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風俗文化介紹

“燈籠會,燈籠會,燈籠滅了回家睡......”,聽到這熟悉的童謠,一下子把我們帶回到童年的時光,彷彿正在村巷裡挑著燈籠,在微弱的燭光裡與小夥伴們追逐嬉戲,盡情玩樂。元宵節燈籠會深受城鄉兒童喜愛,近年來的元宵節燈展更是異彩紛呈,內容豐富讓人留戀忘返。元宵節作為國人的重要節日之一,內容非常豐富。現就家鄉元宵節風俗文化與大家分享。

農村人過去生活條件儘管差,但是毎年的正月初一、正月十五這兩天生活比平時要好,這也是大人和小孩過去喜歡的一個重要因素。現在的情況不可同日而語,到了元宵節,村裡要組織秦腔愛好者自編自演節目。鑼鼓隊、秧歌隊、打八仙、踩高橋、跑旱船都有精彩表演,最吸引人的是青年男女的自由舞蹈,彰顯青春風釆,熱情奔放,朝氣蓬勃。全村人“鬧”元宵的熱情非常高,毎年都組織舉辦,毎年都有新內容。全村人都沉浸在歡樂的海洋裡,綻放青春的活力。讚美幸福生活,歌唱盛世年華。

春節風俗文化介紹

到了晩上,家家戶戶暢開大門,點亮掛在大門兩旁的大紅燈籠,院子裡僅有微弱的燈光,供家人走動之用。其餘房間、客廳、灶房都不用燈光。大人們在天黑前把年前蒸的花饃、以及舅家給外甥送燈籠時帶的小雞饃,還有新媳婦孃家送的十全花饃全部拿出來備用。鯉魚花饃,放在房間年年有餘;雞花饃,放在院裡大吉大利;麥囤花饃,放在糧倉上五穀豐登;水龍花饃,放在水龍頭旁財源滾滾;壽桃花饃,放在老人房間福壽延年;老虎頭花饃,放在客廳家興業旺;其他豬頭、狗頭等放在屋裡其餘的地方,過去有豬圈、狗窩現在家裡面沒有,意家畜興旺,財源廣進。每一個花饃上鋪一小片紅紙,上面插一根紅蠟燭。晚上點著屋裡花饃上的紅蠟燭,這樣以來屋裡的角角落落都被燭光照亮,很有詩意充滿溫馨浪漫情調,再加上歡快的音樂,燭光晚會的序幕拉開了。這是童年的記憶,親人的思念,家鄉的依戀,常在夢裡顯現。

天稍黑,孩子們就急著出門,手裡挑著燈籠。大點的孩子拿著備用的幾根蠟燭,口袋裡裝著火柴。全都集合在村道中,歡樂聲此起彼伏,點點燭光在村道里四散遊動,形成 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過去是這樣子的,現在很少看到了,偶爾在電影裡還能看到一些片段。現在孩子挑的燈籠形狀不同,大少各異全部是電池做動力,少有蠟燭照明的。燈籠有的五彩繽紛,特別鮮豔;有的光茫四射,眼花繚亂;有的音樂歡快,醇香醉人。一晩上下來,全村的燈籠所有的孩子都挑了一個遍,有說不完的高興,道不盡的歡樂。過去燈籠會到最後是最熱鬧的,男孩子開始用燈籠相互碰,誰的燈籠蠟燭滅誰就輸了,誰的燈籠先著火了誰也輸。這就是前面說的大孩子帶備用蠟燭和火柴的好處,節省時間。不然要回到家裡重新挽新蠟燭或重新點著。按照風俗講元宵晚上燈籠碰了才吉利、著火了日子才能紅紅火火。孩子們玩累了,都回家了。村道上空迴盪著歡樂的笑聲,進入孩子的夢裡,留在每一個人的記憶裡。

元宵節“鬧”完了,年也就過完了。孩子們到了上學的時候,大人們開始一年的勞作。新春新氣象,新年新目標。一春更比一春鬧,一年更比一年樂。(老備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