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東北黑土地面積世界排名第三,竟然要400年才增長1釐米

我們都知道,目前世界上主要有四大黑土地(面積單位為平方公里),分別是歐洲的烏克蘭大平原(約190)、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約120萬)、中國的東北平原(約102萬,世界排名第三位)、南美洲的潘帕斯大草原(約76萬)。

黑土是土壤的類別之一,具有肥力高、性狀好等特點,是農業比較理想的一種土壤類型,它的形成主要是與氣候、地形、母質、生物、時間等因素有著直接關係。

百科|東北黑土地面積世界排名第三,竟然要400年才增長1釐米

我國的東北地區的黑土系列分佈面積較廣,其中最典型的黑土主要分佈在東北平原的松嫩平原的中西部和三江平原的西部,總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其中約10萬平方公里位於黑龍江省),與河南、江西、貴州、廣東等省區的面積相當,可謂是東北乃至全國重要的“大糧倉”。

其實,縱觀全球四大黑土地不難發現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都分佈在中、高緯度的亞熱帶或溫帶,例如位於拉普拉塔平原南部的潘帕斯草原緯度介於南緯32°~38°之間,除了東北部屬於亞熱帶草原氣候外,大部分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而由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這條江沖積而成的三江平原則介於北緯45°01′~48°27′56之間,屬於溫帶季風氣候。

百科|東北黑土地面積世界排名第三,竟然要400年才增長1釐米

由於亞熱帶和溫帶,特別是寒溫帶區域雖然降雨量相對較小,但是由於氣溫較低、蒸發量較小,因此土壤水分(地表水)含量較高,有利於植物(落葉闊葉林)的生長,而落葉、枯枝,甚至包括樹木枯萎後由於微生物分解比較弱,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積累、沉澱才漸漸形成了黑土地。

據瞭解,黑土的形成周期十分漫長,要形成約1釐米厚的黑土層至少需要400年不斷的積累沉澱,屬於最寶貴且又不可再生的土壤資源,因此在開發和利用的過程中要循序漸進保護好這一重要的土壤資源。

編輯:單哲 馮吉  審核:盧奕麗 王影 

主編:張學志    監製:李保國 王貴滿

◆聲明:刊發僅為傳播知識,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電話:0434—522854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