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退休更像范蠡急流勇退或張良願棄人間事,還是鄔思道半隱於朝

談古論今一刻鐘,滾滾紅塵皆為空,無需在意假與真,這段歷史不太冷

馬雲如約在9月10日教師節這天也是阿里20週年這天退休了,他的退休和一般商人大所不同,一是他的身份多,二是貢獻大,三是影響廣,超出了簡單的商業範疇,我們就借古論今,歷史上有這麼三位有類似經歷。

第一位

范蠡lǐ楚國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人,春秋末期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

馬雲退休更像范蠡急流勇退或張良願棄人間事,還是鄔思道半隱於朝

曾經獻策扶助越王勾踐復國,大家熟知的臥薪嚐膽,就是越國遭遇kuài jī會稽山大敗後。范蠡勸勾踐答應吳國的任何條件以求保全性命,以求他日復國,經過二十年臥薪嚐膽,成功復國後也達到范蠡的政治成就的最高點。功成名就後便急流勇退,到處遨遊,在這期間做生意三次賺到大量錢財後再散盡,再賺再散,成功一次可以說是運氣,兩次是祖宗保佑,三次就是智慧了。而且他還形成了自己的商業理論,比如貴出賤取,就是低買高賣,三八價格,就是把商品的售價控制在一個商家和買主都有利可圖的合理區間內,這就是他的商業成就。還有一個成就,大家知道範蠡的妻子是誰嗎?就是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頓時就覺得是人生贏家了吧,一生中達到政治巔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財富巔峰,還有一個絕世美女妻子,真是不枉此生了。

第二位

張良 。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馬雲退休更像范蠡急流勇退或張良願棄人間事,還是鄔思道半隱於朝

張良先輩在韓國當過五代韓王的國相,是古代韓國就是現在的河南新鄭,典型的官二代。個人事蹟包括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bei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 憑藉出色的智謀,協助漢王劉邦贏得楚漢戰爭,建立大漢王朝,幫助呂后之子劉盈成為皇太子,冊封為留侯。不戀權位。晚年,跟隨赤松子雲遊四海。張良素來體弱多病,自從劉邦入都關中,天下初定,他便託辭多病,閉門不出。隨著劉邦皇位的漸次穩固,張良逐步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遵循著可有可無、時進時止的處事原則。在漢初劉邦翦滅異姓王的殘酷鬥爭中,張良極少參與謀劃。在西漢皇室的明爭暗鬥中,張良也恪守“疏不間親”的遺訓。

第三位

鄔思道,清代紹興人。

馬雲退休更像范蠡急流勇退或張良願棄人間事,還是鄔思道半隱於朝

紹興這個地方在古代盛產兩樣東西,一是黃酒,二是師爺。鄔思道打小愛讀書,但屢試不中,因家貧,只得以遊幕為生。後來寄居在潛底的雍正府裡,作為謀士,為雍正登基前每個關鍵時刻出謀劃策,還成為老師教育雍正的兒子也就是乾隆,雍正能夠在康熙年間的“九龍奪嫡”事件中獲得最終勝利,除了自身的能力外,鄔思道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鄔思道本是康熙一朝的罪犯,但卻是一個十足的陰謀家,深諳ān帝王心術。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當雍正在十三阿哥和隆科多以及張廷玉的幫助下順利登基,回到王府,看到鄔思道,就說你的名分正在替你安排,意思就是會重用鄔思道,但鄔思道就用“三不可用‘身體殘疾,江郎才盡,先皇罪犯推辭,雍正接著問那你想大隱於朝,中隱於市,還是小隱於野。鄔思道答:半隱,雍正疑問何為半隱,接下來鄔思道的回答就看出智慧,大隱於市的他沒有收入無法生存,小隱於野的話,行蹤不定,所以就半隱,找一個地方寄居,這樣自己既有碗飯吃,皇上想要找他的時候隨時都能找到。他的這個做法就是打消了皇上了所有顧慮,既不讓給他被別人所用,也能隨時監督他,因為他知道的太多。正在這時,張五哥來報,十七阿哥求見,雍正說快請,鄔思道攔住說,公事找張廷玉,關防找十三阿哥,私事的話就告訴他:天子沒有私事,這一回復,雍正眼睛一亮,打消了殺他的念頭。後來鄔思道先後寄居在田文鏡和李衛府裡也算是善終了。

不管是古代的三位先賢還是如今的馬雲,急流勇退都有自保的成分,也許有人會說,馬雲又沒從政何來自保,其實雖然馬雲沒有行政職務,但一個企業能帶來的稅收,就業,GDP都是政績,哪個國家都是如此,大企業不管是做哪行都需要和政府打交道。還包括像支付寶對銀行金融業的反向推動改革,大數據雲對傳統行業的變革都在影響著城市的發展,國家的政策,甚至全球的格局。所以我的觀點一直都是,歷史要辯證的看,一定結合當時的環境,背景等設身處地的思考,而不能用現今的思維模式去理解。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 知進退,明得失,懂取捨,這樣才能在各行各業,各個位置上走的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