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為何選玄鐵重劍?只因他明白了金庸這93字的真實含義

在一般的文學創作中,都會出現一些傳說中的世外高人,他們可能會出現直接出現在作品的劇情中,也可能出現在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講述或經歷裡。

然而,不論哪種形式的出現,都增加了作品的可讀性和完整性,有的還對主角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金庸的武俠小說中亦不意外,比如《天龍八部》中的達摩祖師,慕容龍城,逍遙子,掃地僧;《射鵰英雄傳》中的黃裳,王重陽;《射鵰俠侶》中的林朝英,獨孤求敗等等。

這些世外高人中,尤以獨孤求敗更讓人津津樂道。

讀過金庸《神鵰俠侶》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他在他隱居之地的劍冢裡,收藏了四把劍:

利劍: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軟劍: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悔恨無已,乃棄之深谷。

重劍: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

木劍: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楊過為何選玄鐵重劍?只因他明白了金庸這93字的真實含義

楊過就是靠著這四把劍中的玄鐵重劍,步入了武學巔峰,那麼,金庸為什麼讓他選玄鐵重劍不選利劍呢?說不定選利劍會更厲害呢。接下來,我們從以下角度來探討下:

文學創作

在原著裡,楊過斷臂後,騎馬出了襄陽城,期間心情幾經變化,一人一馬跟初出古墓去大勝關時何其相似,不同的是之前是想去見自己的郭伯伯,現下是想遠離自己的郭伯伯。

他將生死置之度外,卻發現自己鮮血毒死了蜈蚣,不禁憤激悲苦,難以自已,忍不住仰天長笑。從而引出了神鵰,於是一人一雕,來到獨孤求敗隱居之所,發現劍冢,取得寶劍。

在這裡,人是殘人,雕是神鵰,冢非人冢,劍非常劍。金庸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驚奇玄妙的畫面。

楊過斷臂遇雕取劍,其實就是作者開啟的金手指。

四把劍中軟劍已棄,木劍已朽,能用的就利劍與重劍,楊過本來想用的是利劍,實屬正常。

你想啊,一個人手臂剛斷,武功本就變弱了,遇到兩把兵器,一把鋒利無比,一把笨重無鋒,而且自己也是20歲左右,剛好跟獨孤求敗用利劍時年齡相仿,所以肯定會選利劍嘛。

這時候神鵰就跟楊過說了:“你小子傻啊,這重劍明擺的掛你不要?還選利劍來用?能發揮出你之前幾層實力?”

楊過多機智啊,一想對呀,這掛再難我也得開啊,不然我怎麼一步步變強。再加上他倔強的性格,為了不讓神鵰小看就用了重劍。

也就是說,如果這裡楊過選了利劍,就不符合文學創作中的奇遇設定了,所以只能選重劍。

楊過為何選玄鐵重劍?只因他明白了金庸這93字的真實含義

武學境界

這時的楊過身懷蛤蟆功、部分全真武功、古墓派武功、部分九陰真經、打狗棒法、彈指神通、玉簫劍法等當世絕頂高手的各家絕學,早已過了“利劍”境界。

他的各家絕學有正有邪,頗為繁雜,而又難以專精,每一種都不能真正隨心所欲的發揮其真正威力,正對應了獨孤求敗“軟劍”境界,“誤傷”二字足以說明這一境界的獨孤求敗跟楊過相似,對武學的掌控並未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

加上之前金輪法王的指點,這時的楊過正在思考怎麼將自己的武學去粕存精,融為一爐的境界,但他卻突遭厄運,被砍去手臂,無法按著正統武學精進,只好“棄之深谷”,另闢蹊徑,選用重劍。

人生隱喻

其實,相較於四把劍,劍魔留下的93字介紹,才是真正改變楊過命運的原因。金庸借用“劍魔”的四把劍,隱喻了五層人生境界,而聰明伶俐的楊過顯然讀懂了這93字的真實含義。

楊過求學時,對應“利劍”境界。

楊過從小機智非凡,天賦驚人,性格剛強倔強,喜歡跟人針鋒相對。

在桃花島與大小武鬥,在終南山與鹿清篤、趙志敬鬥,體現了一個人年少時該有的陽光向上的狀態,正對應了“利劍”的境界。

一個人在求學的時候,大多數都鋒芒畢露,年少輕狂,但限於條件,只能在一個特定的小圈子裡(學校)爭鋒,就像孤獨求敗弱冠前只能與“河朔群雄爭鋒”一樣。

楊過為何選玄鐵重劍?只因他明白了金庸這93字的真實含義

楊過出墓後,對應“軟劍”境界。

楊過雖然從小就在社會中混跡長大,之後又學武接觸了武林人士,但此前都未步入真正的江湖,直到出得古墓,才算正式步入了江湖。

這時候,他發現了世事如同“軟劍”般變化無常、難以掌控。他為了愛情,不惜身中情花毒;為解情花毒,不得不去殺害郭靖夫婦;為報父仇,不惜聯合蒙古敵對勢力;在解毒與報仇的雙重契機下,不惜加害郭靖,最後卻又被郭靖人格魅力感化。

可以看出,這個時期的楊過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都內心搖擺不定,見識、閱歷、思想等都在探索階段,充滿疑惑。在工作中,生活中,處處都迎合奉承,也難免會傷及他人,遭遇挫敗。

楊過斷臂後,對應”重劍“境界。

楊過被郭芙斬去一臂,既斬斷了種種束縛的左右,又預示著開啟了新生。

他成熟了,也更加純粹了,他一心只為了小龍女,他獲得了更強的力量,可以對抗這個世界上更多的迫不得已。

無論什麼困難,我都一力破之,這時的楊過,已褪去了之前的稚嫩,懂得了藏鋒,開始追求“大巧不工”的境界。

同樣的,我們大多數人在這個時期都開始懂得得慢慢藏起鋒芒,排除干擾,開始了化繁為簡,真正找到了人生方向,開始真正的向著一個領域發力奮進。

所以斷臂後的楊過,見到獨孤的遺劍,從人生的隱喻方面來看,選擇重劍是必然的。

金庸借用獨孤求敗暗示了楊過的人生境界,到底獨孤求敗是楊過,還是楊過是獨孤求敗,我們都不得而知,但楊過無疑是當時的“獨孤求敗”。

楊過為何選玄鐵重劍?只因他明白了金庸這93字的真實含義

至於之後的“木劍”境界,其實是兩個境界。

一個是正真的“木劍”境界。這時已經在一個領域達到一定成就,真正達到融會貫通,“不滯於物”的境界,步入了成功人士之列。

楊過這時的武學修為也達到了世俗的最高峰,成為“五絕”之一。

一個是“無劍勝有劍”境界。“漸進”二字代表著獨孤求敗也在不斷的修行中,表示著人生的不斷追求。這時期的我們不再拘泥於所謂的規則技巧,開始追求一種理想的極致狀態,進入了道法的境界,開始感悟人生真正的意義。

金庸老先生用四把劍,93個字,告訴了我們人生的五層境界。武俠世界是虛構的江湖,也是真實的社會,我們也許成不了孤獨求敗或楊過那樣的大俠,但我們可以在我們自己的人生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四把劍”。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