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繡春刀1》看剪輯風格的確立以及剪輯邏輯的推理

從《繡春刀1》看剪輯風格的確立以及剪輯邏輯的推理

會員作者簡介:淮河,非著名剪接一枚。從理科跨專業學習後期剪輯、北電導演製作。曾先後就職於朱氏兄弟影視、翎刻影視。現獨立剪輯,剪輯作品有黃維德老師主演的新包青天系列之《血酬蠱》、《南俠迷案》(20年04月12號上映)等。喜歡做一些剪輯的實驗和總結以供分享。期待與各位老師交流技藝、業務合作,找我的話可以到幕後英雄 APP 裡搜索關鍵字——林淮河,交個朋友啦。

从《绣春刀1》看剪辑风格的确立以及剪辑逻辑的推理

(繡春刀1 海報)

這一次,我們來分析《繡春刀1》的剪輯規律。下面先看戲裡的第一個情節——

(情節:錦衣衛沈煉在陳府抓許顯純,一進門打陳府家丁從而威懾陳大人。)

這場戲在文戲和武戲上的剪輯風格為整個片子確立了基調,所以就拿了這場戲來分析。

一、 剪輯風格的確立

1、文戲部分,基本一句話拆成不同景別。這個風格貫穿了整個片子。

从《绣春刀1》看剪辑风格的确立以及剪辑逻辑的推理
从《绣春刀1》看剪辑风格的确立以及剪辑逻辑的推理

比如陳大人對沈煉說:“沈大人,縱然是錦衣衛,半夜闖我宅邸,也該有個說法。”說“沈大人,縱然是錦衣衛”給到陳大人正面中近景(鏡頭帶到家丁);說:“半夜闖我宅邸,也該有個說法“,給到陳大人側拍近景。

从《绣春刀1》看剪辑风格的确立以及剪辑逻辑的推理
从《绣春刀1》看剪辑风格的确立以及剪辑逻辑的推理

比如沈煉說:“我為何在此,大人心裡清楚。”前半句給到沈煉中景,後半句給到沈煉近景。

將一句話拆成兩半,中景或中近景+近景。近景鏡頭裡說話,是為了強調,也是為了彌補演員臺詞表演的不足。比如這場戲裡,張震老師便文氣,又有點臺灣腔,氣勢上稍微弱了一些,所以用近景呈現重要臺詞信息,是一個很好的處理。

這種臺詞拆兩半說的剪輯風格,不是所有的導演都會喜歡,尤其是作者型導演。有些演員也會牴觸,因為他們會覺得“這樣剪輯會破壞表演的流暢“。所以這種風格需要導演、攝影師、剪輯合力完成。據說路陽導演對剪輯風格的參考,對標的是《諜影重重》。攝影師在片子裡也多采用肩扛。這都給剪輯師帶來了比較好的剪輯條件。

2、武戲部分,則採用一個鏡頭一個小信息點,看著乾脆利落。

二、武戲剪輯邏輯分析

甲攻擊乙的過程,剪輯分鏡拆鏡頭如下:人物甲的反應表情(A)+發動武器的動勢(B)+武器運動(C)+武器產生破壞力(D)+人物乙的反應表情(E)+乙反應動勢(F)+......+乙反應動作後的結果;

為了方便說明,可以給這個拆分法統一一個名字為:“一方主動攻擊”分鏡體系

當然,中間可以穿插一些旁觀者視角的反應鏡頭,比如這場戲,陳大人就是旁觀者——沈煉對陳府家丁的狠勁是做給陳大人看的。

為了方便理解,舉例說明一下“一方主動攻擊”分鏡體系。

比如,得知沈煉要來抓人,陳府家丁趁沈煉不備而首次攻擊沈煉。我們看下分鏡——

从《绣春刀1》看剪辑风格的确立以及剪辑逻辑的推理

A

从《绣春刀1》看剪辑风格的确立以及剪辑逻辑的推理

B1

从《绣春刀1》看剪辑风格的确立以及剪辑逻辑的推理

B2

从《绣春刀1》看剪辑风格的确立以及剪辑逻辑的推理

E1

从《绣春刀1》看剪辑风格的确立以及剪辑逻辑的推理

E2

我們看到動作信息點排序:A+B1+B2+E1+E2。這個小段落,省略了“武器”在空中的運動過程和落地的結果,側重突出沈煉應變能力的快速敏捷。

第一次攻擊後,我們看到家丁第二次攻擊沈煉,他用花瓶砸沈煉,分鏡如下——

从《绣春刀1》看剪辑风格的确立以及剪辑逻辑的推理

B

从《绣春刀1》看剪辑风格的确立以及剪辑逻辑的推理

C

从《绣春刀1》看剪辑风格的确立以及剪辑逻辑的推理

E1

从《绣春刀1》看剪辑风格的确立以及剪辑逻辑的推理

F1

从《绣春刀1》看剪辑风格的确立以及剪辑逻辑的推理

F2

从《绣春刀1》看剪辑风格的确立以及剪辑逻辑的推理

E2

从《绣春刀1》看剪辑风格的确立以及剪辑逻辑的推理

G(沈煉反應動作後的結果,俯拍角度)

動作信息點排序:B+C+E1+F1+F2+E2+G。這一段落表現了沈煉的果敢。

躲過家丁兩次攻擊,沈煉開始發力——

从《绣春刀1》看剪辑风格的确立以及剪辑逻辑的推理

(沈煉朝著家丁方向衝過去,開始二人的當面對壘)

從沈煉衝過去到打鬥結束。這一段看似二人一來二去的,其實還是在戲份安排順序上有差異化處理(具體畫面看文章開頭的視頻)。

(1)【家丁初拔劍】沈煉一上前,之後用兩個鏡頭表現家丁拿劍,然後家丁轉身,但是當即就被沈煉壓制回去。

(2)【家丁三番五次拔劍】後面家丁三番兩次要拔劍這一小的段落,突出家丁的臉部慌亂反應、沈煉壓制家丁的動作,反而沒有給沈煉太多臉部反應。

(3)【家丁再也拔不出來】再後來的一番動作裡,沈煉猛然上前用腿壓制住家丁,這之後,側重點反過來了:突出沈煉臉部得意的反應、家丁試圖拔劍的動作。

(4)【家丁被制服】家丁把沈煉一腿踢開、拔刀對著沈煉各種亂砍亂刺,沈煉用腿踢傷家丁右臂。 這一段:沒有過多給到沈煉反應,因為不能讓觀眾看到他被砍刺時候的躲閃的“狼狽”,這段這在快速結束戰鬥。

(5)【家丁慘狀】這還沒完,沈煉把家丁抓到桌子上,刺穿身體,一番折磨。一般來說,打鬥完繼續來幾下,表示戰鬥結束,主角贏了。(6)戰鬥結束,我們才看到打鬥過程中一直沒有露臉的陳大人的反應,此時陳大人怕得要命。

關於動作戲的設計和梳理:即使是群戲,也可以拆分為兩人的角力。一開始總會有一方主動先動手(武俠片裡主角喜歡讓對方先出手 這樣顯得主角牛掰格拉斯)。反派先攻擊,主角後發力,然後二人一來二去“打太極”、相持不下,再然後反派不得不使出陰招,但還是被主角壓制住,為了讓觀眾看過癮那麼這時候還需要主角再捶反派一下(基本採用仰拍拍攝)。

本文為作者 林淮河 分享,影視工業網鼓勵從業者分享原創內容,影視工業網不會對原創文章作任何編輯!如作者有特別標註,請按作者說明轉載,如無說明,則轉載此文章須經得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影視工業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 https://107cine.com/stream/1244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