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林青霞

芒果臺的真人秀請出林青霞,其他所有一眾明星紛紛視她為太上皇一般搞搞捧起,突然萌生我瞭解她的慾望。於是找來老電影和她寫的書和訪談一路看了下去。

消費林青霞

好萊塢one take一條過的Lisa Lu

之前我覺得最優雅老去的女演員是盧燕和歸亞蕾。雖然我一直贊秦怡的表演但從來不覺得她漂亮(當年重慶話劇舞臺的四大花旦其他三位是白楊、舒繡文和張瑞芳,哪個都不是美女)。看到林燕妮說林青霞是“專業美女”,不禁一樂。作為美女和明星她一直是首席,不管在什麼時代,香港那個“霞玉芳紅”的排序就說明了問題,好像“梅尚程荀”中梅是永遠的老大,但作為演員卻始終是個頂級花瓶。她自己也覺得遺憾,說從影以來拍了100部片子卻沒有代表作。她羨慕鞏俐,我就很能理解(雖然鞏俐一直就不是美女),其實就是她沒拍到真正藝術價值高的電影。她的成功是港臺商業電影工業造就的,但也像是個流水線包裝的炫目商品,剝除外衣沒剩下些什麼。因為自始至終大家消費的是她獨特的美麗而非技藝。

消費林青霞

第一代的瓊女郎歸亞蕾

瓊瑤的《窗外》是兩人的處女作。她自己也說那個角色清新活潑又敏感脆弱,就是一個哀怨的文藝腔小女生,和當年自己的氣質完全一致。所以一舉成名。爾後整個七十年代她都在瓊瑤這種定型化的故事裡扮演同樣的角色,哪怕同時串六部戲,每部戲從各方面都沒多大差別,無論情節設置還是服裝舞美。當年的觀眾真的很容易滿足。一個漂亮女孩兩個男的追(一般就是秦漢和秦祥林),她愛的愛不了她,愛她的她不愛,加上父母干涉把戀愛攪黃,結局不是車禍就是生病或者出走。路數還是孔雀東南飛、梁祝這種傳統簡單到無聊的架構。衣服化妝也是自己完成,有時忙到同一件衣服穿到不同戲裡。這種戲一下能拍幾十部。觀眾最愛看也是導演最愛拍的鏡頭就是她回眸定睛的大特寫。因為美麗這種一再重複依然可以被有滋有味地欣賞。臺灣社會當時保守的風氣給了瓊瑤那麼多練手的機會,可以一再販賣一句話情節的俗套故事,還沒人覺得單調,現在想來簡直不可思議。這個階段大家消費的就是她那種逼人的青春之美。

消費林青霞

瓊瑤自傳《窗外》

除了瓊瑤的言情,她還承擔臺灣愛國電影的“政治任務”。跟丁善璽這個臺灣主旋律專業戶拍了好幾部。《八百壯士》和張艾嘉一塊兒演小姑娘(第二年就一塊兒演金玉良緣紅樓夢了),《碧血黃花》算是裡面水準上乘的一部。起碼陳意映和林覺民的愛情橋段拍得溫情感人。《旗正飄飄》讓人記住的只有秦鳳不停換裝,雖然有的衣服真的很難看。她和演川島芳子的夏文汐也沒多少交集(夏除女扮男裝外角色基本沒啥發揮空間)。

消費林青霞

臺灣主旋律長這樣,林青霞遊過飄著shit的髒水

這時期拍的古裝片不多,質量也不高。《古鏡幽魂》像是要拍成《倩女幽魂》,但故事實在太簡陋,而且服化道簡直可以說叫寒磣,既沒有60年李翰祥的精緻,也沒有87年程小東的仙氣。而且不知道為啥那時配戲的所謂小生都是大叔壯漢類型,完全和現在崇尚的養顏帥哥甚至小鮮肉不是同一路數。裡面有段鏡妖為書生跳舞的戲,這段舞甚至連個全身鏡頭都沒給就糊弄下來了。《真白蛇傳》情節完全沿襲戲曲,沒有任何創新自然也就很快被忘記,和何冀平妙手潤飾的《新白娘子傳奇》與李碧華妖冶解構的《青蛇》不可同日而語。

消費林青霞

哥哥的寶玉扮相《紅樓春上春》,爛片也不埋沒好演員

這時期她遇到最大咖的導演就是李翰祥了,拍的就是著名的《金玉良緣紅樓夢》。 但邵氏的古裝片一直是格局小,而且擺脫不了戲曲片的話劇加唱。紅樓夢和其他所有戲曲移植故事不同的是體量超級大,且最重要的就是細節。但108分鐘的時長無論如何不可能完成這樣的任務。都說她女扮男裝的賈寶玉是所有版本里最帥最靚的。我卻不以為然。至少張國榮被吳思遠騙拍的處女作三級片《紅樓春上春》扮相就相當俊朗飄逸,雖然影片本身低俗(最搞是薛寶釵吃冷香丸為了遮狐臭,香港人的惡搞才華真讓人無語)。林青霞的賈寶玉是清新俏麗,和我見過最難看的林黛玉張艾嘉一對比更襯得光彩熠熠。不是張長得醜,而是林黛玉這個角色太不適合她,加上難看的髮式和黃黑的膚色實在不想多看一眼。但這些並不是片子最主要的問題。攝影棚太小完全鋪展不開賈府的豪奢,一切場景都佈置得擠擠挨挨,非常侷促。本來侷限在小兒女情懷和掉包計上就已經給紅樓夢降了品格,整部片子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的內容比例居然是1:1。完全不明白大導演為啥偏愛狗尾續貂那部分,卻對珍貴的前八十回隨意刪改拼貼,這導致前八十回被擠壓到連不成因果的碎片化程度,要不是所有人都熟稔紅樓,完全不知道在演啥和為啥要演。黛玉進賈府,寶玉見黛玉時摔玉。寶釵來後黛玉立即吃醋。寶黛打情罵俏時琪官來送扇子,緊接中順王府來人質詢賈政,寶玉捱打,黛玉葬花,葬花時順便訴肺腑。緊接著紫鵑試寶玉,寶玉鬧魔怔。這部分基本就這麼過山車似的講完了,哪一處都是還沒展開就結束,完整度上還不如越劇臺本的紅樓夢。這讓我想到陳家林套拍電影《楊貴妃》,同樣是故事沒展開就結束,敘事一直在趕,但情節依然比這部完整。反而從掉包計上演開始故事順暢了。鳳姐向賈母獻計,黛玉從傻大姐嘴裡得知掉包計,急去找寶玉,回來氣病,焚稿,掛。寶玉大鬧洞房後去哭靈。這時賈府突然被抄,寶玉出家,over了。在故事都來不及講清的情況下居然還要把寶貴的時間分給拖延時間卻不推動情節的唱上,(還主要集中在後四十回上)且腔調戲不是戲歌不是歌。這些電影演員身上沒有戲曲功底,但導演卻要用想當然的所謂戲曲身段讓演員煞有介事地站在實景裡表演以體現古典範兒,誇張的動作真是不倫不類。最不能忍受是嚴重壓縮疊化情節之下連基本情況都被篡改。這裡只舉一例:寶黛釵初識時根本沒有蓋大觀園呢,這裡是寶釵一來不僅住進大觀園而且還被安排在梨香院,難道她要秒變齡官!要知道薛寶釵叫蘅蕪君不是白叫的,蘅蕪院是體現人物個性特點的重要名稱,不明白這礙著編劇啥事兒了非得改。當然這部戲寶釵戲份比紫鵑還少也就不值一說了。總之這是一部完成度不高的片子,觀眾能記住的只是林青霞女扮男裝的高光扮相而非一個完整動人的故事。這和謝鐵驪735分鐘的電影相距太遠,更遑論經典的電視劇版。面對這樣的名著如果沒準備好還是別隨便搬演,不管你是多大牌的導演。

消費林青霞

俏皮的寶玉扮相,話說張艾嘉真的不適合黛玉

泡在瓊瑤言情裡的她80年代隻身赴港,從此給香港當時高產但粗糲的電影工業貢獻出一張無與倫比的臉,卻也被相當多惡俗爛片裹挾,肆意被消費,成了擺在貨架上最顯眼位置的最昂貴花瓶。她不是學表演出身的,甚至連類似正規像樣的訓練班也沒怎麼上過。表演的技術層面基本涉及不到,大家愛的是她獨特的美顏和迷人的氣質——觀眾緣是她最大也是唯一資本。擺脫稚嫩造作的文藝腔,又跌進圈錢至上的商業片裡,不能不說是她演藝事業深深的遺憾。演技沒有精進反而被消磨。作為首席女星港臺所有有頭臉的男星都和她合作過。但出來的片子大部分是隻看劇照就好。周星馳的韋小寶充斥一貫徹頭徹尾的大男子主義,她在裡面高調被馴服,成為眾妻妾之一。《追男仔》裡一眾俊男靚女她依然穩坐首席且戲份最多,只是王晶的惡俗狗血情節實在讓人倒胃口。《午夜蘭花》是古龍著名的圈錢爛片,鄭少秋和她就是為演而演。另一部《情人,看刀》除了古龍爛劇本和鄭少秋依舊,唯一好玩兒的是打打殺殺的爾冬升。成龍片子自然所有女演員都是花瓶,區別只是出場時間的長短,這點她自然當仁不讓力壓出道不久的張曼玉。黃百鳴寫的《我愛夜來香》把一個抗戰故事拍成搞笑卡通片,浮誇做作的表演和同時期大部分港產喜劇片一個味道。朱延平是標籤級的爛片導演,居然拍了好幾部。和周潤發又滾地板又穿越的《夢中人》,一個秦朝女子卻完全做日本藝妓打扮就夠怪的,故事還那麼矯情,看來文雋和李碧華沒可比性,《胭脂扣》有清晰強烈的女性意識在裡面的,人家的穿越多有格調。

消費林青霞

《夢中人》穿越劇鼻祖級別,犧牲很大又不知所云的奇怪片子

不想刷新爛片下限,因為知道有些爛片是被黑道脅迫的,但上限好片也著實不多。合作到的靠譜導演確實不多。許鞍華的《今夜星光燦爛》 ,故事寫一個糾纏在父子兩代人情感中的女人,清新的短髮很帥氣,但全片最閃光的是吳大維演的痴情姐弟戀的小混混。而林子祥妻子的角色一直默默隱忍為丈夫犧牲,戲很少卻不動聲色地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故事無甚新意,但講述還算細膩,可它絕對不是許鞍華最好的作品。林青霞的特點就是這樣,永遠光豔明麗,第一眼望去目光一定鎖定在她身上。但只要一個會演戲的演員和她對手戲,立馬黯然失色。這條規則真是屢試不爽。當年瓊瑤的戲全是眾星捧月眾人看她發光,一旦轉到要拼演技的時候她就立馬露怯。

消費林青霞

《東成西就》抹不開面子扮醜的無聊公主

《東成西就》幾乎所有明星都有顛覆表演,男星和張曼玉(因為是絕對演技派)拋開不談,女星裡王祖賢可以演得賤賤的,劉嘉玲反串周伯通大大咧咧搞笑,葉玉卿演壞人神叨叨,都算對自己不小的顛覆,只有林青霞的三公主演得最為保守,還是走漂亮可愛公主路線。幸虧她此時果斷息影,要不就得像奧黛麗·赫本一樣四五十還在美女角色的泥潭裡尷尬掙扎,看著都讓人心疼。


《驚魂記》算是她這段少見的時裝片,而且還是很少嘗試的懸疑片。片子邏輯算比較清晰嚴密,有向西胖致敬的意味。各懷鬼胎的女人們在一所密室裡為掩蓋一起命案鬥智鬥勇,緊張激烈的橋段逐層上演,很有懸念感。在故事還不錯的前提下演技及問題就凸顯了。王祖賢一人飾兩角,反差明顯,區分度高。雖然沒有C·B《咖啡與香菸》那樣顛覆性的演出,但比起舒淇《情謎》裡自己都搞不清演的是誰的狀況好太多。加上她鬼片女神的氣質,輕鬆搶佔最多光彩。而且這個角色很多時候是行動元,每次事端幾乎都由她挑起,在敘事中一直佔有主動。相比林青霞就顯得按部就班平平庸庸。

消費林青霞

王祖賢在片中的表演更亮眼

《絕代雙驕》硬是讓她和劉德華湊一塊兒,結果為了搞笑,為了讓各位黃金配角都有露臉機會,為了讓她耍帥,留給談戀愛的時間簡直沒有。除了讓花無缺變成女的,唯一有意思的是張敏終於演一回她的長輩。《暗戀桃花源》裡即使金士傑和她搭戲,我記住的只是那個梳著兩個大辮子的民國文藝女青年的美麗扮相。畢竟這個角色符號性太強,可供表演的空間有限。這倒正合她的特點。《白髮魔女傳》是少見的後期徹底的女性角色。狼女和卓一航的坎坷戀愛經歷中不乏感人橋段,比如狼女被趕眾人痛打而不能還手地下山。但片子最大的賣點是她和張國榮洞中水池裡的激情戲。真是悲哀!續集更是拉大旗扯虎皮,她除了跟瘋子一樣頂著一頭白髮夜裡出來嚇人基本啥都沒幹,甚至不如同樣狗尾續貂的《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好歹裡面還有她和王祖賢的蕾絲戲碼。

消費林青霞

《滾滾紅塵》張曼玉作為配角這段戲簡直演技吊打

那部她得金馬獎的《滾滾紅塵》,貴為三毛編劇,嚴浩導演,以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戀情及張和炎櫻的友情為素材,哪一條看著都特別有戲,拍出來卻感覺很空洞。最根本的問題是缺乏一以貫之的戲劇衝突。無論事件還是人物情感走向細節和鋪墊都不夠,處於鬆散無邏輯的狀態,甚至重要人物到情節必須時突然被使用,前情沒有交代。整個結構不像戲劇而像散文體小說,想哪兒寫哪兒,非常隨意。人物性格可以複雜矛盾,卻不能模糊不清。比如作者想寫章能才對愛情不專又不願把他寫得不堪。我們能記住林青霞踩在秦漢腳上跳舞的浪漫畫面,卻捋不出一個明晰飽滿的故事線和人物情感脈絡。主人公遠沒主題曲唱的那樣歷盡滄桑讓人難忘。估計三毛蒐集資料不夠多,對當時的抗戰歷史瞭解也不甚清晰,還礙於臺灣當局的政治立場。她還是寫遊記散文比較有把握,寫劇本真不如張愛玲本人。就表演論出場寥寥的張曼玉是全片最有光彩的人,真配得上cameo一詞。只一個擁抱就看出張是個演員而林只是個明星。前情是韶華因章能才和鄉下女房東曖昧而負氣病倒,之前生氣離開她的月鳳此時趕來探病。當月鳳咬開栗子給她,韶華反餵給她,說“嘴張開,心被狗吃了”。張曼玉的表情從驚恐到驚喜,眼含淚光擁抱林青霞,先以大笑緩解二人之前的不快,接著喜極而泣悲從中來,深切同情韶華的不幸遭遇,強忍淚水不得而後酸楚地低聲抽泣。這裡本來給林青霞兩次正反打鏡頭,但因為她表情無變化,只是做皺眉愁苦狀,導演索性把後面的鏡頭全部給了張曼玉。好演員會給自己贏得更多上鏡時間的。

消費林青霞

讓張瑜賠到底兒掉的高質量文藝片

這部片子和嚴浩導演的《太陽有耳》很有一番對比,後者也是大時代中亂離人尋愛和尋找自我的悲劇,卻是一曲動人的女性自我覺醒的時代悲歌。整個故事非常紮實。追尋到愛情卻不能容忍愛人的殘忍,這個矛盾一直撕扯女主,直至最後她親手結果這個唯一愛過自己的男人。張瑜的選片眼光果然不俗。這也是林和同時代大陸女演員最大的區別。這批人要麼和久負盛名的老導演合作磨練演技,要麼和新銳第五代導演合作尋求電影語彙的創新。因此整體藝術水平都非常高。張瑜出國前合作的資深導演有謝晉、謝飛、孫道臨、謝鐵驪,吳永剛(默片阮玲玉的《神女》)、吳貽弓、湯曉丹,桑弧(張愛玲編劇的《太太萬歲》),新銳導演有楊延晉、董克娜等,記得她說拍《明姑娘》時為了一場雪景劇組等三年。和林合作過的鞏俐在這之前已演出多部張藝謀的代表作和陳凱歌的巔峰之作《霸王別姬》。劉曉慶此時合作過的導演也早就星光熠熠,很多都是導演和她共同的代表作。

消費林青霞

和謝晉反覆溝通卻終沒促成合作

和她很有淵源的潘虹此時早已獲獎無數,一串代表作了。還頻頻出現在國外電影節上,尤其受法國人歡迎。只是不管它演杜麗娘還是婉容,總覺得還是《人到中年》和《井》這樣的女知識分子最合她的氣質。因為臺灣當局的態度,林青霞辭演《最後的貴族》。而潘虹仗義地頂替她,為此還拒掉了戈達爾讓她出演嘉寶的機會(大師的口味果然獨特,潘虹和嘉寶的相似處我真是看不出來)。但潘虹身上真的沒有李彤的貴族氣息以及放浪形骸的氣場,這是天性使然。比如片中一段很體現李彤個性的恰恰潘虹確實跳不了,連謝晉都急了。即使後來她成功出演《股瘋》中的市井細民證實自己卓越的演技,但始終自上而下容易,自下而上卻太難。就像鄔君梅演的宋美齡永遠一副小市民暴發戶氣息而不得“貴”之要領。平心而論劇本對小說《謫仙記》的改編不算太成功。尤其把李彤寫成逐步墮落沒道理。小說裡她自殺不是因為墮落而是自我價值體系崩塌。自始至終她在陳寅眼裡都是活得高傲任性卻始終光彩奪目且生活優渥。而且小說以陳寅的觀察來描寫,有種疏離的縹緲。電影落在實處以李彤為第一主敘事,未免太實,少掉了謫仙身上的仙氣。我不認為林青霞一定會比潘虹演得好,只是覺得她失掉這或許是唯一一次和大陸經典導演合作的機會太過遺憾。這真是可以淬鍊她演技的一次絕好機會。顯然她自己也深深懂得,這從她去劇組探班擁抱潘虹緊握謝晉的手就能看出。真是一切盡在不言中。

消費林青霞

《最後的貴族》潘虹把李彤驕傲卻落寞的貴族氣質演出來了

說林青霞必須要說的人當然是徐克。他和施南生的出手幾乎拯救了90年代林青霞的事業。東方不敗讓她攀上事業巔峰,以至於現在人們稱她教主而忽略之前那麼長時間的瓊瑤女郞。這個點子是由他們早先合作《新蜀山劍俠》裡一個很短的她女扮男裝站在一塊水中巨石上的鏡頭生髮而來的。到笑傲江湖東方不敗橫空出世,大家驚為天人,以至於李嘉欣和關之琳這樣的大美女都沒了存在感,李連杰也失去了絕對男主角那種往日獨一無二的光輝。但其實那部片子嚴重形式大於內容,故事講得支離破碎,很多設置有故意賣弄特技和性別曖昧之嫌。黃霑的曲子比片子本身出彩得多。林青霞的表演也有很多地方顯出生硬和勉強,並非那麼收放自如。但觀眾對美女就是寬容,人們看到林青霞身上英俊瀟灑而又性感成熟的另一重氣質,好像重新發現了她一樣。她的女扮男裝和C·B完全不同,後者完全化身鮑勃·迪倫的純爺們兒範兒,甚至比同劇中其他所有演鮑勃的男演員還要囂張還要酷。林青霞始終在俊朗中帶著嫵媚,她的角色也只是扮男裝而終是女兒身,最起碼也是變了性的。所以她絕對不是雌雄同體,只是添了些帥氣的美女。但觀眾就好這一口,於是她憑著這一招鮮竟然真的一直吃下去。

消費林青霞

《我不在那兒》裡酷斃了的C·B

所以說徐克成就了她也框住了她。以至於之後她拍16部戲有11部是古裝且大半是女扮男裝。為了營造飄逸仙氣神秘霸氣,她的出現永遠是一陣狂風或大浪,驚其一群死鳥或揚起一陣沙土,人永遠站在房頂、樹梢桅杆頂這樣的絕對高處,行動也是幾乎不用腿,威亞吊著到處橫飛,而且多半出現在晚上。連她自己都感嘆一把年紀了還要被人吊起來,大半夜一個女孩子和一群男武師廝殺,這過的是什麼日子。人物永遠生活在同一個套路里,連演員自己都覺得沒勁。這就是香港商業片的製作原則,一種成功元素要迅速反覆在短期內複製,追求利益最大化,藝術那點兒事兒先放一邊吧。林青霞自己說本來想愛惜羽毛少拍一些,但友人勸說以她的年齡還是趁著這股商業元素走紅,短期多拍幾部就上岸。最後一年她的確拍這類片子賺了一大筆上岸金。至此她也就徹底失去了提高藝術水準最後的時機。

消費林青霞

《刀馬旦》裡反而葉倩文和鐘楚紅的發揮更出彩

她和徐克合作有兩部片子值得一說。因為綜合藝術成就在她後期作品裡可以說幾乎最高。一是《刀馬旦》,一部罕有的女性意識的片子。大背景設定在軍閥混戰抗敵救亡之際,還把京劇元素充分融進劇情裡,這在香港的商業片裡並不多見。雖然少不了港式喜劇的某些低俗橋段,但整部戲格調仍很嚴肅,其中展現市井小民悲涼酸楚的人生境遇的諸多細節令人動容。比如秦沛演的那個被軍閥看中讓他入府當相公的男旦,寧願放棄戲班頭牌的位置,也要拼死逃跑維護自己渺小的尊嚴。三個女主角陰差陽錯相識併成為朋友,在破壞賣國者陰謀上走到一起,做出自我犧牲,最後合力成功粉粹陰謀,也實現了小人物的個體成長和人格蛻變。三個人物鐘楚紅的角色最為討巧。從一個貪財自私的底層歌女轉變成為革命不惜出賣色相引誘督軍的愛國者。葉倩文的角色經歷沒太多戲劇性,但時不時扮上演段京劇看著都有技術含量。她這個督軍女兒的形象最扁平,因為一出現就是革命者,已經最進步了。唯一的矛盾是和愛他的父親督軍的政治立場截然相反。於是所有戲都建立在父女天敵這個矛盾上。但限於篇幅,只是靜態展示矛盾卻無法深入。要是追問一點前提的前提並稍加解釋,這個人物立馬就深刻了。所以我們只能記住那個留著短髮一身西裝的英俊男裝扮相,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消費林青霞

《新龍門客棧》雖然她拍戲傷了眼睛,但表演繼續讓張曼玉壓制

武俠巔峰之作《新龍門客棧》絕對值得大書特書。何冀平、蘇叔陽的名字一下讓那個年代的武俠片提升了檔次。那些經典華麗的動作場面終於找到最好的依託,大漠、黃沙、江湖恩怨、兒女情長、正邪廝殺一下子有股濃濃的人文情懷,而且還是包裹在最粗糲的臺詞中,真是大俗大雅。但是林青霞再一次被自己的保守給耽誤了。本來讓她演金鑲玉,結果害怕顛覆形象演了安全卻平淡的邱莫言,結果成就張曼玉的大放異彩。其實全片每個人物都很精彩,哪怕是小韃子切個羊說奇怪方言都讓人無限難忘。但金鑲玉無疑是皇冠上最璀璨的鑽石。她的表演就像一幅潑墨寫意大山水,飽滿酣暢想象力十足,蒼涼的大漠,簡陋而又紛擾的龍門客棧以及那些各懷心事矛盾重重的房客都成了她的畫布,她盡情揮灑,過足戲癮。林青霞則無功無過,有時還顯得拘謹,小心維護著她的正義俠女形象。這種愛惜羽毛的方式一定是明星而非演員。徐克曾辯護說為什麼要讓林青霞變成不是林青霞的方式,但所謂林青霞的方式就是一種主觀定性,這種可怕的定性恰恰框住她成為更豐富的林青霞的可能。這一點後期的張瑜、潘虹都有不少突破,非常可敬,林青霞始終沒能邁出那一步。

消費林青霞

《重慶森林》裡知名的厚假髮

最後說說王家衛。王家衛和林青霞的合作就像一頭一尾,一個剛進圈子不久,正要大展拳腳,一個身心俱疲,尋思著歸隱。讓我想到當年的褒曼和嘉寶。《重慶森林》我喜歡第一個故事,但那是因為金城武,一個男孩的戀愛成長錄精緻細膩,這和那個一直頭頂假髮帶著墨鏡的女人無關。林青霞又一次作為符號擺在那裡供人瞻仰,於戲本身沒有多大用處。《東邪西毒》很有意思,王家衛說當時只要是金庸加林青霞,馬上就有投資。這才有了他天馬行空的機會。其實故事核心超簡單,就是每個人都永遠無法和自己愛的那個人在一起,只是披著金庸武俠的一堆人名的皮而已。林青霞覺得經過王家衛的雕琢她已經不像東方不敗了,可我說這裡張叔平功勞最大。他可以把造型變得不像,卻不能改變林青霞各種慣用的招式和表情。即使王家衛的拍攝手法詭異,演員彼此都不看著對方的眼睛,但也不能讓她的表演方式有什麼脫胎換骨,因為她從來就沒想過換一種方式表演這個問題。至此她結束了電影生涯,一切也都塵埃落定了。

消費林青霞

《東邪西毒》裡怪怪的大鳥籠

當我們吐槽現在的范冰冰、楊冪、林志玲、景甜、楊穎之流常年頂著爛片標籤的頭銜,卻沒想到當年的觀眾對林青霞有多寬容。或許是我們這一代看的多了見的多了,才會對故事百般挑剔,而當年的觀眾只要看到美女就已足夠,戲本身的好壞完全無所謂。偶爾從爛片堆中搞出一兩部劇情尚有可觀的就可以驚為天人,立馬封神。這才是那一代電影人懷念那個年代最深的東西。花瓶代代有,但能做到林青霞那種最頂級的獨扛票房的確實絕無僅有。所以在花瓶領域她是確實無疑的獨孤求敗。遺憾的是我總想從美女身上看到更多,希望她成為一個大演員。


只能說我想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