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句句是禪機,中國佛教憑啥最光輝?佛教又如何影響大唐詩人

前言

印度這個國家非常的神奇,它是一個宗教早熟的國家,簡直可以叫“宗教大王”。咱們最最熟悉的莫過於佛教。都知道,中國的佛教起源於印度,雖然很多方面已經中國化,但中國佛教從來都沒有脫離出印度佛教的體系。

佛教在古印度只不過是眾多宗教舞臺上的角色之一,現今也只排到印度宗教的第七位而已。但自從它踏上華夏民族的土地,就成為中國宗教文化的佼佼者。所以佛教在印度比起在中國的威望可差得太遠了。如果佛教沒有進入中國,現在的世界三大宗教中肯定沒有佛教的位置。中國成就了佛教,同時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也非常深,就連咱們的唐詩,也都時常透露著禪機。

唐詩句句是禪機,中國佛教憑啥最光輝?佛教又如何影響大唐詩人

一:為什麼說中國成就了佛教?

1.口頭到書面的傳播演變

我們中國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方言。特別是南方地區,可能兩個相鄰的村之間就說著不同的方言,好在咱們普及了普通話。但是古代是沒有普通話的,雖然古代語言沒有統一,但是秦始皇統一了文字,即便語言不通,但是隻要文字統一,咱們的文明就能很好的通過文字得到傳承。

印度和中國的國情很不同,印度至今都沒有統一文字和語言。很難想象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沒有能足夠普及的通用語,他們之間如何交流?如果不是英語作為官方用語,印度說不同語言的人交流是非常困難的。古印度和我們一樣,沒有普通話,更頭疼的是他們沒有統一的文字。

所以,印度文明是一個重口頭和形象,輕文字的文明,和咱們中國文明剛好相反。

唐詩句句是禪機,中國佛教憑啥最光輝?佛教又如何影響大唐詩人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印度印刷書籍的歷史起步非常晚,所以佛經的傳播主要靠僧侶的口頭傳播。就跟咱們聽老人從祖輩流傳下來的故事一樣。傳著傳著,就傳偏了。更何況每個人的慧根都不同,如果一個和尚參悟得不夠透徹,那他口述出去的佛理就出現了偏差。

中國文獻中第一次記載佛經傳播就是口授。

公元前2世紀,西漢的景盧第一次通過大月氏使臣的口授,接觸到了佛教的浮屠經。這就是中國文獻中第一次記載的佛教傳播過程。

在玄奘去印度求經以前,中國高僧到印度去取經從來就沒正兒八經的取回過一本原版經書,都是印度高僧靠口述,或者一些誦經專家寫成梵文或者巴利文後,再找一些雙語專家來翻譯成漢語。所以印度傳入中國的經書基本都是由梵文或者巴利文寫成。

唐詩句句是禪機,中國佛教憑啥最光輝?佛教又如何影響大唐詩人

靠口述傳播和翻譯的經書肯定是東一篇西一篇不成系統的。好在咱們的老祖宗們有一種追求真實性和準確性的倔強。他們在大量翻譯佛經的同時,還要對佛教的經典進行勘探和清理。為了得到最純正的一手貨,中國許多高僧歷經千難萬險跑去印度求經。除了一些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高僧,例如玄奘,還有很多無名英雄。在中國歷史上空前的經文翻譯事業中,他們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佛教系統化的建設

佛教進入中國的過程,是中國人對佛教進行了系統化、制度化以及文字化的建設過程。傳入中國的佛教已經完全“中國化”,並不是說“中國化”就是把人家的佛教文化改的面目全非,而是完全用中國的語言和文字進行傳播。但中國佛教從來沒想過要自立門戶,畢竟咱們是完全吸收了佛教的東西。中國又是個講究“根源”的文明大國,脫離印度佛教這種事情咱幹不出來。佛教在中國紮根後,在中國的巨大影響力之下聲名遠揚,影響力比在印度高得多。

回頭再看看印度,印度本土佛教發展成了許多不同的派系,這些派系之間的“教旨”不統一,經常爭論得面紅耳赤,非常混亂。中國用文字統一了佛教的“教旨”,從來沒有出現過像天主教伊斯蘭教這樣,不同派系之間鬥個你死我活的情況。

唐詩句句是禪機,中國佛教憑啥最光輝?佛教又如何影響大唐詩人

中國佛教不僅不存在派系權鬥,還把佛教推廣到很多其他國家。不管是東南亞還是日本,他們的佛教都來源於中國的傳播。佛教能發展得如此壯大,影響如此深遠,不得不說,中國是最大的功臣。

二:佛教促進中印文明的融合

1.佛教傳入契機

佛教傳入中國被髮揚光大,並不是一種偶然性,而是一種必然。拋開絲綢之路為前提所帶來的世界文明相互交流不說。從中國文化的意識形態和歷史背景兩個方面都能很好的說明這種必然性的存在。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佛教是一種“宇宙式”意識形態,始祖佛陀是老大,他是宇宙最高“統治者”。中國古代的封建統治制度裡“天子”是最高統治者。這兩種“宇宙式”的意識形態高度吻合,所以中國社會形成的觀念對佛教的體系能很好理解,接受度很高。

唐詩句句是禪機,中國佛教憑啥最光輝?佛教又如何影響大唐詩人

從另一個方面說,中國從東晉十六國到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兵荒馬亂。老百姓生活得很艱難,心裡很苦。佛法宣揚的“救苦救難”的菩薩就像一個“救世主”一樣橫空出世。特別是大乘佛教強調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普度方證菩提”的菩薩文化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是極具吸引力的。

從統治者的角度來說,他們是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建立的政權,在以漢人為主的社會中,統治者需要藉助新的國際主義文化來鞏固政權。所以,佛教傳入中國有兩個很好的契機,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2.“三教合一”與天文、數學的傳入

佛教文化進入中國對中國文化影響非常深遠,簡直是一場大型的文明融合現場。

比如“三教合一”,三教指的就是道教、佛教和儒家。前兩個是宗教,但儒家不是。佛教沒進入中國之前,中國信的是鬼神,但是儒家文化又是無神論,這兩種文化有很大的衝突。可以說中國當時沒有統一的宗教信仰體制。

佛教進入中國紮根後變成了中國的本土宗教信仰體質,但是它又是個實實在在的“進口貨”。佛教的興盛刺激了中國本土的反應,道家文化不甘示弱我,道教就應運而生了。原本道教和佛教是兩個競爭對手,但因為很多有影響力文化人長期提倡下,佛教、道教和儒家互相融合。這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沒有大風大浪,很符合中國文明的特點。

唐詩句句是禪機,中國佛教憑啥最光輝?佛教又如何影響大唐詩人

另外,印度古代的天文學和數學都比較發達,對中國的科技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跟隨佛教傳入中國的還有印度的天文曆法。中國的天文學長期以來注重觀測星象,以解釋星象來預測天下大事是當時主要的功能。說白了就是皇家專養用來鞏固皇權的。

唐代的時候,天竺學特別興盛。他們翻譯的印度曆法《九執歷》已經能準確的計算並推測日月交食了。唐代是中國曆法與印度曆法大融合時期,出現在中國黃曆上的十二生肖很可能就是印度傳入的。

隨著對曆法的學習,印度數學也隨之進入了中國。印度古代數學法有十進、百進、倍進、百百千進等。零和現在的阿拉伯字母也都是印度人發明的。《九執歷》中“九數至十,進入前位”也是中國筆算的開始。除此之外,“圓弧的量法”、“正弦函數”等都通過《九執歷》傳入中國。當然佛教傳入中國對中國的影響遠遠不止這些。

不得不說,古印度文明真的很先進,很可惜西方殖民的入侵斷送了這個文明的延續。如今的印度和古印度完全不是一回事。

唐詩句句是禪機,中國佛教憑啥最光輝?佛教又如何影響大唐詩人

佛教如何影響唐代詩人

1.禪宗文化的發展

中國是歷史最悠久的詩國。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有官府就組織老人到民間去收集詩歌,《詩經》一書就是由此而來。

唐朝經濟繁榮,政權強大,百姓能通過科舉制度考試當官,造就了唐詩成為我國文學史上最絢麗、生動、浪漫的“體類”。如果說佛教對唐詩有直接的影響,你可能有點難以置信。

印度佛教中,最高主宰者是佛。次一等的是菩薩,然後是“天龍八眾”。人要想得道必須是大徹大悟的第一等僧侶才能變成菩薩或者羅漢。但在印度另一本佛教文獻《維摩詰經》中,維摩詰以人間居士的身份和佛平起平坐,甚至向文殊菩薩講道。

中國禪宗文化與維摩詰就像兩個雙胞胎兄弟。雖然禪師也出家守戒,但反對迂腐的宗教禮儀和形式主義的禁慾生活。禪宗語錄《五燈會元》中就有大禪師說過“三教一心,同途異轍。究竟道宗,本無會說。非維摩大士,孰能知此意也。”意思就是禪宗文化、維摩詰文化和“三教合一”都是一家,提倡儒、道、佛互相融會貫通。

唐詩句句是禪機,中國佛教憑啥最光輝?佛教又如何影響大唐詩人

  1. 佛教對詩人和詩的影響

在唐朝,禪宗文化出現了重大的變化,南宋時期講究“頓悟”,到唐朝時已經轉變為“平常心”。佛性變成了平常的人性,在人一生的衣食住行中都有道。所以唐朝詩人紛紛學佛參禪,把所學的佛理參透的禪機都融入自己的詩文之中。就拿王維和李白這兩個好朋友來說。

唐代大詩人、大畫家王維就沉迷於維摩詰文化的典型代表,王維名維字摩詰,加在一起就是維摩詰。他“晚年長齋、彈琴賦詩、嘯吟終日”。王維的《過香積寺》更是字字入禪。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種?泉生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李白也是維摩詰文化的發燒友,更是中印文化合璧的優秀榜樣。李白自稱“青蓮居士”,和王維的名字一樣,都是致敬維摩詰文化。李白和王維一樣喜歡“長嘯”,為什麼他們喜歡沒事大喊兩聲呢?其實“長嘯”文化是由禪宗僧人在山林中練瑜伽功夫“獅子吼”發展而來。這讓我想起電視劇《新白》中,法海忽悠許仙出家時說的“暮鼓晨鐘獅子吼”,可見“長嘯”確實是起源佛家功夫。

唐詩句句是禪機,中國佛教憑啥最光輝?佛教又如何影響大唐詩人

李白的詩中,處處透露著對“長嘯”文化的推崇。例如:

“對酒勿思我,長嘯臨清飈。”

“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

李白的《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中:“香爐瀑布遙相忘”也是佛教寺廟文化與中國自然風景的結合。

佛教在文學語言上也啟動了中印文明的融合。

梵文佛教經典中詩的成分也很多,梵語讀經時的三種調子:上升調、轉調和下降調,這啟發了中國平聲、上聲和去聲的確定。平聲中的陽平就是上升調,去聲就是下降調,上聲就是轉調。唐詩講究的“平仄”是基於平聲為骨架,再穿插上聲和去聲,這大大的豐富了中國詩歌的聲調和節奏。

佛教文化的傳入擴展了中國文人的視野,使中國詩文的意境更加優美,也是中印兩個語言和文字的對話。如果沒有“禪”文化的興起,唐詩便不會有如此光輝燦爛的可能。

唐詩句句是禪機,中國佛教憑啥最光輝?佛教又如何影響大唐詩人

結語

佛教傳入中國造成的中國文化運動促進了中國文學“百花齊放”。佛教解放了儒家對中國讀書人的思想的束縛,使中國文學更通俗和大眾。孔子“不語怪、力、亂、神”的思想使中國文學重現實、重倫理、重人生,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國文學缺乏想象力。

佛教傳入中國對中國固有的思想產生了激盪碰撞使中國文人張開了幻想的翅膀,也使人們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