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p2p見解


網貸p2p見解

紅色的血鸚鵡魚在淡水中


互金現狀趨勢分析、P2P測評、理財案例自2018年大規模雷潮以來,不僅P2P網貸投資人對行業失去了信心,素來不知P2P是什麼,甚至念都念不好名字的網友都知道了其強大的“殺傷力”,尤其是頭條用戶,到處口誅筆伐之,稱其為“害人的東西、騙吐騙、新型毒品、合法高利貸、吸血鬼、金融創新罪犯……”,在網友的認知裡:普惠金融創新根本就是個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與其說是金融創新,不如說是金融騙局。

誠然,不良網貸平臺讓網友對整個行業認知深深地停留在了偽金融創新和騙局上。那P2P網貸到底是不是金融創新?我們一探究竟。

  • P2P網貸公認的起源是2005年英國的第一家網貸平臺Zopa,隨後傳入美國、德國等地,並獲得深入發展。
  • 2007年網貸進入中國,短短几年時間發展成為炙手可熱的朝陽產業。
  • 2015年還被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足以證明國家對互金行業的重視,更足以證明行業存在的合理性,作為金融信息中介,鏈接了借貸雙方,既解決了有資金需求者缺錢做事的問題,又解決了有閒錢者的理財問題。

P2P網貸發展至今,從本質的模式衍生出各種各樣的模式,從最初的純信用貸(拍拍貸),到本金墊付模式(紅嶺創投)、備付金模式(人人貸)、銀行背景(陸金所),到2012年平臺數量如雨後春筍般增長,行業成交額也一路猛增。再往後發展,出現了國資系、上市系、銀行系等多背景的平臺,憑藉背景為其增信,吸引借貸雙方。

2015年,e租寶案將整個行業推向冰點;而同年赴美上市的宜人貸成為互聯網金融第一股。事實證明,網貸行業既在積極向前發展,也有不良存在,隨後監管部門開始逐漸加強監管,四部委聯合出臺P2P網貸管理暫行辦法。直到今日,為了規範行業發展,監管政策頻出,現階段側重行業備案,備案整改階段對各類型平臺要求的嚴格程度史無前例,一方面堅持平臺退出為主要工作,另一方面穩妥推進風險處置。

據網貸之家統計,截至2019年1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已經下降至1009家,未來留給我們的合規平臺可能不足百家。

我們不能否認P2P網貸在滿足小微企業和個人投融資需求服務上所做的貢獻,據行業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P2P網貸行業累計成交量為8.03萬億元,突破了八萬億大關,這八萬億能幫助多少企業和個人去完成發展之夢?中國社會科學院產業金融研究基地在《數字普惠視角下的金融科技發展評估——以P2P網貸行業為例》報告中指出:

P2P網貸在過去的發展中已經初步證明了其對於緩解包括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在內的弱勢群體融資困境的重大意義以及自身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且國家鼓勵支持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的總基調沒有改變,小微企業龐大的融資需求沒有減少,P2P網貸在監管備案落地後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網貸p2p見解


什麼是創新?創新是利用現有的資源創造對人類有意義的新事物。P2P網貸正是基於傳統金融無法滿足借貸雙方的需求而產生的新事物。用從業者的一句話來說,“我們只是做了傳統金融機構不願意做的事”。所以,P2P網貸的誕生的確是金融創新,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前進性和曲折性。

備案落地後,P2P網貸會依賴金融科技創新獲得新發展,利用搭建的共享平臺建立生態數據圈,利用新技術防控借貸風險,監管部門也會利用新科技對行業展開穿透式監管,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最終推動整個行業重獲新生!


網貸p2p見解

P2P網貸監管,互聯網金融監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