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如何處理家庭內部親子關係矛盾?

前幾天我聽一位老師講說,這次新冠病毒疫情事件在人群中,實際是有兩個疫區:一個是在社會上,一個是在我們心裡。在社會上叫新型冠狀病毒,在我們的心裡叫心理恐慌病毒,我也非常贊同這一說法。

在突發的危機事件中,我們的一些身心的反應,實際上每一次的這種突發的危機事件都會使我們的這種心理失衡,也會讓我們作為一個人,他的一些最基本的需要,比如安全、信任、自尊以及自我價值感,這些東西會有一些失衡。

而且這種危機會把我們日常的生活給打破,比如我們平常就是說有一些生活的模式,像我們幾點起床,中午幾點休息,下班回來準時做飯,晚上幾點睡覺,但是在這種突如其來的一些危機之中,原來我們該上班的時候,我們卻上不了班,我們就會覺得整天就空落落的,就是沒有什麼事可做。

在這些時候,有些人就會懷疑自身的一些價值。那麼我們可能就是覺得其實我要存在這個世界上,我的價值是什麼樣子的,於是我們有些人會變得坐立不安,非常焦慮。

在突發這個事件中,大家也看到,我們會在心理、認知、情緒都會有不同的一些狀態反應。這些反應就是說會讓我們更加的警覺,有些人就更加敏感,還有更加的焦慮,有一些人可能反映出比較憤怒。

因為不能外出,家人會比其他人更多督促我們,去勤洗手,要消毒,經常要檢查衛生,你出去一定要戴口罩,就會比平時更加的敏感。

疫情下如何處理家庭內部親子關係矛盾?

這種防禦機制有兩種,主要是一種戰鬥反應,一種叫逃跑反應。那麼當我們遇到一些危險的時候,我們首先可能是去比劃,當我們覺得比劃不過,那麼我們就跑了。當然了我們的一些經驗,面對一些特別危險的時候,我們自己直接逃跑。

但有一些人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就是說如果是高強度的這種危險,他會變得麻木,被嚇住了,就有些像我們俗話說,被嚇住了,就呆住了,就不知道怎麼辦好了。

那麼這反映在我們平常中,有些人睡眠就會出現一些問題,像睡不著覺,或者是一天到晚就在那睡,有些人就是在飲食上就會出現一些吃不下去飯,沒有食慾,但有一些人可能就反應我會大量的吃飯,咱們這次疫情之後,你看一看你周圍人是不是有些人就會胖一些。

面對這種危機事件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反應,這種反應都是為了保護自我的一些正常的防禦反應,都是很正常的。

如何對孩子解釋這次疫情?

有好多的家長給我留言,不知道如何對孩子解釋這次疫情。那我現在也利用這次課程教給大家一些小的辦法,這些孩子中比較小的,沒上學或是才上一二年級的這種小的孩子,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動畫、漫畫、宣傳畫或者是有隱喻意義的一些故事來告訴他們這次的冠狀病毒是什麼。

有好多的家長在面對疫情時本身就很焦慮,你就會在家裡看各種各樣的信息,可能有的時候你自身就非常焦慮。在這個情況下,我建議你就是說你多看一些正規渠道的、國家一些正規的大的醫院出的針對冠狀病毒發佈的東西,儘量少去看一些其他的所謂的小道消息,因為知道了對你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你可能會更加的焦慮。

所以我建議,作為父母,你要平靜下來,安定下來。家裡是有一個氣氛的傳染的,你情緒穩定了,那麼孩子也不會太害怕,你可以用科學的一些東西,你學到一些知識,慢慢的就是說給孩子講,可以用擬人化的一些方式去告訴孩子現在發生什麼了,我們如何去對應,這樣可能更好一些。

對於我們家裡的一些比較大的孩子,實際他們也是會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去了解疫情的一些發展。但是我更想跟我們的家長說,作為我們家長,我們要讓這一些大一些的孩子,像十幾歲這些孩子,就是說要讓他意識到,現在他眼前發生的這一切,是一種對他而言是非常重大的一些事件,而且本身這些事件就是一些非常生動而深刻的教材。

我想就是說,現在每個孩子他都是站在現在的歷史的,應該說是比較特別的一個時期。有句話說,社會是最好的課堂嗎。那麼,我們希望咱們的孩子,你可以引導他們,就可以是教育他們,讓他們看到現在發生這種事情,你會看到什麼?

你會看到恐懼、憂愁、焦慮、人心惶惶,但是也可以看到現在大家是同心協力去共同的面對疫情,同時我們也是讓孩子看一看什麼是醫生護士,他們也是為人父母為人子女,但是在這時候他們都衝到最危險的地方……讓孩子去思考,去領悟這些做人的道理,我覺得這是我們家長要去做的。

同時我們也要做什麼?讓孩子懂得所有的這一切,一些災難或者一些禍行,除了天災之外,有的時候真是起源於很細微的地方,那麼這種細節可能影響一些整體或者一些大的事件的發生。

那麼我們要引導孩子,教育孩子,現在要響應號召,就是說從我自己做起,我儘量不到人多的地方,外出一定要戴口罩,回來一定要洗手,一定要保持各種各樣的衛生習慣。

隔離在家,導致了不管是爸爸媽媽還是孩子都有一個超長假期。


疫情下如何處理家庭內部親子關係矛盾?

那麼我們每天除了你關注疫情的消息外,那麼很多人也都有了空閒的時間來陪伴孩子,可能平常你很忙,孩子假期也更長了,因為現在外面的補課班也停了,大的孩子也不用去上學,也不用去補課了,小孩子也不要去上幼兒園了,孩子可能有更多的自主的時間,但是都是在我們家裡的這種有限的空間裡頭。

所以說處在現在這種疫情的特殊時期,真是在考驗我們做自己的這種國人素養和衛生習慣的同時,實際也考驗出許多家庭的教養能力和夫妻感情的融洽能力。

有的家裡可能是這樣,一人一個手機,在那刷屏玩遊戲。還有好多父母說覺得特別累,疲憊不堪,為什麼呢?就說現在這一天早中晚三頓飯,每天要做飯洗碗,現在孩子在家你要陪孩子玩,因為他們有精力無處釋放。孩子在假期一定老師會留好多作業,家裡就會出現好多矛盾。

有一位媽媽諮詢我,說她家裡有兩個孩子,平常大寶上學,沒覺得有這麼累,沒覺得大寶和二寶之間的矛盾這麼多。但是這次因為假期也沒出去補課,都全在家裡。當她抱著二寶的時候,大寶也過來說,媽媽我要抱抱,晚上本來大寶在一個房間裡自己獨立睡覺了,現在又哭又鬧的,指定媽媽你過來陪我睡覺,必須是媽媽!

有一個爸爸提到,現在孩子都玩手機遊戲,規定一個時間,時間到了提醒他,孩子還不放下手機,他爸爸急了,就直接從孩子手裡把手機奪下來。當時孩子就馬上情緒就起來,他爸爸當時跟我說,這孩子當時眼神就是如果當時有把刀,他能動手殺我。

疫情期間家長好像多了各種各樣的困擾,實際上我也發現這些問題並不是說因為疫情來了,才有這些矛盾的。這些問題和矛盾之前就有,只不過因為疫情我們被隔離在家,我們的人際距離和空間的距離被拉近了,這種矛盾被激化升級了。

大寶和二寶的爭端怎麼解?

疫情下如何處理家庭內部親子關係矛盾?

我想問一問現在收聽的家長,我不知道你們家有沒有二寶的家長,你經常會不會說以下的這些話:你是姐姐,你就得讓著妹妹;你是哥哥,你要懂得分享;給妹妹玩玩,沒關係;你不給這個玩具,你如果不給弟弟玩,那以後弟弟的玩具也不給你玩了;妹妹還小,她不懂事,就讓著他,我等以後再給你買……

你看看你有沒有說過這樣的話,儘管我們的語氣一點也不嚴厲,但卻帶著什麼呢:威脅、誘惑。如果你是這樣說的話,結果是什麼樣子?不僅不能滅火,反而老大的情緒會更激烈。

那麼我們要怎麼做呢?首先不要把我們的大寶貼上“”你不懂事兒”這樣的標籤,因為在兩個孩子在有些時候在爭搶或是出現一些矛盾的時候,有的時候真的是二寶去惹事兒,他去抓哥哥、姐姐。所以建議你在這個時候,你要站在老大這一邊,不是說我要事事護著老大,而是你小不點二寶小萌娃,他又可愛又柔軟,而且特別是在第一年,他會有好多的變化,我們天生有一些更多的偏袒和關注。所以說你在提醒自己要一碗水端平,但是那時候你真的端不平,久而久之,你就想老大的心理陰影是多大。

我在前段時間看這一個段子,就講大寶和二寶的段子,我當時了我我覺得真的很貼切!我現在說給大家聽一聽:老公有了大老婆,忽然又娶了一個小老婆回來,而且這小老婆還特別受大家的關注和歡迎。老公表面說我很愛你們,你們要相親相愛,實際上老公的目光被小老婆吸引,還叫大老婆有氣度有風度,你要讓著小老婆。

老公不但不安慰,還會再碎碎念說又不是故意的,你是老大,你要懂得分享!作為大老婆你一定會非常生氣。所以說我們以這樣的方式對老大,有的時候不是刻意的。所以,要時時刻刻的提醒自己要對老大多一些關注和理解。老大他也是一個孩子。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要從根本去理解,為什麼孩子會有這樣的衝突,其實在學齡前愛爭搶不肯讓,實際上每個孩子都是這樣的。所以說你如果按照大人的邏輯,要孩子去分享,基本上是徒勞。

學過發展心理學的人都知道,皮亞傑有一個理論叫兒童個體認知發展理論,他在裡面就說到什麼呢?0~2歲孩子他處於感知運動階段,在這個時候這個孩子他會用手用腳去觸摸外部的世界,包括用嘴去觸摸來感知外部的世界。

你就想一個小孩子,他這也想摸那也想啃的這很正常是吧?但是2~7歲的孩子,或是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在這時候他們已經具備了表象思維能力。而且你家的老大已經在你家裡,備受關注了四五年、五六年,或者更多的時間,這時候他的身上已經有一個特別顯著的特徵,那就是自我中心主義。所以說家裡如果有這樣的年齡的組合的孩子,去爭奪爸爸媽媽的愛,爭奪一些玩具的歸屬,這種矛盾我想就在家裡都是非常正常的一種模式了。

所以說你要是每一次都要說教一番,真的你會累得吐血。那麼怎麼辦呢?我現在就是說教給大家一個方法,就是說你要換一種方式去代替說教,那就是用遊戲化的角色,扮演情景演示的,最好是在一種情境之下,讓老大老二互換角色,讓他們學會去理解。

舉個例子,比如老大看上老二的玩具,媽媽以就可以假裝老二,皺著眉接著子奶聲奶氣的說,我不給姐姐玩,我怕姐姐玩壞了,因為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是開玩笑的,大家都會加入進來這個遊戲。有些孩子不分享的,你不要指責他,而是說這樣姐姐不願意給我玩你的玩具,我好傷心,如果你願意分享我會很高興。一定不要去說教,不要去批評,不要去指責。

而且爸爸媽媽你們一定要有耐心,這很重要,在我們跟熊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真的我們家長的情緒穩定性、情緒管理等非常重要。一定要有有耐心的去愛孩子,這是一個日積月累的一個行為,不要指望孩子總是會按照你的要求來做,你要有耐心。

當孩子之間有衝突時,家長一定要保持中立,讓孩子們在衝突中盡情自我的成長。因為衝突是我們每個孩子建立社交能力的必經之路,因為一個孩子進入社會,他都會有好多的衝突,你也不可能永遠讓孩子在你的這種庇護下,永遠沒有任何衝突。

最後想說一點,我們防的是病毒,而不是生病的人。越是危險的時候,那麼我們越需要冷靜理智,加油武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