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尚,誰人知否?

靳尚(?-前311年),羋姓,靳氏,名尚,郢都(今湖北江陵紀南城)人,戰國時期楚國大臣。楚懷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派張儀誘使懷王絕齊,懷王發覺受騙,欲殺張儀。他接受張儀厚賂,通過懷王寵姬鄭袖進言,張儀得以釋歸。他自請監視張儀,隨同去秦。途中被魏人張旄殺死。

靳尚,誰人知否?

靳尚

靳江河發源於湖南省寧鄉市白鶴山寨子衝,自西向東流經寧鄉市花明樓鎮、大屯營鎮、道林鎮等地,經湘潭市雨湖區鶴嶺鎮,長沙市嶽麓區含浦街道、坪塘街道,然後於長沙市嶽麓區的柏家洲村附近匯入湘江),世稱靳尚。《通志氏族略》:“楚大夫靳尚,漢有靳歙,又汾陽侯靳強。”其子孫以封地為氏,今寧鄉市花明樓鎮有大夫堂,傳說這裡曾是楚懷王賜給大夫靳尚的養老宅第。

《通志氏族略》:“楚大夫靳尚,漢有靳歙,又汾陽侯靳強。”其子孫以封地為氏。

歷史上的楚國大夫靳尚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他的真實面目果真如是嗎?屈原是靳尚陷害的嗎?通過查閱大量史料、文獻。小編對靳尚有了新的認識。
一、靳尚和上官大夫不是一個人
在許多著作中作者把上官大夫和靳尚當成同一個人。如:
高中語文第五冊《屈原列傳》注七:“上官大夫姓靳名尚。”
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上卷第93頁:“上官大夫靳尚。”
林庚:《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第8頁:“他被一個上官大夫叫做靳尚的當作死敵.....。”


郭沫若在他的《我怎樣寫五幕歷史劇》中也作上官大夫靳尚(《屈原》第118頁)。
就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人名大辭典》也把靳尚解說為:“戰國楚上官大夫,幸於懷王......”。
看來,這些作者把上官大夫當做靳尚所認的官名了。其實“上官”是複姓,“大夫”是諸侯宗族的稱謂。上官大夫即姓“上官”的重臣。但他並不是靳尚大夫。這在下列古籍中足可以得到證實:
上官大夫最早見於《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上官大夫與之同列”,“上官大夫欲奪之”,“(懷王)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
這裡上官大夫名字出現四次,並未提到靳尚。

二、靳尚並非陷害屈原之人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有兩次記載上官大夫與屈原之間爭鬥的事件。第一次是屈原“造為憲令”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原不與,便饞謗屈原,使懷王“怒而疏屈平”;第二次是懷王被拘於秦獷頃襄王繼位後,令尹子蘭“卒使上官大夫短屈於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在這裡司馬遷已告訴我們,上官大夫在屈原任左徒時就在任,頃襄王繼位後仍在任,上官大夫第二次陷害屈原已是懷王三十年以後的事了,而靳尚在懷王十八年就已去世了。由此,淮南大學教授靳學遠感慨說:“公元前278年,屈原(62歲)投汨羅江自沉而死,靳尚於公元前311年秋被張旄殺害(當時屈原29歲),靳尚死後33年還能陷害屈原,靳尚真了不起啊。”

三、靳尚是楚國的賢臣
《楚辭策二》說:楚王將出張子,恐其敗已也,靳尚謂楚王曰:“臣請隨之,儀事王不善,臣請殺之。”楚小臣,靳尚之仇也,謂張旄曰:“以張儀之知,而有秦楚之用,君必窮矣。君不如使人微要靳尚刺之,楚王必大怒張儀也,彼儀窮,則子重矣。楚,秦相難,旄魏無患矣。”張旄果令人要靳尚而刺之,楚王大怒秦,構兵而戰,秦、楚事魏,張則果大重。
從這段記載看來,在國家危難之時靳尚挺身而出,出使秦國,為捍衛國家利益,以身殉國。“終使楚王大怒秦,構兵而戰”為靳尚報仇。可以說,靳尚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忠君愛國的大賢臣,他既是楚王的心腹愛臣,曾經幾次救懷王於生死之間,使懷王“食不繇靳尚則不甘口,衣不繇靳尚則不安於體,出號令不繇靳尚則王心惘然不足。”靳尚又是博聞強志,明於治亂,深得楚國朝野信賴與敬重的重臣。靳尚還是全力輔助楚懷王熊槐治理國家,力促聯合楚、齊、燕、趙、韓、魏六國一同抗秦,並與蘇秦一起促成六國君王齊集楚國郢都,結成聯盟的能臣。正因為懷王對靳尚的十分倚重和對靳尚忠義的表彰,才把最豐饒的靳江流域賜為食邑,並以封地為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