色的疗法,无论是古人还是今天的中医,只要对证,就可以收到效果。这就是充满魅力的中医学,而这中间核心在于对病人证的判断,这个判断是医术,也是哲学、也是文化。

这个文化坚持了,看病就会好,如果不坚持就会导致疾病加重或者治不好。还是肾阴虚,我们如果不用六味地黄丸一类滋补肾阴的药物,而用一些大热的药物来治疗,那么这样的病人就会出现阳亢的表现,更热更烦更痛苦,这说明什么,说明阴虚的用药有专属性,用不对就不行。现代社会的验证说明了这一点,比如治疗新冠肺炎属于寒湿疫,那么用温热的药物好,用苦寒败胃的药物容易加重病情。

实际上,不坚持这样的文化就治不好病,这也就是现在中医的困惑之处,一些人高举科学大棒让中医说出治病的依据,拿出证据,但是拿出来的证据却并不符合现代实验室的研究模式,这就是困惑,中医无法解释,现代医学无法解释,现代科学遇到中医就迷茫。这就是学问,根本是现代技术还不能够达到解释的程度。

文化缺失的主题是对内核文化的不足

今天这个内核文化的掌握已经变得与过去不同,在董仲舒把国家管理的理念都纳入社会各个方面时候,中医主动的接受了改造,此后多少年基本上秉承了儒家的学说,但是今天对于这种传统文化的继承确实存在严重的问题:一是很多人没有古代的文化背景,不懂中医和传统文化,理解不了;二是中医内部一些人已经开始放弃这些文化;三是继承学习的打着各种旗号,良莠不齐,混乱了传统文化。

这就需要去培养传统文化的继承,实际上这个只有中医热的兴起,才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也只有人们真正的信任传统文化,才能真正的去理解中医药文化。而当前,这将是中医面临的重要课题。

文化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中医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培养人,如果没有文化人,中医休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