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體制”外的紅學專家

提起張愛玲,人們一下想象到的無非是以下標籤:民國才女、身世顯赫、情路坎坷、刻薄寡恩、孤獨終老……其實如果看透世間涼薄的她願意被人貼上標籤,我覺得她最喜歡的Title應該是:紅學專家。因為喜歡,她從七八歲就開始閱讀《紅樓夢》、因為喜歡,她的作品“悲涼之霧,遍被華林”,因為喜歡,她曾留下“三恨”名言: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

張愛玲,“體制”外的紅學專家

01 / 卿本紅樓夢中人

胡蘭成曾說過,張愛玲是“民國臨花照水人”,這不也妥妥地出自《紅樓夢》中對黛玉的刻畫嗎?“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世人都奇怪如此一個“心較比干多一竅”、20多歲能把愛情寫的如此老練的張愛玲,如何就對自己父親輩的胡蘭成如痴如狂呢,因為他最懂張愛玲,他最懂她的最愛就是《紅樓夢》,用紅樓夢中人比喻她才最得她心。

張愛玲,“體制”外的紅學專家

02 / 奈何墜入紅塵中

張愛玲的自傳中曾說,她每隔一段時間都要重新閱讀《紅樓夢》,一生未曾間斷。於是就有了《初祥紅樓夢》到《紅樓夢魘》。她在《天才夢》中談道:“愛用色彩濃厚,音韻鏗鏘的字眼”,這和她生於其間長於其間的封建家庭有關,熟知張愛玲的人都知道,她是一個沒落的貴族,祖父張佩綸是清末的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李鴻章的長女。一個張府,一個李府都是顯赫的大家族,張愛玲本應該是名門之後,貴族小姐,可是到她父親這一輩家道中落,張愛玲成了沒落貴族。因為一個貴族之家,其間的排場是華麗考究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她自己的小說中,她對色彩的發揮達到了淋漓盡致的程度。如《金鎖記》中對姜公館那繁複冗長的描繪,《第一爐香》中姑媽家奢華場景的刻畫等。 

張愛玲,“體制”外的紅學專家

03 / 人戲不分嘆人生

張愛玲之所以對《紅樓夢》如此鍾愛,除了家庭氛圍和場景有恍如前世的熟悉,更有紅樓中百般滋味的感情線也和自己的身世如此契合,以至於莊生夢蝶、人戲不分。她的母親黃逸梵不滿自己的婚姻,不顧對張愛玲姐弟的傷害,毅然決然和丈夫離婚,這給張愛玲幼小的心靈帶來了永久的傷害,再加上後來800元的學費事件,讓母女關係徹底決裂。

對照《紅樓夢》中幾個重要女性的性格,賈母是張愛玲心中幻想的最溫暖的母親角色,這也是她此生最缺乏、最渴望的母愛;而像黛玉和母親賈敏、湘雲和她的母親的關係都因為母親的早逝而忽略,最具戲劇衝突的就是探春和她母親趙姨娘的關係,一對相愛相殺的母女和張愛玲自己的身世何其相似啊。

這就不難理解張愛玲小說中的女性幾乎沒有一個是討人喜愛的,《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半生緣》中的顧曼璐、《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孟煙鸝……除了尖酸刻薄就是冷漠憂鬱,而她們的一生也都充滿了幻滅的悲情。《紅樓夢》中的女子也被賈寶玉這樣說過:做女孩兒的時候清清爽爽,老了老了就變成死魚眼睛了。張愛玲與曹雪芹的經歷是這樣的相似,同樣是在大家庭生活過,同樣是經歷過複雜的環境,同樣的從富貴到貧窮,同樣是看透了世態炎涼,他們能夠從繁華中看到幻滅,能從困境中創作出不朽的作品。

張愛玲,“體制”外的紅學專家

04 / 寢饋紅樓恨未平

因為她作為女性敏感傷懷的視角,再加上自己異於常人的身世,以及不受周遭環境的影響,所以她的《紅樓夢》研究跟大陸及臺灣的紅學家們迥然不同,極大地拓寬了紅學的研究方向,可謂是獨開一門。

從上年時被母親拋棄,到青年時被愛情拋棄,後來離群索居被朋友拋棄、張愛玲的人生無疑是孤獨的,

這也和《紅樓夢》的作者曹公如出一轍,但她也是幸運的,一生有《紅樓》作伴,冥冥中張愛玲和紅樓夢的不解之緣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斯人亦已去、紅樓夢未完!

張愛玲,“體制”外的紅學專家

引用一句周汝昌對張愛玲痴愛《紅樓夢》的評價作為結語。

疑是空門苦行僧,
卻曾脂粉出名城。
飄零碧海灰能化,


寢饋紅樓恨未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