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匣山村随笔(文

从明水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走上七十里山路,就到了我的老家,四面环山的“石匣村”。

我家住在一座小山的山脚下,门前有条小河流过。这座小山叫“风坡”,相对于周边绵延的群山而言,风坡顶是最矮的小山头了。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到风坡去玩,在山上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的乐趣。摘酸枣、摘赤李子、摘柘子、摘野葡萄、摘山莓,逮蚂蚱、抓蝎子、掏鸟窝,挖何首乌、挖穿山龙、挖山药……夏天的时候山上还有清凉的泉水流下,在半山腰的自留地里爹娘还给我们这些嘴馋的孩子们种上了桃、杏、梨、苹果、山楂、核桃……这一座座的大山,承载了我童年大多数关于吃喝玩乐的回忆。

记忆中的大山总是很热闹的,一开了春,勤劳的乡亲们就开始在那些不甚规整的梯田里忙碌着,这些贫瘠的黄土地就是一家子一年的生计。可现在的大山已经没有了往日人声鼎沸的热闹景象,村里的年轻一代已经厌倦了小山村的偏僻落后,都争先恐后地逃离这里到繁华的城市去打拼了。大山变得冷冷清清了,山上的茅草疯长着迎着寒风狂舞,肆意地冷笑!

我站在山顶,望着空旷的大山,恍惚间仿佛回到从前,我在这边的山上放着羊儿,爷爷在那边的山地里辛苦劳作弯腰挥汗,面朝黄土背朝天!爷爷已经近九十岁了,一辈子与这大山相伴,如今年纪大了上不了山了。可对大山而言,爷爷他们才是这大山的主人,而他的孙儿,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却终究成为了过客,渐行渐远……

沿着崎岖的山路走着,脚下的石块光滑无比,这是祖祖辈辈千百年来留下的印记!山下的桃花开了,依旧那么灿烂,却不知是为谁开,是为谁败!千百年后,又有谁会走过这里,踏着这印记,或者,流连在这大山里……

青山下,茅草屋,夕阳西下,落花纷飞……

一方石板凳,我静静地坐着,听河水潺潺,流淌的,是我的一生,它的四季……

景晔写于2017年3月23日

石匣山村随笔(文/景晔)
石匣山村随笔(文/景晔)
石匣山村随笔(文/景晔)
石匣山村随笔(文/景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