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葛伯仇饷”

上古时期,在河南省宁陵县周围生长着大量的葛。葛,藤本植物,别名葛藤、葛条。有块状根,富有营养,可以食用果腹。花序可以入药,具有退热生津,杀毒止泻的功效。茎皮富含大量纤维,可以纺线织布,遮羞御寒。当时生活在这儿有个较大的族群,我们暂且称他们为葛部落。后来葛氏部落出现了一个圣人般的部落首领叫葛天氏,他聪明睿智,宽厚待人。他带领部族百姓打鱼狩猎,纺葛织布,向人们传授生产生活方面的技能,因此深受部落成员的拥戴。为了丰富部族成员的精神生活,他发明了一种乐舞“葛天之乐”:由三人手操牛尾,身挎扴鼓踏步和唱。葛天之乐成为了我国古代音乐、舞蹈、诗歌的重要源头之一。他善于治理社会,在管理部族事务的时候,提倡“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道德规范,首创了无为而治和谐富足的盛世景象。因此葛天氏就成为了和伏羲氏齐名的“三皇”时的一方君主。

鲜为人知的“葛伯仇饷”

葛国建立国家是在夏朝建立之后。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到了晚年,也想仿效尧舜时期禅让制,把自己的位置传给德才兼备之人,他就把伯益定为了自己的接班人。伯益是大禹治水时得力的助手,负责技术工作,相当于水利工程师,大禹治水“疏导”的方法就是伯益提出的。伯益谦虚平和,平易近人,为人非常低调,因此很受部众的欢迎和拥护。不过,禹去世后,伯益却谦让不就,避于箕山(河南鹤壁)。禹的儿子启就继承了王位,成为了夏朝第二代国王。启继位后,感觉怎么着也不能亏待元老级别的人物伯益,于是就把伯益的大儿子飞濂封到葛地当葛伯,把伯益的另一个儿子若木封到徐州当徐伯。葛国从飞濂第一任葛伯开始,共封爵40位,前后立国1800年。葛国都城建在现在宁陵县西北方向的葛伯屯,现在那儿还有葛城遗址,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鲜为人知的“葛伯仇饷”

夏朝的最后一个王叫桀,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由于夏桀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夏朝日益没落下去。这时位于亳地(商丘东南部)的商部落慢慢强大起来,部落首领汤是一个非常贤明的君主,他任用伊尹为相,训练军队,发展生产,积蓄粮草,招兵买马,为灭夏积极地做着准备工作。商汤时,商国地域方圆不过七十里,他为了削弱夏王朝的实力,排除灭夏的障碍,首先就从商国的邻国葛国开始。葛国是夏朝的附庸国,紧临商国的西部,是阻挡商汤灭夏的第一个障碍,所以商汤第一个目标就是消灭葛国。攻打葛国总得有一个理由吧?于是就有了“葛伯仇饷”(是说葛伯对于外来的援助不但不表示感激,而且心生怨恨。就是恩将仇报)的典故。

当时各国都有祭祀的习俗,并且非常隆重,很受人们重视。可是葛国却没有祭祀,商汤就派使者去问葛伯:“为什么不祭祀?”葛伯深知商国富裕,畜牧业发达,牛羊成群,就说:“我也想祭祀,可是我们没有用来祭祀的牛羊,拿什么祭祀啊?”使者回报给汤,商汤就派人挑选了一大群肥牛肥羊给葛伯送去,不过葛伯将这些牛羊全部宰杀后给贵族大臣分吃了,没有用来祭祀。汤得知葛伯还没有祭祀,再次派使者去问明缘由。葛伯又说:“我们没有五谷,缺少祭祀用的酒食。”商汤得知情况后,就派出年轻力壮的男丁到葛地帮助葛国人劳动,并且不吃葛国的饭食。到了中午时分,就派商国边境地区的妇女和儿童携带食物去送饭。可是当这些妇幼刚过葛国的边境,所带的饭食就被葛国人抢走了,一个孩子因不肯看着自己送给父亲的饭食被抢走,死死的抱着坛子,结果竟被葛国人打死了。商汤见葛伯这样死心塌地的与商国为敌,于是就兴师攻打葛国,把葛国消灭了。

实际上“葛伯仇饷”只是商汤在发动战争前所做的政治宣传,也是商国攻打葛国寻找的一个借口,把葛伯置于一个不仁不义的境地,再去进攻他就明正言顺了。在当时,商和葛都是三等爵位,地位是平等的,即使葛伯不祭祀也应该有夏桀去责罚他,商汤也无权进行干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