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汉江同奔小康


 

 聚焦精准下绣花功夫

  攻坚拔寨克贫困堡垒

  近年来,汉滨区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石梯汉江大桥是石梯镇群众出行、农产品运输的唯一通道。走过这340米,也许只需要短短几分钟,但这座桥的建成投用彻底结束了石梯人与世隔绝的漫长历史。

  一江之隔,两个世界。

  从前,石梯镇群众只能渡船过江或者绕道远行,奔流不息的汉江,俨然就是致富路上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2016年10月,随着大桥建成通车,石梯人王道东在汉江南岸大石村建成数百亩山楂园。

  汉滨区东茂山楂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王道东

  现在从各个方面说都方便多了,我们这个园区已经初步形成,开花结果,到了季节,赏花赏果的人特别多。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桥通了,水泥路也很快通村入户,产业发展从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大石村山楂园直接带动贫困户43户稳定增收。常年在园区务工的李朝顺,现在已经是这里的管理人员,他以老庄稼人的经验把握时令,适时组织员工开展除草、杀虫、采摘。

  贫困户李朝顺说:"干了6年半,一年能挣2万多块钱。"

  2016年以来,汉滨区共修建村组道路671条1556公里,实施“油返砂”整治706条373.2公里,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深度贫困村集中居住30户以上的自然村道路全覆盖。

  建桥修路连民心,易地搬迁拔穷根。几年前,汉滨区关庙镇农家妇女刘凤琴因丈夫罹患食道癌,手术花费巨大,家庭陷入贫困,而他们家位于包湾村一组半山上的房屋也是年久失修,极不安全。帮扶干部动员她搬迁,只花很少一部分钱就在山下的东站社区拥有了一套新房。

  2019年8月,新房装修完成,搬进来不久,刘凤琴又在楼下的毛绒玩具厂找到了工作。半年来,已经顺利度过培训期的她,完全适应了工作节奏,工资收入越来越高。

  汉滨区关庙镇东站社区居民刘凤琴:"你干的多工资就高。我是家里有事,有时候请假,一个月做上20多天活,挣2000多。离家近,也方便,把屋里也照顾了,把钱也挣了。"

  “十三五”期间,汉滨区共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71个,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23807户81594人,同时,持续加大后续扶持力度,确保劳动力的搬迁群众每户至少一人实现稳定就业。

  就业促增收,产业助脱贫。

  在汉滨区大竹园镇,数千亩茶叶进入了采摘高峰期,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东旭茶园每天组织70人左右的采茶队伍和春光赛跑。

  如今,这家园区的规模达到了3000亩,覆盖大竹园社区、粮茶村、二联村,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同步同业等方式,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同时,园区还为当地群众改造老茶园提供技术、肥料和服务,为农户自家新栽茶园提供茶苗,发放劳务补助。

  大竹园镇大竹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单林江

  茶叶为我们大竹园社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农户对茶叶的认识非常高,每亩茶园增收3000至5000元。

  脱贫攻坚以来,汉滨区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持续培育各类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完善经营主体带贫益贫机制,累计带动贫困户1.95万户。

  莫道雄关如铁,而今迈步跨越。

  截至2019年11月,汉滨区累计脱贫退出231个贫困村55911户19110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4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