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黔江:五臺“姜山”無限好

重慶黔江:五臺“姜山”無限好

志願者助耕農戶。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可在重慶市黔江區舟白街道五臺社區,卻是社區志願者協助農戶種植生薑的熱鬧場面。這裡的農戶種植生薑嚐到了甜頭,生薑讓很多貧困家庭實現脫貧越線,也為更多農戶發家致富打下一片“姜山”。

政府幫忙找銷路

“生薑這個產業,是從以前農戶小敲小打中探索出的一個脫貧產業。通過對農戶進行培訓後,進行大規模的發展,成為畝產可達到2萬元以上的特色農業產業。”4月5日,五臺社區黨支部書記羅昌瓊,在生薑種植現場向記者介紹社區生薑產業的發展前景。

舟白社區下轄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740人。 在生薑播種期間,社區組織了10多名志願者,為農戶助耕。

重庆黔江:五台“姜山”无限好

當地村民在志願者幫助下種植生薑。

種植生薑,在五臺社區的年代較早,以前各家各戶只是小範圍的種植。人們都是把種出來的生薑滿足自家食用,多餘的才拿到市面上去賣。就賣的價格來說,也是賣糧食和其他農產品的幾倍。但一直沒有農戶大規模發展,甚至農戶連作為副業發展的也沒有,更不用說主打產業。

“以前雖然價格看好,在一個集鎮上,買生薑的人畢竟是少數。所以,這個產業一直做不大。”羅昌瓊說,現在,農戶種植的生薑規模大了,生薑的銷售由政府聯繫超市和農貿市場,農戶不愁找不到銷路。

貧困戶靠種姜脫貧

“我這幾年,全靠政府扶持我種姜擺脫貧困,不然還在過窮日子。”舟白社區二組的楊大清說。

楊大清和老伴都是60出頭的人,身體都不是很好,加上兩個女兒遠嫁他鄉,2015年被社區評為建卡貧困戶。

2016年,當地政府和扶貧單位動員他擴大規模種植生薑。利用政府給他的2000元產業發展金購買生薑種,當年他家種植3畝本地小紅姜,收入12000元,實現脫貧越線。

1組的低保戶楊正育和老伴年近七旬,其兒子患有精神類疾病。他家也是通過生薑產業脫貧,2016年種植3畝生薑,收入1萬多元。

“當地這種小紅姜,產量比較高。要是管理好了,畝產在6000—8000斤,按現在市場價,1畝產值可達3萬元。”羅昌瓊說。

把生薑產業做大做強

從2017年到2019年,社區和街道每年邀請相關農技專家,進社區對在家村民進行培訓。通過幾次培訓,大部分農戶種植的生薑產量翻倍,產值翻番。

今年,五臺社區1組、2組進行大面積發展,涉及生薑種植戶60餘戶,面積達到150餘畝。幫扶單位針對種植生薑的農戶,每畝補貼500元種子錢。在農戶生薑採挖時,由政府聯繫城區的大小超市和農貿市場業主收購。

羅昌瓊說,明年社區將在1組、2組範圍種植生薑1000畝,鼓勵社區在外務工或創業的成功人士,回到家鄉把生薑產業做大做強。

重庆黔江:五台“姜山”无限好

五臺社區生薑種植規模化發展。

針對3組、4組、5組的農戶,在原有的生豬、烤煙等產業的基礎上發展脆紅李。今年在3個小組新栽脆紅李500畝,明年將發展到1500畝,讓這些新產業成為農戶長期穩定增收的“致富寶”。

(作者單位: 黔江區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