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自然超物表------後素書齋出品

順應自然超物表------後素書齋出品

順應自然超物表

讀《沖虛至德真經四解》卷之一有感

順應自然超物表------後素書齋出品

《沖虛至德真經四解》,由鳳凰出版傳媒有限公司鳳凰出版社(原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分20卷。其中《天瑞》分三卷,本次精讀了第一卷。

順應自然超物表------後素書齋出品

列子以《天瑞》開篇,何為天瑞?張湛認為,陰陽不測之謂神,此為天地之中大靈瑞,故名:天瑞。

個人認為,列子以《天瑞》開篇,談生死、出入、有無,論終始相循,變化相禪,死生壽夭,損益成虧,以自然為起點和終點。

但道上是否有道,天外是否有天,列子未言。

本文立足《沖虛至德真經四解》文本,談點本人偏頗、不足在所難免的讀後感。

順應自然超物表------後素書齋出品

無 名

伯昏瞀人說:真人“體道而為物,長葆光明無所用見,或謂之無人。”

修真得道者不見用,神仙高人被視而不見,可謂真人無名。

列子即是如此。

《毛麾序》載:列子,初事壺丘子,後師老商氏,進二子之道,九年而後能御風而行。

學道九年,能乘風而行。且不論後來精進到何種程度,僅憑此成績,列子無疑是道家中神仙一流的人物。然而,他在鄭圃住了四十年人,無人識者。尤其是在國君、卿大夫等貴族眼中,他只是被忽略被無視的芸芸眾生中極為普通的一員而已。

對這種現象,範致虛這樣解釋: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故體性抱神,以遊世俗之間,與物委蛇而同其波,曷常飾智驚愚,務為離世異俗之行哉。

範致虛的大致意思是,得道真人居於世間,深悟本性,自然運神,但表面上與萬物同頻共振,像愚人一樣思考,跟俗人一樣做事,不標新立異,不與眾不同,行走在世俗之中,毫無違和感,無法識別。

列子的不欲人知,不求名,是道家真人的集體追求。

順應自然超物表------後素書齋出品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老子說的很明白“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我的理解是,在老子看來,實重要,名不重要。名只是符號而已。既然是寄名,叫什麼都行,比如“道、大、易、希”都可以。

《道德經》還說:“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莊子·外篇·胠篋》說得更直白:“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老子和莊子的意思可能是,智慧、仁義、技巧和聖名本身沒有什麼不好,但一經提倡與標榜,引得世俗間爭相效仿、搶奪,沽名釣譽的人、機巧奸詐的行為可能層出不窮,結果是聖人出現了,大盜也隨之而來,反而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鑑此,不如棄絕智、仁、巧和名,天下無攀比心、不求聖賢之名、不用智謀手段,返璞歸真,各司其職,順應自然,無名無為,天下自然太平。

順應自然超物表------後素書齋出品

慎 言

列子將離開鄭國。

弟子曰:先生往無反期,弟子敢有所謁,先生將何以教?先生不聞壺丘子林之言乎?

子列子笑曰:壺子何言哉?四時行,百物生,豈假於言哉。

這段描寫很有趣。弟子求學若渴的樣子和語氣溢於言表。列子的反應很好玩。他首先是笑,可能是笑自己明明不想說、不需說或無話可說,但看起來又非說不可。因此,他後面的話像是在對學生解釋,又像是喃喃自語,壺子老師說過什麼啊?春夏秋冬自然更替,萬事萬物循環往復,自然而然啊,哪裡用得著說呢?

範致虛的解釋蠻好: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卒不免於言者,蓋其不言之言,未之嘗言;於此言之,特為汝言其大略而已。伯昏瞀人,則體道而為物,長葆光襲明無所用見,或謂之無人。自其畸人而伴天者言之,此壺丘子林所以語之歟道,不可聞,亦不可告也。故聞則曰,吾側聞之;告則曰,試以告汝。

我覺得,範的主要意思是,“道”是無法言說的,涉及“道”的話,是不可聽的,也不可告的。

什麼是道?書中說,不生不化者,道也。道,一而已。道獨立萬物之上,泛應而不窮,其際不可終,不可測究也。比如,一年四季,春去夏來,夏去秋至,秋去冬來,冬盡春替,循環往復,以致無窮。四季循環往復中,萬物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哪裡是終點?哪裡是起點?還是每個點都既是終點又是起點?還是從來就沒有終點也沒有起點?

古人說,道之真體,獨立而不改;道之妙用,周行而不殆。“道”既不需要通過言語來說明,言語也無法說清楚什麼是“道”。所以範曰: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多言數窮,離道遠矣。

能用言語解釋的,不是道。對道解釋得越多,離道的真相越遠。

因此,莊子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順應自然超物表------後素書齋出品

《莊子·天道》中講了輪扁斫輪的故事:

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斫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

公曰:"聖人之言也。"

曰:"聖人在乎?"

公曰:"已死矣。"

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

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莊子借輪扁之口說,聖人書的價值在言,言的價值在意。聖人死了,其意難尋,沒有了意的言就成了糟粕。

除了言語無法表達的,還有不需要言語表達的。

俗話說,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人不言自能。

如果你對了,不需要說;如果你錯了,有什麼好說的?

不說也罷。

順應自然超物表------後素書齋出品

安 分

列子曰:天地無全功,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故天職生覆,地職形載,聖職教化,物職所宜。然則天有所短,地有所長,聖有所否,物有所通。何則?生覆者不能形載,形載者不能教化,教化者不能違所宜,順之則通也。宜定者不出所位。故天地之道,非陰則陽;聖人之教,非仁則義;萬物之宜,非柔則剛。此皆隨所宜而不能出所位者也。

順應自然超物表------後素書齋出品

這段話的精髓,是“隨所宜而不能出所位者”。

套用古希臘德爾斐神廟銘文,就是“認識你自己”。

用經濟學家的話解釋,就是“找到你的比較優勢”。

用最俗的民間語言翻譯,就是“搞清楚自己幾斤幾兩”。

網上現在流傳著“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的後半句,“但是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這後半句是真是假,我沒有證據,只能存疑。但這並不妨礙我喜歡。這後半句其實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的道理,無論天、地、萬物,還是人,一旦成形有質,就有了自己的特點,有了自己所短和所長,就有了自己的分。

順應自然超物表------後素書齋出品

守本分、依本分辦事會順遂,逆分強為會出事。

列子曰: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天地。

聖人如何通過陰陽以統天地?後人這樣解讀:陰陽專精為天地,散精為萬物。夫有形之物,皆有所生以運行之。舉其所大者,天地也;運天地者,陰陽也。陰陽,氣之所變,無質無形,天地因之以見生殺也。陰陽易辯,神識難明,藉此以喻彼,以為其例。然後知神以制形,無以有其生也。天運乎上,地處乎下,聖人位乎兩間。果何足以統之耶?於此有道焉,上際於天,下蟠於地,裁成輔相彌綸圍範無不可者。故因陰陽統之,則天地雖大,將不出乎吾之度內矣。

安分,聖人可統天地。不安分,打個籃球都會腦殼疼。

郭德綱在相聲裡說了一段小故事,說自己去打籃球,腦袋撞得疼。因為郭德綱的個子矮,在眾多高個子裡,他不僅搶不到球,腦袋還要頻頻和其他球員膝蓋相撞。

從分的角度看,郭德綱嗓子好、會的段子多,講相聲是他的長處。只要安分說相聲,發揮所長,他就是相聲名家。但郭德綱個子矮,這是他的短處。如果不安分,逆分而為,強行用個子矮的短處去高個子叢中打籃球,結果只能是一球不進,腦殼撞疼。

世事如此,人生亦如此。

瞭解自己,安分守已、安分待人、安分知足,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順應自然超物表------後素書齋出品

順應自然超物表------後素書齋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