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音樂《易經》:在這個焦躁的時代,你我心靈缺失的一處安寧之所

純音樂《易經》是由電吉他,古琴,竹笛和洞簫四種樂器協奏出來的一首曲子。

聽曲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從喜馬拉雅上精選出來的十個網友對於該曲的點評:

道法自然!

熨帖我的心!

心曠神怡,如醉如痴。

如沐春風,含淚微笑。

心若止水,漸入佳境!

一下子擊中我的心靈的音樂!

被小屁孩氣得肺快炸的時候聽聽心情好點。

在優美的旋律中探索易經的奧妙,美哉、樂哉!

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時時沉浸於《易經》的音樂氛圍之中,平靜生活的美妙無以言表!

由此可以看出,這首曲子雖以《易經》冠名,而且配器也是以古典為主,但是在眾多網友聽來,並非高深莫測,算是一首雅俗共賞的佳作。

大家聽曲的共同體驗是此曲具有很強的安神靜心功效,這便是古風純音樂《易經》所獨有的魅力。

純音樂《易經》:在這個焦躁的時代,你我心靈缺失的一處安寧之所

1

純音樂《易經》開篇是電吉他的輕柔彈奏,隨之古琴幾聲清脆的撥絃音,將曲子的情感轉換到輕快活潑的基調。

竹笛旋即以一聲高亢嘹亮的旋律,將聽曲的你我思緒,帶入到廣袤的天地之間。

主旋律洞簫最後才粉墨登場,不溫不火的慢節奏吹奏,讓聽曲的我們,思緒伴隨著簫聲,在天地之間展翅翱翔,自由、自在、任逍遙。

中間部位竹笛再次以高亢嘹亮的旋律出場,對於靜靜飛翔的我們來說,猶如陡然被拉起,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在這樣一個清冷的高空裡,洞簫的主旋律在電吉他和古琴若隱若現的陪襯之下,變得越來越輕快,恍若一顆心穿梭於雲端,與天地融為一體,實現了真正的超脫。

純音樂《易經》:在這個焦躁的時代,你我心靈缺失的一處安寧之所

2

時下我們正處於一個集體焦慮的時代,孩子們正在失去天真無邪的童年,分分分是學生的命根,考考考是老師的法寶,在考分面前,孩子們焦慮了!

孩子們焦慮了,作為家庭裡主內的媽媽,也跟著焦慮了!

孩子的爸爸,一方面要疲於奔命,賺錢養家餬口,另一方面缺失了孩子的教育,無形當中,養不教父之過,猶如一柄懸而未決的劍,懸在了這個疲憊的男人頭上,他就更焦慮了!

儒家文化治國的核心就是治家,家即國家,家即天下。現今我們每個家庭裡,一家人從小到大都焦慮了。

這一切莫過於我們都太物質化,太急功近利了,顯然是我們正在背離古之聖賢的教化。

純音樂《易經》宛若一汪清泉,在您焦躁不安的時候,閉目養神,安靜地聽上兩遍,您就什麼都放下了,然後醍醐灌頂,原來古人的智慧就是要以一顆淡泊寧靜的心,來面對外間一切的風雨飄搖。

聽曲的你此時此刻,眼睛收集到僅是景色,耳朵感受到只是共鳴,心靈汲取才是養分,這是達到天人合一,靜能生慧之後,發源於天地之間無窮無盡的養分。

純音樂《易經》:在這個焦躁的時代,你我心靈缺失的一處安寧之所

3

純音樂《易經》以博大精深的易經來冠名,那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易經的簡介。

《易經》是中國第一經,它是群經之首、也是群經之始。所有的東西都是從這裡發源出來,它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它是諸子百家的開始。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就誕生了,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時也對中國的道教·儒家·中醫·文字·數術·哲學·民俗文化等產生了重要影響。

從對易經的這段簡短介紹可以看出,易經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總源頭,而我們古之聖賢,最崇尚的理念就是“天人合一“。

古人眼裡的天人合一,淺顯地說就是大自然和人是融為一體的,人只是自然界的一小部分。

然而從西方工業革命開始,我們人類就開始迷信科技,堅信人類可以改造自然界,這麼多年來,人類所謂的改造自然界,莫不是基於滿足自身日益膨脹的物質享受上。

改造已經變成了赤裸裸的傷害,根據我們古人的智慧,禍害自然界,其實就是在傷害我們人類自身。

小到個人,大到人類,無不是背離了天人合一的古人智慧,這也是為什麼時下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集體焦慮的根源所在。

只要您時常靜下心去反覆聆聽這首純音樂《易經》,就能從曲中體會得到天人合一的高妙之處。聽曲的你,跟自己的身心是合一的,與天地是合一的。

必須要先有身心合一,學會在音樂當中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然後才能達到天人合一,如此方可最終實現靜能生慧。

純音樂《易經》是在這個焦躁的時代,你我心靈缺失的一處安寧之所,一旦擁有了這個安寧之所,您才能真正做到,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