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抖音,一定是低俗化吗?

最近,正准备聊一聊有关抖音的话题。结果今日在蔡朝阳老师的知识星球上看到这样一条帖子,我觉得还是很有代表性的,值得讨论一下:


刷抖音,一定是低俗化吗?

看过蔡老师的回复之后,我其实对大部分的观点都还是比较认可的,但是对其中的,蔡老师认为抖音的定位是适合初中毕业文化水准的人,这一点我不太认同。除此之外,我还觉得蔡老师可能对抖音有一些歧视和贬低。

那么,据我的观察和思考。我对抖音这款大众化的app是什么样的看法呢?

首先,从它面世之后,能够迅速的占领短视频的市场来看。它的存在确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它的那种新奇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我还是记得,我曾经有一段时间,确实“爱不释手”,有点停不下来的感觉。

只是,时间稍微长之后,确实有太多雷同的地方,对我的吸引力并没有那么大了。我也仅仅在里面发布了为数不多的视频,也只是好玩而已。反而,果儿妈妈是比较喜欢刷抖音的,主要是看那种购物直播吧。

果儿也偶尔刷一下,有意思的是,也有他比较喜欢的内容。比如,天文学方面的,还有一些学习方面的,还有那种游戏类的….

所以,我觉得抖音之所以能吸引到这么多人的关注,还是有它的特色的。

刷抖音,一定是低俗化吗?


它让更多的草根人群有了自我展现的舞台,满足了很多人的表现欲和围观欲。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它利用大数据,根据你的点赞内容,有了选择性的呈现。那就有了一种“私人订制”的意味了!

比如说,我比较喜欢看体育类,经典老歌类,还有一些搞笑类的视频。那么,抖音就会给你展示出你比较偏好的内容了。

我并不太认为抖音就一定是低俗化的文化的一种表现。而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体现,满足了人们的多元化的精神需求!这才是它真正的市场定位。

当然,里面不可避免的鱼龙混杂,充斥着大量的那种确实比较低俗一点的内容,这也是为了满足各类人群的精神需求了。这个是因人而异了!

当然,有太多的人由于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单调,没有其他很好的业余爱好,就容易被抖音这样的快餐文化所“征服”,存在长时间刷抖音的现象。

就像,果儿这样的幼龄儿童,由于自制力的不足,可能会存在那种“痴迷”的现象。这也是令文中的那位家长所担忧的!

刷抖音,一定是低俗化吗?


不过,就像之前很多家长所诟病的网络游戏,手机游戏一样,认为它们是“魔鬼”,把孩子不爱学习,沉迷游戏的归因到游戏。其实,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何孩子们不爱学习,而喜欢玩游戏,游戏满足了他们什么样的需求,能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满足感?

这里,我就不过多累述了,不然就跑题了!我觉得,抖音的性质和手机游戏也差不多。不能因为说,孩子迷上玩抖音,就说孩子不爱学习。这根本就是两码事。需要协调的是,时间分配的问题,在课外的时间,应该允许孩子玩抖音,满足他的精神需求。

刷抖音,一定是低俗化吗?


从商业层面来说,有需求就有供给。抖音不应该被污名化,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成为了商品社会中的一个流通的环节,也是一个平台。也同样产生了不少的商机,它的内容也日趋丰富!

连很多文化人都入驻了抖音,不知道朋友们看到了易中天先生没有?还有非常多的明星也入驻了抖音,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他们与观众的距离。

由此可见,其实抖音的存在,也在悄悄的改变一些传统的文化形式,是一种极具有创新意识的产物。我在抖音也看过不少的特效,其效果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我倒觉得,真的不要小看了抖音这款产品,让我看到了一些创意,无论是否是低俗,还是新颖,雅俗共赏嘛!我觉得它的包容性比很多平台都要强,选择的主导权是在用户手中!

所以,我还是认为蔡老师是没有深入的去分析这款产品的内在价值,只是从表观上来,习以为常的认为它只是一种大众化,泛娱乐性的平台。

刷抖音,一定是低俗化吗?


那么,抖音还能火热多久呢?它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呢?

其实,这个我倒不是很担心。因为,这个平台聪明的地方就在于,它的资源完全是来自于用户,来自于民间,还有一些入驻的明星和名人,它获取的是流量,还有使用费用。

那么,抖音里面的网红们,必然会挖空心思的去进行创作,其内容必然会依托于观众们的喜好,不断的创新,不断挖掘更为丰富的内容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人们的心理需求。

我个人还是非常看好抖音这款产品的,如果它能上市,估计会是一只热门股!

刷抖音,一定是低俗化吗?


当然,我现在没有最开始接触抖音那样的痴迷了。不过,偶尔在空闲的时间里,会刷一会儿,找一些精彩和经典的东西出来,会下载和转发。

我仍然会期待,抖音能出现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能走的更远,确实能见证人们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刷抖音,一定是低俗化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