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島主說社群:社交電商與社群電商區別

逍遙島主說社群:社交電商與社群電商區別

逍遙島主說社群:社交電商與社群電商區別

➊.社交電商與社群電商是包涵與被包涵的關係。

社交促使了合作的可能,一切電商皆社交,動用一切手段、一切資源為電商交易的可能去努力或促使合作產生,未來人人皆社交,人人皆媒體,人人皆品牌的時候,電商也好,新零售也罷無非都是想辦法佔領用戶心智,藉助場景與體驗,讓用戶快速認知以達到購買目的,比如盒馬鮮生、超級物種、七日生鮮等,人才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場景,但場景本質是對你時間的佔有,碎片化的時間,微信、微博、快手、抖音、頭條都佔據了你大量碎片化時間,把這些內容再轉化成有生活圖譜繪製的商業景象,需要一個鏈接的過程。因為擁有了場景就會擁有消費者時間的可能,就會輕鬆佔領消費者心智。如果你聽不懂我上述的表達,對不起,你是不懂網絡的二貨,不同頻!

逍遙島主說社群:社交電商與社群電商區別

如淘寶天貓、京東等貨架電商的應用場景還是以低價、節日促銷、秒殺、拼團等方式滿足了電商的基本功能。但微信朋友圈的場景是個人的背書與信任,需要分享有質量有價值的內容培育和強化信任。所以,社交微電商商(如口袋購物微店)相比較傳統的貨架電商,更進一步滿足了用戶體驗的程度,勢必會進化成新的購物業態。

逍遙島主說社群:社交電商與社群電商區別

➋.至於

社群電商,可以這樣形象主觀的解釋:就是一幫屌絲滿足(騙得)另一部分屌絲,讓價值相同的屌絲一起為屌絲的吃、喝、玩、樂,衣、食、住、行,臭、味、相投而買單。

社交電商想為用戶提供價值,需要新場景的解決方案:為用戶創造超越期待的體驗,建立與消費者的情感鏈接。讓用戶給產品、品牌、社群做貢獻,比讓利給用戶更有價值。

從傳統貨架電商到社交電商,社交電商利用網紅直播、微信、短視頻、遊戲、等超級入口進行電商,從不同場景鏈接,讓社交電商自帶流量。

逍遙島主說社群:社交電商與社群電商區別

➌.當然不管是社交電商還是社群電商,它們都有以下共同點:

a.都有一點想給你處理好情感關係與鏈接,

b.都必須讓你腦子發熱後快速實現移動支付,

c.都是碎片化時間消費者心智的佔有,

d.都是大數據信息的精準營銷,

e.都是有意見領袖背書(專家、大卡、網紅、明星、企業家等各種意見領袖的背書或代言,其實就是你理解的各種托兒),

f.都會講一些裝逼的故事,帶你裝逼讓你飛,

g.都是想主動給你發生點關係主動靠近你,

h.既然都是用戶心智被佔領後瞬間移動支付,那麼幕後操縱者個人IP的信用背書讓社交電商與社群電商成為可能,這才是真正最重要的!

i.至於原產地直供、精準扶貧農產品、產品可追溯等都是忽悠那些城裡人的…

社交電商用戶在購買決策時,價格敏感是優先標準

但在碎片化生態、情境和傳播的今天,體驗是決定用戶消費意願、消費動機乃至最後轉換環節的核心。同時,我們越來越願意為自己“懶惰”付費,所以O2O崛起,社交電商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