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拉走了八十岁的老人,身边除了老伴,没有一个子女

一阵救护车的鸣笛声从楼下传来。

过了一会儿,电梯门开了,来了几个穿防护服的医生,敲开了邻居家的房门。

我们一下子都慌了,完了,在这个特殊时期,看到这样的场景,十有八九跟疫情有关。

救护车拉走了八十岁的老人,身边除了老伴,没有一个子女

不应该啊,隔壁住着一对八十多岁的老人,年前年后一直在家,没见出过远门啊?

等到救护车走后,我拨通了物业电话,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是老先生不舒服,所以叫了救护车。


虚惊一场,一颗慌张的心总算平静了,可又开始担心起这对老人了。

老先生不知道怎样了,如果有个好歹,老太太该怎么办?

救护车拉走了八十岁的老人,身边除了老伴,没有一个子女

老人家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虽然在一个城市,但很少见他们来,即使来了,也总是不欢而散。现在发生疫情后,就更没再出现过。

平时我们邻里之间还能相互照应,现在特殊时期,基本不出门,也就没怎么见面。

救护车拉走了八十岁的老人,身边除了老伴,没有一个子女

以前总看新闻中报道,有些儿女不仅不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反而想立马逃离父母,甚至断绝亲子关系。

即使有些子女也回家看看,但只是走走过场,心里却非常嫌弃父母。


当这些事情就发生在身边时,我也经常会想:

都说血浓于水,为什么本是世上最真最浓的亲情却迎来如此痛彻心扉的结局?

不是说父母之爱是这个世界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吗?

为什么这无私的爱换来的却是子女的嫌弃?


但不管怎么样,树叶出了问题,一定是与树根有关。

子女对父母生出厌弃,必然也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出有关。

救护车拉走了八十岁的老人,身边除了老伴,没有一个子女

奉行"棍棒"教育的父母容易养出心理扭曲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孩子。

这就好比种盆栽,为了好看,主人会按照自己的心意,修剪树枝。

树苗要么倔强地死去,要么顺从地长成主人想要的样子。

可树苗最想要的还是能成为自己。

这样被经常修理的孩子压抑着愤怒慢慢长大,一旦有机会就会想方设法地逃离父母的掌控或断绝亲子关系。更有甚者用同样的残暴方式报复老去的父母。


前段时间爆出一则新闻,有一个从小被家暴的孩子,成年后因为一件小事,一时冲动将父母全部杀掉,那该是压抑了多久的愤恨,那该是多恨父母。这样的悲剧让人唏嘘不已!

救护车拉走了八十岁的老人,身边除了老伴,没有一个子女

很少陪伴孩子的父母很难走进孩子的心里。

这样的亲子关系非常表面化,大家都非常小心地维持着脆弱的亲子关系。

父母其实很想陪伴孩子长大,可为了多赚钱,改善生活条件,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给老人照顾。

或者父亲长期出差或在外打工,把孩子留给母亲,父亲一直缺席。这是很多家庭的真实状态。


我孩子同学的爸爸就是这样。

在他小的时候,爸爸因为工作需要,只能长期在外地工作,每个月只回来两次。

很多次他的妈妈要求爸爸换份工作,一家人能在一起。可每次为了多赚点钱,又咬牙坚持了下来。

等他到了青春期,妈妈实在管不住了,让爸爸辞职回了家。本想着要弥补多年缺失的父爱,可是他却对这个常年不在家的爸爸非常排斥,对待爸爸就像对待陌生人,根本不理睬。父子之间仿佛隔着无法跨越的鸿沟。爸爸非常后悔,这么多年的付出好像一点都不值得。

救护车拉走了八十岁的老人,身边除了老伴,没有一个子女

从小很少陪伴孩子的父母的确很难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更不要说走进他们的心里。

这就好比小鸭子的关键期,刚刚出生的小鸭子把第一眼看到的活动对象认做妈妈。错过关键期,即使看见真正的妈妈也不理不睬。父母错过陪伴孩子的关键期,终其一生,父母和孩子都无法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无论怎样努力,总感觉隔着点什么,抱憾终身。

"棍棒教育"和""缺乏陪伴"的教养方式都没法让父母与孩子建立深刻的情感链接,生出欢喜和爱!


一群被宠溺坏了的自私孩子。


还有一些人说:"我的父母从小也不打不骂我,没有对我棍棒,而且还时时刻刻陪着我,什么家务活也不让我干,让我好好学习就行。可为什么我越大越想逃离他们?即使回家也是走走过场,心里面还时常嫌弃他们的无知和生活习惯?"


父母大包大揽,不让孩子干活,不让孩子受苦,极力满足孩子一切的欲望。

父母做到了能做的一切,唯独没有教会孩子感恩。


在宠溺中,孩子误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人要围绕他转。

当父母年纪大了,无法有求必应,满足他们。父母对孩子丧失了价值,成为了负担,孩子就会自私地远离,嫌弃父母。

救护车拉走了八十岁的老人,身边除了老伴,没有一个子女

一群被控制的孩子。

我有一朋友,自小的生活在外人看来十分幸福。父母照顾周到,衣食无忧。

可她的父母十分强势,要求十分严格,考试必须全班前三。

不能跟成绩差的同学做朋友,也不能出去跟同学玩,周末只能在家刷卷子。

一路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高中、985大学。


大学毕业后替她找好工作,张罗对象结婚。

有了孩子后,父母搬过来继续指导她生活,由于育儿观念不同,争吵不断。父母生气地搬回家。

至此,她虽然每个星期仍然回家看望父母,可是只是走过场。

每当面对父母的指责和控制,她就有种莫名的烦躁和嫌弃,很想逃离。

之后又非常自责,父母都是为了自己好,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年,怎么能嫌弃自己的父母呢?

可是道德感打不过潜意识,明明知道不应该,可是遮不住内心的嫌弃和逆反,内心纠结。

救护车拉走了八十岁的老人,身边除了老伴,没有一个子女


当父母老了,孩子尽孝是自然而然的事。如果只靠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即使提供好的的物质条件,这也不是真正的孝。父母也不可能得到晚年的幸福!


《论语》里,子夏曾问孔子,何为孝,孔子的回答是“色难”。

意思是,孝顺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而这和颜悦色需要从心里生出爱和喜欢。而这从心里生出的爱和喜欢是需要父母用爱和耐心对孩子多年浇灌长成的果实。不能是“棍棒”、不能是忽略、不能是宠溺、更不能是控制。

救护车拉走了八十岁的老人,身边除了老伴,没有一个子女

愿天底下辛苦的父母都能得到孩子真心实意的爱和喜欢,也希望我们的孩子能这样爱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