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影院见证上海百年发展,24小时营业感受老上海风情

老早子轧朋友看电影,最挺刮的是去淮海路上国泰电影院。1932年建成,红色面砖、典型的欧式装饰艺术风格,非常摩登现代。多年来,国泰电影院以温馨的服务接待了数以千万计的新老观众,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内涵,许多观众在这里留下美好的回忆。

一座影院见证上海百年发展,24小时营业感受老上海风情
一座影院见证上海百年发展,24小时营业感受老上海风情

国泰电影院,原名国泰大戏院(Cathay Theatre),建于1930年。它是外商筹资兴建的(一说由英籍广东人卢根投资兴建),由鸿达洋行设计,1931年竣工。占地1559平方米(一说1893平方米),建筑面积2153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作竖直线条处理,统长窗与深褐色面砖相间隔。立面还用紫酱红色的泰山石,白浆嵌缝。立面中央是阶梯状塔楼,有人认为,它的特色与锦江饭店同出一脉,为法国式建筑风格,显得庄重、坚固、素雅。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整个放映厅旧时有1081个座位,没有立柱,因之视线非常开阔。观众无论坐在哪个座位都会感到很舒适。舞台左右有两条树立的灯柱,场内左右梯式横直相间的灯光,一起交相辉映,十分气派。二至三层是供观众娱乐的弹子房。1932年1月1日正式开张营业,这天放映的是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的文艺片《灵肉之门》。当天,一则新闻登在《申报》上,广告用语是:“富丽宏壮,精致舒适,集现代科学之大成。”

一座影院见证上海百年发展,24小时营业感受老上海风情

1932年国泰大戏院开业广告

国泰电影院周围全部是高档住宅区,放映的是英美片,且都是美国派拉蒙、米高梅等八大公司和英国鹰狮公司的大片。而且,领票员是清一色的俄侨小姐。去国泰看电影的多是社会上层人士,且需要精心打扮方能进场。进场后,安静入座,电影开始放映就不再允许入场,放映完毕后也多让女士先离场。这些礼节是到国泰看电影的观众自觉遵守的规则。当然,到国泰看电影的花费也很高。国泰作为首轮特级影院吸引了很多名人前来观影,赵丹、上官云珠等影星都是国泰的常客。

张爱玲的“国泰”情结:

在老上海人心中,喧嚣的南京路是供外地人和外国人追逐梦想的地方,而典雅的霞飞路才是属于上海人的。霞飞路今已改称淮海中路,而提起当年的霞飞路,人们总要说说张爱玲。她用她那支韵致超然的笔记述着她心中风华绝代的上海。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张爱玲搬到霞飞路的伟达饭店居住,她经常在霞飞路流连,因为那里有她最心爱的国泰电影院。国泰电影院经常出现在她的小说当中。张爱玲在小说《多少恨》中对国泰电影院有过深情而精细的描述:“现代的电影院本是最廉价的王宫,全部是玻璃丝绒、仿云石的伟大结构。这一家,一进门,地下室淡乳黄的;这地方整个的像一只黄色玻璃杯放大千万倍,特别有那样一种光闪闪的、幻丽洁净。”

如今,国泰电影院成为普通大众都可以消费的场所,电影票价一般在20-50元之间。2019年,国泰电影院成为上海首批“24小时影院”之一,以文化消费助力夜间经济发展。

一座影院见证上海百年发展,24小时营业感受老上海风情

今日的国泰电影院

一座影院见证上海百年发展,24小时营业感受老上海风情

夜晚的国泰电影院

位于国泰电影院一楼还有一间夜间电影主题书吧,面积不大,不过装修格外温馨,夜里走过,犹如路上的“驿站”。

看完电影,不妨停下脚步,到里面小歇片刻,伴随着电影背景音乐,开启一段新的体验!

一座影院见证上海百年发展,24小时营业感受老上海风情

夜间电影主题书吧今后还将推出音乐茶座、影迷沙龙等活动,延展电影消费内涵,构建深夜观影部落群,还将开设VIP定制专场力求让“24小时影院”成为城市又一个新的文化形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