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玩物喪志”?其實阻止孩子“玩”也就阻止孩子成長

玩耍是每個孩子喜歡做的事情,但卻是父母最頭疼的事情。因為有句古話叫“玩物喪志”,歷史上、現實中也存在著諸多的例子。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戒掉愛玩的毛病,熱愛學習,考個好成績。為了能幫孩子爭取一個好成績,家長們普遍認為智力非常重要,從胎教到早教、從飲食到生活用品都力求給孩子最好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比較高的智力。所以家長們對於“玩”抱著反感的態度。

誰說“玩物喪志”?其實阻止孩子“玩”也就阻止孩子成長

但其實,促進智力發展的過程中,除了基因、營養、環境這些因素會產生影響外,玩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那麼,應該怎麼發揮“玩”的作用幫助孩子發展智力同時又能快樂成長呢?

一、此“玩”非彼“玩”

家長們普遍認為玩就是玩玩具、玩遊樂場、玩遊戲等類似的事物,但事實上,教育中提到的“玩”範圍很廣,包括了體育、科技、文藝、勞動等。

會有這樣的差異是因為大家對於“玩”的認識不一樣。因此家長們要重新認識“玩”的範圍,把這個範圍擴大後就會發現,原來孩子不愛學習和家長對“玩”的認識誤區有很大的關係。

再具體一點:我們經常提倡“玩中學”其實就是把學習當做玩耍。學習鋼琴、學習圍棋、認識動物都是玩的一種。

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學習這些也是娛樂修養的一種方式後,就能幫孩子提高學習興趣,智力水平自然就提高了。除此之外,這還能幫孩子培養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

可見,“玩”不但不會影響學習還有利於開發孩子智力。

誰說“玩物喪志”?其實阻止孩子“玩”也就阻止孩子成長

二、創造環境讓孩子玩

玩可以讓孩子開心、放鬆,還能鍛鍊孩子的反應能力、想象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創造力還有協作能力。家長們要充分利用周圍的資源為孩子創造玩的機會。

比如,家靠近公園,那就經常帶孩子去公園認識花草樹木還有小動物,讓孩子根據四季、天氣、時間的變化表述公園的變化和動植物的成長軌跡。

比如,家裡需要倒垃圾,可以讓孩子學習如何垃圾分類,每一類垃圾最後都是怎麼處理的。

誰說“玩物喪志”?其實阻止孩子“玩”也就阻止孩子成長

三、引導孩子研究玩具的玩法

凡事都是不同的處理方法,玩具的玩法也不止一種。即使玩具有說明書,家長也不妨試試把說明收起來,看看孩子會怎麼玩。

沒有條條框框的限制,更能激發孩子的想象力,促進他們智力的發展。

當孩子嘗試自己玩玩具時,要讓孩子自己探索。

家長們不要說:這個玩具不是這麼玩的,應該這樣……

家長應該做的是觀察孩子是否故意毀壞玩具,引導他們愛惜玩具,適當給一點建議即可。

誰說“玩物喪志”?其實阻止孩子“玩”也就阻止孩子成長

四、和孩子一起管理玩具

很多父母都有煩惱,孩子的玩具很多,孩子還小不會收拾,或者動作很慢,只能家長自己動手。每天要收拾好幾次。

其實,家長應該讓孩子也加入,給予孩子主動權和決定權。

家長可以問孩子,玩具車想放哪裡,拼圖放哪裡,娃娃又要放在哪裡等。他們能夠得到的則讓孩子自己動手,當他們感到煩躁時鼓勵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實在不行的時候問孩子:需要爸爸媽媽幫你做點什麼嗎?

這樣就能引導孩子認識到,玩具是他們自己的物品,他們可以使用玩具也可以決定玩具要放在哪裡,同時也有整理玩具的義務。

誰說“玩物喪志”?其實阻止孩子“玩”也就阻止孩子成長

丸子說:“一個硬幣有兩面”,玩也是一樣,過了度會“玩物喪志”,把握好了玩則能提升孩子智力,幫助孩子成長成才。


誰說“玩物喪志”?其實阻止孩子“玩”也就阻止孩子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