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采早衰”正成为水果圈的噩梦

最近,“水果早采”是社员热衷讨论的话题,有经验的农创人逐渐意识到,商家、农户、甚至是地方政府共同导演的早采闹剧里,没有赢家。

农友们对早采的恶果应该是有着切肤之痛的,早采会造成品类的衰落,生命周期的缩短。

一个区域品牌黄了,地方可以培育另一个,但农创人呢?又追逐下一个?这场“马拉松”好像看不见终点。

“早采早衰”正成为水果圈的噩梦

泰国榴莲早采那些事

“早采早衰”正成为水果圈的噩梦

2018年, 一艘风尘仆仆的泰国货船停在了中国港口,上面是6个货柜的榴莲,该批榴莲属于泰国南部春蓬府一家大型榴莲收购企业。
卸完货,货主满怀喜悦地切开一个大果,不想却大跌眼镜,果壳里面几乎看不到果肉,成熟度甚至不及20%,满满一个货柜都是如此

愤怒的货主马上一个越洋电话打过去一顿吼,“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的零关税, 中国成了泰国榴莲最大的金主,得罪不起的“财神爷”。

泰国政府也很愤怒,并很快查清了事情的真相:当地收购企业早采榴莲,试图瞒天过海。官方以东南亚国家少有的行政效率颁布了一项条令,如若早采榴莲卖给中国,三年大牢伺候。

这并非泰国官方对中国市场的厚爱,而是他们业已明白这样一个事实:水果早采,并非砸了自己的招牌那么简单,而是整个产业的灭顶之灾。

条令是否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已经无关宏旨,把空间拉回到国内,水果早采的现象已经让人触目惊心。8月份在四川一个水果批发市场摊位上,早采的红心猕猴桃被管理人员查到,也只是无关痛痒地被没收而已。

不必赘述的是,今年的红心猕猴桃产业,因为早采乱象,早就一地鸡毛。

“早采早衰”正成为水果圈的噩梦

早采的隐形危害 :早衰

“早采早衰”正成为水果圈的噩梦

1)早采背后的利益链

7月9日,四川濛阳雨润农产品交易市场里人声鼎沸,十几家水果批发商已经开始销售红心猕猴桃。而此时离红心猕猴桃的开采时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红心猕猴桃的成熟期是在8月底,远不到最佳食用期,这些猕猴桃缘何穿越时空,提早上线?

其玄机跟前段时间的黑布林类似,大量果商为了抢占先机,以相对高的价格游说果农,果农对于集中上市期价格缺乏信心,面对果商给出的6-7元一斤的收购价, 唯恐扎堆上价格雪崩,只求“落袋为安”。

其次是天气原因,因为产地天气飘忽不定,很多果农不愿意承担多变天气带来的风险。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农业赚两个钱也确实不容易。

“早采早衰”正成为水果圈的噩梦

早采水果的现象,红心猕猴桃绝不是个例,前有红心蜜柚,阳山水蜜桃,近的有德庆贡柑,麻阳冰糖橙,不但有人开始收购这些“早产儿”,市面上也已经有商家在销售。

这出闹剧造成了一种极其不正常的现象:果子没熟透,提早上市能卖到高价,而等果子正常成熟了,品质高了反而卖不起价格,容易出现滞销。

2)早采:敲响品类早衰的丧钟

早采违背农产品自然生长规律,果子难免口味不佳,而且无法自然后熟。譬如,今年早采销售出去的红心猕猴桃,很多消费者反馈“放烂了也熟不透”, 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

由此产生的“放大效应”对不做早采果,循规蹈矩的商家造成了挤压,从而劣币驱逐良币。

其次,本来,相对于高度标准化的“佳沛”,不成熟的产销体系让中国的猕猴桃产量占优,但产值倒挂,早采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现象。

再次,商家这种短视行为也是砸自己的招牌,而且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媒体分析文章还是社员讨论,都没有说透,或者有所保留的是,早采让品类的生命周期变短,造成了涉农创业者对明星品类不断地,不断地追逐,去年沃柑,今年猕猴桃,明年呢?

周而复始,追来追去最终发现自己是个备胎,被消费者抛弃。

不白农创社社员,做红心猕猴桃的梁公子的忧虑,也许正在变成现实。

四川整个红心猕猴桃产业,都被早采的电商砸死了。

“早采早衰”正成为水果圈的噩梦

蝴蝶效应

早采跟爱心助农

“早采早衰”正成为水果圈的噩梦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谓之“蝴蝶效应”。

水果早采某种程度上就是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

对各种形式的“滞销爱心助农”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前段时间的黑布林为例,商家把黑布林的上市时间屡屡提前,7月中旬成熟的水果,5月份就在市面上销售,早采劣质的口感深深打击了第一批尝鲜消费者的热情,透支了信任。

到了6月份,商家大量抢购果子,炒高了价格,天公又不作美,6月21日开始的一场雨持续下到七月中旬,造成口感不佳,冻在冷库,前期炒货的大都赔钱了,到了后期,黑布林自然熟了果农发现没人来收购了。

到了7月份,我们熟悉的“爱心助农”大戏又如期上演,多篇强调黑布林滞销的营销文,全方位多角度在各大媒体地毯式轰炸,当然还是有不少不明就里的消费者上当,但口感酸涩的一比啊,明年的黑布林,还会有人买单吗?

梳理下其中的关联逻辑,不难得出这样一个顺序:前期早采后期无人收购造成产品滞销→爱心助农→进一步对行业造成致命冲击。

“早采早衰”正成为水果圈的噩梦

结尾

早采是农创水果圈的噩梦,是造成品类早衰的罪魁祸首,是水果界“诸神的黄昏”。庆幸的是,越来越多业内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比如赣南脐橙产区就制定了统一采摘时间。

但分散的果农,短视的商家,某些急功近利的政府,多方因素作用之下,要彻底杜绝早采行为是不现实的,除了行业自律之外,打击力度也要加大。

不然明年又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徒发几句牢骚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