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3天可見」背後折射出怎樣的社交觀?

園園熊


“朋友圈3天可見”,幾個簡單的字眼,卻讓我想到了很多……首先是跟這性質類似的QQ”隱身狀態“功能,對方明明在跟自己聊天,卻看不到對方“在線”的狀態,要是對方是自己的好朋友或者心儀的人,瞬間覺得心都涼了——我在對方心裡就這點分量嗎?ta是不是不想跟我聊天、不想讓我打擾ta?我覺得微信的這個“朋友圈3天可見”與其有著異曲同工的效果,在看到僅可以看到對方三天以內的朋友圈時,我相信距離感也是馬上產生了,相必該功能的殺傷力是有多強!那麼,“朋友圈3天可見”背後折射的是怎樣的價值觀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1、 安全考慮。現在好多陌生人加好友都會先看一下朋友圈,然後每天的朋友圈難免會透露許多私人信息,有時被心懷不軌的人利用那可能會產生很大的麻煩。所以為了自身、包括身邊朋友的安全考慮,會把很久以前的朋友圈都屏蔽,同時也考慮到如果所有朋友圈都屏蔽,會不會讓朋友們們看到很尷尬,所以就採取了這種三天可見的自認為兩全其美的辦法。

2、 懶得刪除。我覺得發各種生活狀態朋友圈的人,無疑就是為了在朋友圈中刷存在感,讓朋友們都知道你還在、“還活著“,但是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現實生活中大家還是關注自己的多,除了那些”很重要的人“,哪裡會有那麼多人在意你在幹嘛!所以到最後自己也會發現,做這麼多,發這麼多朋友圈只不過是庸人自擾罷了。所以久而久之發現這些內容太多了刪除不過來,所以”3天可見”也是一個不錯的做法.

3、 隱藏自己。很多人都會往前翻看自己的朋友圈或者日誌,然後發現原來自己以前這麼傻、這麼天真,或者裡面好多沒有實現的flag,甚至許多還是有不好的情緒在裡邊。所以如果自己的朋友圈別人都可以看到,也會被人揣測自己的性格癖好,不利於自己在眾人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所以不得已得將以前的朋友圈都屏蔽。

總的來說,我認為要是不會對所有人都是三天可見那就好了,畢竟有些真正心裡有你的人看到“朋友圈3天可見”的確很不是滋味!

智聯校園 劉衛兵學生回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這跟社交觀其實沒什麼關係

這只是一款社交自媒體必然發生的趨勢

而朋友圈3天可見,只是趨勢中的一個功能罷了

從QQ到人人再到如今的微信朋友圈,都是如此

因為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加入的好友越來越多,當我們的好友數累計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就會使用隱身功能,使用好友分類、部分可見功能,使用申請訪問功能,使用三天可見功能

實際上有很多人,我們是不太願意讓他們看到我們的朋友圈的,也有很多人我們也不想看他們的朋友圈


現在大部分的微信使用者,誰還沒幾個朋友圈黑名單成員呢?

因為天天發朋友圈實在太煩人了

但是換位思考,有時候很多事情真的很激動,第一時間就想發朋友圈,結果會看自己朋友圈發的也不少…

久而久之,發個朋友圈都要考慮個好長時間

發展到這樣的情景的時候,只能說明這款社交自媒體已經走向了衰退(ps:只針對微信朋友圈,並非指微信)
相信未來還有會有新的社交自媒體出現,那將會是新的開荒之地,然後又會推到重來,直到好友多到又有很多商人,很多自己不希望被他看到朋友圈的人


老知什麼都想說


也許我們都太依賴朋友圈瞭解身邊的各位了。

很多人都在講,朋友圈變成了三天可見,這樣我們的關係是不是不好了,我只想說,既然你們的關係如此之好,那就是懂的都懂,何必要朋友圈來了解你要的信息,既然你們關係如此好,他的現狀苦惱你也是該知道的。你關心她那麼你也懂他的苦惱,朋友圈看不看的到又如何,如果她不想與你分享那又何必看著朋友圈想太多呢?看不到足夠信息的你又將腦補出一個怎麼樣的她。

三天可見三天後你又是全新的自己

記得早期看過一個故事,就是一個女孩看一個男的朋友圈只有三天,看不到他以前和女女朋友秀恩愛,然後男生與她多聊了會,然後就因為可以和男的有段美好的愛情故事,然後被他女朋友發現了,男人成了一個渣男,最後鬧得分手。看完可能覺得很好笑,一個你從三天朋友圈消息瞭解的人你就可能腦補你的愛情,這才是奇怪的社交觀。因為現在彼此陌生開始認識的各位都是從朋友圈的消息瞭解點點滴滴。

越發達的網絡越寂寞的社交

人言多謊語,何況是文字表達的朋友圈呢?你又怎麼知道我上面講的故事到底是子月我聽得還是我八卦自己的朋友呢,還是我自己添油加醋的呢?對的,因為網絡普及大家都會很順其自然的利用網絡社交去了解一個人,然後沉迷因為自己很熟悉她,最後可能真的面對了,你會發現,你認識的都是你自己腦補出來的她。

最後,子月只想說,與其糾結朋友圈的信息,不如你親自去詢問,滿足你的好奇下也能真的瞭解下她,多打電話也比看朋友圈強,可能最早的寫信溝通都比現在朋友圈社交來的實在吧。你的朋友不只在你的手機裡,朋友圈朋友圈,別因為這個圈讓你們不再是朋友。


華美玩家


我覺得不必因為這麼一個現象就上升到討論社交觀的程度,一種普通的少數的行為卻要涉及到一個哲學的問題,這本身就很荒謬。

自從一篇關於朋友圈三天可見的爆款文章發佈以來,儼然引爆了人們心中壓抑的一種情緒,就是:我想看你的朋友圈,你卻設置三天可見,我在你的朋友圈中是如何安放的?這種尋找自己的定位而不得的心態,其關注的焦點不應該是別人,別人怎麼設置那是自由,以自己為出發點,以自己的價值觀來評判別人的行為,本身就是片面的。為何不想想自己對這種現象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呢?為什麼要通過別人這種表面上的承認才認為你在其朋友圈中的地位呢?

其實,在線上和線下,人們都呈現出一種弔詭的狀態。在線上,作為一個意見的發起者,以貌似價值正確的言論來指導別人,而在線下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大有人在;線上對於失意者可以傾注各種雞湯,助其走上精英之路,線下卻在處處算計,利用各種資源助自己走上精英之路;線上對待富人似乎總有偏見,一定要塑造一個自認為的道德制高點,線下又拼命地往上爬,爭取要做那一小撮的富人……

哪一個是真正的自己?你是誰?如今這個快速變遷的社會讓很多人都失去了思考的空間,一些需要自己領悟的事情卻被膚淺的引爆,流於表面,或者發展成為攻擊別人的“理論”。

與其探究為什麼三天可見,不如去尋找自己深層次的需求到底是什麼,人生而有大藏,沒必要在線上來安放你的靈魂了!


立身行道901


一句話,這是從熟人社交走向陌生人社交的必然。


微信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儘管也有搖一搖等功能,讓大家使用它進行陌生人交友。但是更多人是把自己的手機通訊錄好友和常見QQ好友,向微信轉移的結果。所以微信的朋友圈,是真正的“朋友”圈。


在這個朋友圈,無論是秀美食,還是發佈一些私人信息,所需要顧及的東西並不多。


但是隨著微信的膨脹,微信更多的起到一個名片和電話號碼的作用。我們的微信上充斥了大量只是一面之緣或者根本不認識的人。當朋友圈變成了大廣場,你只有兩種選擇,或者更多發佈和生活無關,和個人無關的所感所想;或者儘可能避免發佈此類信息,對內容進行時間和組別的屏蔽。


因此,這不是社交觀的問題,這是個“安全觀”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