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奧數大賽中國隊“全軍覆沒”,是“禁奧令”的錯嗎?

導語:

本月25日,2019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閉幕,成績隨之揭曉:美國代表隊獲三塊金牌,俄羅斯代表隊獲兩塊金牌,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以及波蘭代表隊各獲得一塊金牌。國代表隊排名第六,選手最好成績為第15名。

國際奧數大賽中國隊“全軍覆沒”,是“禁奧令”的錯嗎?

國際奧賽失利的鍋到底該不該由“禁奧令”來背?

比賽成績公佈後,在社會上掀起軒然大波。不少人由此斷言:在國際數學競賽上的“鎩羽”和主管部門取消學科競賽與升學優惠掛鉤的政策有關。與圈外一片譁然、憂心忡忡的氛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數學界以及數學競賽圈內則風平浪靜。多位來自數學界、數學教育界的專家接受本報採訪時直言:競賽本來就應該回歸少部分有興趣又有天賦的學生的“遊戲”,原本的“舉國奧數”才不正常。而且,此次羅馬尼亞大師賽只有六名選手參賽,樣本太小,根本不能說明問題。

國際奧數大賽中國隊“全軍覆沒”,是“禁奧令”的錯嗎?

沒有進步就是退步”,我國奧數水平略下降是事實

奧數中國國家集訓隊教練也坦言,結合過去十年中國代表隊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成績,從一個更大的時間跨度來看,我們的奧數水平其實是在下降。但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和人口有關。比較十年前每年高中畢業的人數和現在的高中畢業人數,即1990年左右出生的人數和2000年左右出生的人數就可發現,前者是後者的兩倍甚至三倍。簡單地說,“過去我們選拔基數大的優勢,現在不復存在。”

其次是訓練水平方面,10年來我們一直使用著同樣的訓練方法。 “沒有進步就意味著退步,因為相應的是美國、韓國等國家在奧數訓練方面的進步。在同場考試時,我們的優勢不再,甚至處於劣勢”。

最後從選拔機制上來看,例如我們的緊鄰韓國,奧數競賽選手的培訓和選拔是“國家工程”,投入到選手訓練、選拔方面的人力、物力已經遠遠超過我國。而中國從1980年教育部發文明確不再主辦任何競賽後,所有的學科競賽目前都是由科協下屬的民間學會主辦。在近幾年成績表現搶眼的美國奧數隊,從2013年開始,在更大範圍內選拔選手、更重視數學奧林匹克國家代表隊的選拔。 自從羅博深擔任美國奧數國家隊總教練後,修改了選手的選拔規則,將原本必須是美國國籍的高中生才能參加選拔的規定,改為只要在美國上高中的學生就可以參加選拔。在香港舉行的第57屆IMO中,美國隊奪冠的六名隊員,有兩名就是持中國護照的隊員。

國際奧數大賽中國隊“全軍覆沒”,是“禁奧令”的錯嗎?

中國奧數培訓之路在何方?

寧波鎮海中學的數學國際金牌教練沈虎躍認為,中國的奧賽培訓受教育政策的影響比較大,帶有比較重的功利性。趙斌老師反對過度的數學培訓,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全民奧數熱”更是完全沒必要。

“能夠參加學科競賽的學生,只是少數人,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這才符合教學規律,但現在家長普遍盲從,讓孩子做他們不喜歡的事。”趙老師說。

“我覺得,適當的培訓是有必要的,學生的成長應該是一種自然狀態,而不是拔苗助長。”趙斌說。

因此小編認為,奧賽還是要有的,畢竟專業培訓還是很有需要的,但是需要規範管理。“禁奧令”的出現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數學奧賽成為了升學的重要性指標,功利性太重,導致局面失控,變成全民皆奧賽。

所以小編真心希望各位家長能夠理性地看待孩子是否適合在奧數道路上埋頭趕路,而不是頭腦一熱就跟著別人一樣,把孩子趕上這條他們不感興趣的路。

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可以看到奧賽能夠地成為像跑步、游泳那樣沒有的不帶功利性的興趣愛好,成為孩子們自己樂意去發展的一項特長。

國際奧數大賽中國隊“全軍覆沒”,是“禁奧令”的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