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黔江:五台“姜山”无限好

重庆黔江:五台“姜山”无限好

志愿者助耕农户。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可在重庆市黔江区舟白街道五台社区,却是社区志愿者协助农户种植生姜的热闹场面。这里的农户种植生姜尝到了甜头,生姜让很多贫困家庭实现脱贫越线,也为更多农户发家致富打下一片“姜山”。

政府帮忙找销路

“生姜这个产业,是从以前农户小敲小打中探索出的一个脱贫产业。通过对农户进行培训后,进行大规模的发展,成为亩产可达到2万元以上的特色农业产业。”4月5日,五台社区党支部书记罗昌琼,在生姜种植现场向记者介绍社区生姜产业的发展前景。

舟白社区下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40人。 在生姜播种期间,社区组织了10多名志愿者,为农户助耕。

重庆黔江:五台“姜山”无限好

当地村民在志愿者帮助下种植生姜。

种植生姜,在五台社区的年代较早,以前各家各户只是小范围的种植。人们都是把种出来的生姜满足自家食用,多余的才拿到市面上去卖。就卖的价格来说,也是卖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几倍。但一直没有农户大规模发展,甚至农户连作为副业发展的也没有,更不用说主打产业。

“以前虽然价格看好,在一个集镇上,买生姜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这个产业一直做不大。”罗昌琼说,现在,农户种植的生姜规模大了,生姜的销售由政府联系超市和农贸市场,农户不愁找不到销路。

贫困户靠种姜脱贫

“我这几年,全靠政府扶持我种姜摆脱贫困,不然还在过穷日子。”舟白社区二组的杨大清说。

杨大清和老伴都是60出头的人,身体都不是很好,加上两个女儿远嫁他乡,2015年被社区评为建卡贫困户。

2016年,当地政府和扶贫单位动员他扩大规模种植生姜。利用政府给他的2000元产业发展金购买生姜种,当年他家种植3亩本地小红姜,收入12000元,实现脱贫越线。

1组的低保户杨正育和老伴年近七旬,其儿子患有精神类疾病。他家也是通过生姜产业脱贫,2016年种植3亩生姜,收入1万多元。

“当地这种小红姜,产量比较高。要是管理好了,亩产在6000—8000斤,按现在市场价,1亩产值可达3万元。”罗昌琼说。

把生姜产业做大做强

从2017年到2019年,社区和街道每年邀请相关农技专家,进社区对在家村民进行培训。通过几次培训,大部分农户种植的生姜产量翻倍,产值翻番。

今年,五台社区1组、2组进行大面积发展,涉及生姜种植户60余户,面积达到150余亩。帮扶单位针对种植生姜的农户,每亩补贴500元种子钱。在农户生姜采挖时,由政府联系城区的大小超市和农贸市场业主收购。

罗昌琼说,明年社区将在1组、2组范围种植生姜1000亩,鼓励社区在外务工或创业的成功人士,回到家乡把生姜产业做大做强。

重庆黔江:五台“姜山”无限好

五台社区生姜种植规模化发展。

针对3组、4组、5组的农户,在原有的生猪、烤烟等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脆红李。今年在3个小组新栽脆红李500亩,明年将发展到1500亩,让这些新产业成为农户长期稳定增收的“致富宝”。

(作者单位: 黔江区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