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澤東在北京(五

毛澤東在香爐營過春節

在原宣武門外東河沿街以南,有一片衚衕以香爐營命名,包括香爐營東巷、西巷、香爐營頭條至六條等。相傳為製造香爐的匠人聚居之處,明代時這一帶即稱香爐營。香爐營西巷23號曾是湖南會館,毛澤東兩次在此度過春節。是什麼機緣讓毛澤東傾心於此?這要從黎錦熙說起。

青年毛澤東在北京(五

香爐營衚衕位置示意圖

黎錦熙,字邵西,湖南湘潭人。1911年畢業於湖南優級師範史地部之後,任湖南省督秘書。

青年毛澤東在北京(五

黎錦熙1890.2.2-1978.3.27

但他不滿當局政治的腐敗,毅然辭去待遇優厚的職位,從事教育工作。1913年他到湖南省第四師範任教,同年毛澤東考入該校就讀。次年春他們又隨著第四師範與第一師範的合併一起轉入湖南省第一師範。

在一師,楊昌濟、徐特立、黎錦熙等都是毛澤東最敬重的老師。楊、徐都較年長,而黎錦熙僅比毛澤東大三歲,所以共同語言更多也更親密,他們是一種亦師亦友亦兄弟的關係。黎錦熙當時教歷史,這是毛澤東最感興趣的課程。他經常到黎錦熙處請教問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談。

教學之餘,黎錦熙與楊昌濟、徐特立等教師一道,組織了“宏文圖書編譯社”,並附辦了《公言》報,以發表公正輿論,抨擊教育界的弊政。黎錦熙曾找了三位學生幫助抄寫稿件,並給與報酬。多年以後,黎錦熙與人談起此事時說:“在湖南辦報時,經常幫我抄寫文稿的青年人有三位,一位是不問文稿的內容,什麼都抄;一位是見到文稿中的問題總是要提出來,並能代之潤色;一位是看到與自己不同觀點的文稿乾脆就不抄。

這三位對抄寫文稿態度不同的青年,後來各自的成就也大不一樣。第一位,在中國歷史上默默無聞;第二位成了中國著名的作家,那就是田漢;第三位,在中國歷史上成了偉大人物。”黎錦熙口中的“偉大人物”正是毛澤東。

1915年9月,黎錦熙赴北京。他受聘為教育部教科書特約編審員,住在香爐營西巷湖南會館內。毛澤東仍經常與他通信,毛稱黎是“可以商量學問,言天下國家之大計”的良師益友。

1918年至1919年,毛澤東兩次到京,都多次到香爐營拜訪黎錦熙。黎總是讓夫人做好家鄉菜,款待毛澤東。1919年2月1日,毛澤東到黎錦熙家共度春節,黎將他的《國語研究調查之進度計劃書》改訂本送給毛澤東提意見。

青年毛澤東在北京(五

香爐營衚衕

1920年2月19日為舊曆除夕,毛澤東又一次在黎錦熙家共度春節。他們邊包餃子吃年夜飯,邊討論新文化運動、社會解放與改造等諸多問題。同年3月10日、3月17日毛澤東又多次到黎錦熙家暢談。

香爐營西巷23號,這個普通的小院,見證了一代偉人毛澤東與黎錦熙的師生之誼。毛澤東1919年9月5日給黎錦熙的明信片上清清楚楚地寫著:“北京宣武門外香爐營西橫街愉廬黎邵西先生收”。香爐營西橫街就是後來的香爐營西巷。近幾年宣武門外大街以東,包括香爐營、椿樹諸條都已拆除,變化極大。香爐營東巷、香爐營頭條都已是寬闊的馬路。

青年毛澤東在北京(五

青年毛澤東在北京(五

毛澤東給黎錦熙的明信片

毛澤東與黎錦熙的友誼持續了60餘年。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後,毛澤東急切地打聽黎錦熙的情況。當得知黎在師範大學任文學院院長時,於3月的一天驅車前往和平門外南新華街師範大學宿舍看望黎錦熙。

青年毛澤東在北京(五

現在的南新華街師範大學

黎錦熙事先得到通知後,從家中趕到院門口迎候。上午10時許,毛澤東一行到達北師大宿舍區,他一下車直奔黎錦熙而去。一聲“黎老師”,他的眼眶溼潤了,黎錦熙也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連說“不敢,不敢”。“應該,應該,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嘛!古人尚且不忘培育之恩,今天亦應該提倡嘛。”

毛澤東真摯地回答。中午,毛澤東掏錢讓工作人員叫來了兩桌酒席,款待老師和幾位知名教授。席間他緊挨黎先生就坐,親切話舊,非常興奮,直到日落才依依而去。此後,毛澤東幾次接黎錦熙到中南海敘談,有時也把另一位湘潭老鄉、畫家齊白石一同請去,共敘鄉情與友情。一次荷花盛開,毛澤東饒有興味地和黎錦熙一起泛舟共賞。1949年10月1日,黎錦熙受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之邀,參加了開國大典。

青年毛澤東在北京(五

開國大典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日理萬機,抽不開身去看望黎錦熙,就派秘書周小舟代為看望,常常捎去一些自己喜愛之物送給老師。周與黎也屬湖南老鄉,又兼與黎有師生之誼,所以樂為代勞,長此以往,形成習慣。

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想請老師在政府部門擔任實職,黎以健康狀況不佳婉言謝絕了。後來,他了解到黎錦熙潛心於教育和著述,也就不再勉為其難。不久,毛澤東指定黎錦熙和吳玉章、范文瀾、成仿吾、馬敘倫、郭沫若、沈雁冰7人,共組“中國文字改革協會”,黎錦熙被選為理事,後又被選為常務理事、副主席,兼方案委員會副主任和漢字整理委員會主任。此後,黎錦熙盡其所長,為漢字改革殫精竭慮,先後參加了制定漢語拼音方案、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漢語規範化等大量工作,並著有《國語新文字論》、《論注音漢字》、《字母與注音論叢》、《文字改革論叢》等專著,達到了他學術生涯的巔峰,為中國的文字改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