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出林则徐和梁章钜的人,居然在鳌峰...


培育出林则徐和梁章钜的人,居然在鳌峰...

郑光策画像

郑光策(1755-1804),初名天策,字宪光、琼河、苏年。闽县(福州)人。清乾隆四十四年举人,名列第二,次年成进士。历主福清书院、龙岩书院、鳌峰书院,一生致力于学问,尤其喜欢经世致用的书,自《资治通鉴》《文献通考》外,其余如陆贽、李纲、真德秀、王阳明、吕坤、冯梦龙、顾炎武、魏禧、陆世仪等人的著作,靡不涉览贯穿。吏部“选期”将近时,光策颇不愿出,表示:“如敦迫不已,宁就教职”。(《西霞文钞·与家咸山(振图)书》)

嘉庆二年(1797)九月,郑光策受福建巡抚汪志伊礼聘,主鳌峰书院讲席。他主张改变“所用者非所习,所习者非所用”的积习,将“经邦济世”之学,视为教育的根本宗旨与治学方向。当时士人多有空谈性理、不问世事者,“气习污下,奔竞卑鄙”,鳌峰书院学生也多有迎风趋附者。郑光策十分不满,认为:“观古之有志于用世者,其成大功、建大名,不独学问过人,其艰忍强毅之气,亦必十倍于庸众。”(《西霞文钞》)故其“诲人宗旨以立志为主”,认为“志定而后教有所施”,希望生徒能够树立起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鳌峰书院中,他致力经史,以求明礼达用,认为:“国家建立书院,所以辅学校而成教化。学校为考课之地,而书院则为朝夕讲肄,豫储其学之所。”(《西霞文钞·募修越山书院序》)他“勤于训迪,严而有法”,于是“多士亦知励行读书”(《西霞文钞·汪志伊序》),故士习丕变,人才奋兴。汪志伊与后抚李殿图,皆一致肯定其教学成就,认为“不减蔡文勤风矩”。


培育出林则徐和梁章钜的人,居然在鳌峰...

网络图

郑光策掌教鳌峰,从游者甚众,他对学生课业,从不含糊。“校阅课卷,必详必慎,几有日不暇给之形。”(梁章钜《浪迹续谈》)他一生培育人才颇多,这其中就包括一代伟人林则徐和著名学者梁章钜

培育出林则徐和梁章钜的人,居然在鳌峰...

林则徐

培育出林则徐和梁章钜的人,居然在鳌峰...

梁章钜

郑光策平生喜读经史之书,而不欲急于著述,尝谓:“古圣贤之学,大抵先求诸身。既修诸身,即推以济于世,随其大小浅深,要必由己以及人。至万不得已,始独善其身,思有所传于后。故孔、孟著书,皆属晚年道不行后事。”(梁章钜《归田琐记》)故虽然穷年矻矻,而生前终无著作行世,仅存诗稿、古文十余帙,自题“西霞丛稿”。后梁章钜遵循恩师遗嘱,将其生前遗稿编为《西霞文钞》上下二卷,另有《诗钞》《俪体文钞》未及刊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