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摸西单北胡同的古典年轮

西单是原西单牌楼的简称。西单牌楼建于明代,立于现西单北大街的南口,为木制,四柱三间三楼式,横额上书“瞻云”二字,与东单牌楼的“就日”相对,意为东看日出,西望彩云。其北边的大街清代称瞻云坊北大街,俗称西单牌楼北大街。1923年西单牌楼被拆除,1965年改称西单北大街。

抚摸西单北胡同的古典年轮

西单牌楼

在西单的东北角,皇城拐弯后让出的这块土地上有多条古老的胡同,有称为“壮丽甲于京都诸寺”的大寺庙,有至今保存最完整的贝子府……让我们小心地拂掉历史的灰尘,去抚摸这些古典年轮。

元代就有的古老街道——太仆寺街

太仆寺街在灵境胡同南,东西走向,东起府右街,西至东槐里胡同。太仆寺街是一条古老的街道,元代就已经形成。元代兵部衙署就在这条街上,当时这条街称兵部夹道。

抚摸西单北胡同的古典年轮

太仆寺街位置示意图

明代太仆寺设于此街,街名也改为太仆寺街。不要误解,以为太仆寺是一座寺院,“太仆寺”不是寺,是官署名。正如掌管宗庙礼仪的官署叫太常寺,掌管皇家御宴的官署叫光禄寺一样,掌管皇帝舆马及马政的官署叫太仆寺。

抚摸西单北胡同的古典年轮

太仆寺街景

也不要小看了马政。在冷兵器时代和农耕时代,马匹是重要的战争和运输工具,因而太仆寺是极为重要的官署衙门。中国从春秋起就设置了管理马政的机构,秦汉之后一直延续下来。北齐时,其负责人开始叫太仆寺卿,为九卿之一,位高权重。从明代直至清雍正三年,太仆寺一直设在太仆寺街。雍正三年太仆寺迁至正阳门以东,正义路南口一带,但太仆寺街的名称一直保留至今。

太仆寺卿米万钟在此造园居住

中国北宋时的书画巨匠米芾书画俱佳,其书法博采众家之长,用笔俊迈豪放。

抚摸西单北胡同的古典年轮

米芾1051年—1107年

苏轼称其书法超妙入神,为“宋四大家”之一。他的山水画不求工细,多以水墨点染,画史上被称为“米家山”。他的后代米万钟曾官至太仆寺卿,宅邸就在这条街上。

抚摸西单北胡同的古典年轮

米芾书法

米万钟虽然为官,但他的血液里还承袭着先辈的艺术天赋。他热爱书法绘画并深得先祖遗风,取得相当高的成就,被称为“明末四大家”之一。

抚摸西单北胡同的古典年轮

米万钟1570-1628

他的另一嗜好是造园。他对山水园林极为喜爱,并不惜耗费大量财力亲自设计、建造园林。米万钟在北京建造了三座园林,分别是建在太仆寺街路北的湛园、建在积水潭畔的漫园和建在海淀的芍园。遗憾的是湛园与漫园都毁于明末清初的动乱中。而芍园在清初改建为弘雅园,嘉庆时改名为集贤院。1860年与圆明园一起被英法联军焚毁。芍园故址在现北京大学校园中,近年新建有曲廊等园林小品,成为北大一景。

湛园建在他在太仆寺街的居所古云山房的左侧,面积并不大。米万钟善于因地制宜,借景造园,在不大的空间内疏密有致地安排了茂林修竹、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极高的造园技巧,成为当时文人雅集的名园。今天谁能想象到,数百年前在这片古旧的街巷间曾有一处世外桃源般的优雅园林。

太仆寺街上的衍圣公府

自从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历代帝王均将孔子尊为圣人。孔子的嫡系世家也成为世代相袭的天下第一贵族之家,明代升为一品官,为文官之首。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沿袭了2500年而长盛不衰,在世界上堪称奇迹。历代朝廷还多在京都为孔府建立官邸,以拉近与孔府的距离。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即在东安门外为孔府赐宅。后因府邸较小,明英宗时又在太仆寺街建新的衍圣公府。《明史衍圣公传》中有详细记载:“明英宗复辟,孔宏绪入贺,朝见便殿。帝握其手置膝上,语良久。宏绪才10岁,进止有仪,帝甚悦。每岁入贺圣寿,帝闻其第湫隘,以大第易之。”此说的大第,即太仆寺街中的衍圣公府。

衍圣公每次由山东曲阜来京朝贺都要住在衍圣公府。孔子的76代孙孔令贻于光绪二年5岁时袭爵,曾任稽察山东学务和翰林侍讲。孔令贻曾四次进京,都住在太仆寺街衍圣公府中。1919年再次进京晋见废帝溥仪,不料到京不几日便在衍圣公府中病逝。

当时此事颇为轰动,国务总理靳云鹏签署大总统令,派人致祭,并派专车一列运送灵柩,命令灵柩所到之处各地官员要亲往迎送,给予了极高的礼遇。此后随着历史的演进,衍圣公府逐渐衰落。据考证,现在的北京市外事学校就建在当年衍圣公府的遗址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