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英宗:元朝第五帝,熱血理想、二十一歲遇刺而隕落


蘇先生讀史|元英宗:元朝第五帝,熱血理想、二十一歲遇刺而隕落


元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1303年—1323年),(1320年—1323年在位),元朝第五位皇帝,蒙古帝國第九位大汗。

元仁宗嫡子。1303年出生,1320年三月即位,時年17歲。

元英宗自幼受儒學薰陶,登基後推行“以儒治國”政策,親政後進行改革,並實施了一些新政,比如裁減冗官,監督官員不法行為,頒佈新法律,採用“助役法”以減輕人民的差役負擔,史稱“至治改革”。


蘇先生讀史|元英宗:元朝第五帝,熱血理想、二十一歲遇刺而隕落


元英宗的新政使得元朝國勢大有起色,但新政卻觸及到了蒙古保守貴族的利益,引起了他們的不滿。

1323年八月,元英宗、拜住自上都北返大都,途中駐營於南坡店,被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等刺殺,史稱“南坡之變”。

元英宗在位四年,享年二十歲,廟號英宗。


蘇先生讀史|元英宗:元朝第五帝,熱血理想、二十一歲遇刺而隕落


生父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生母阿納失失裡。所接受的儒家的說教相比較而言算是很充分的,所以頗思大有為於天下。

元仁宗想要立他為皇太子,碩德八剌知道後去拜見皇太后,堅決推辭說:“我年紀太小而且能力不足,況且我兄長還在,應該立我的兄長,讓我來輔佐他。”皇太后不允許。


蘇先生讀史|元英宗:元朝第五帝,熱血理想、二十一歲遇刺而隕落


1316年,碩德八剌被立為皇太子。監察御史段輔、太子詹事郭貫等,上奏皇帝要為皇太子碩德八剌選擇師傅,元仁宗欣然接受。

1320年,元仁宗去世。

17歲的碩德八剌在太皇太后答己及右丞相鐵木迭兒等人的扶持下,在大都大明殿登基稱帝,汗號格堅汗,是為元英宗,改元“至治”。

仁宗一死,答己太后便以太皇太后之尊製出中宮,把被罷了相的鐵木迭兒重新調入中書省,出任右丞相。


蘇先生讀史|元英宗:元朝第五帝,熱血理想、二十一歲遇刺而隕落


鐵木迭兒復相後,“睚眥必報”,對從前彈劾過他的人肆行威福,予以打擊。

碩德八剌本人缺乏像忽必烈和元仁宗那樣的既有聲望又足可信賴的潛邸侍臣班子,差不多處於孤立無援、“孑然宮中”的境地。


所能託付者,一個是與他同樣迂闊而不諳世故的年輕宰相拜住


另一個則是暗藏禍心的妻舅鐵失。

碩德八剌任命拜住為左丞相,以遏制太皇太后和鐵木迭兒的權力擴張。

1321年五月,碩德八剌下令毀掉上都的回回寺廟,在那裡修建大型佛教寺廟。七月,賞賜晉王也孫鐵木兒百萬貫鈔。


蘇先生讀史|元英宗:元朝第五帝,熱血理想、二十一歲遇刺而隕落


仁宗死後第三天,英宗尚在“素服寢於地,日歠一粥”的居喪期間,答己便故伎重演,搶先命鐵木迭兒為右丞相。

翌月,鐵木迭兒即與內朝相為表裡,奪前中書平章政事李孟所受秦國公印,命四川拘捕行省平章趙世延到京,並以違太后旨之罪殺前御史中丞楊朵兒只、中書省平章蕭拜住。

與答己集團關係密切的黑驢、木八刺、趙世榮等人則相繼從外省調入中書任職。


蘇先生讀史|元英宗:元朝第五帝,熱血理想、二十一歲遇刺而隕落


仁宗時期曾與答己和鐵木迭兒相對抗的漢法派中堅分子,在英宗即位之前就遭到了答己的清洗,倖免於禍的漢人儒士,也在淫威懾逼之下箝口搖手,不敢再多出議論。

答己還想進一步擴大清洗的範圍,通過徽政院使向英宗“請更朝官”。英宗顯然不滿太皇太后的作為。

英宗於大都即帝位後,帝、後雙方長期爭持不下。鐵木迭兒以趙世延嘗劾其奸,誣以不敬下獄,請殺之,並究省臺諸臣。


蘇先生讀史|元英宗:元朝第五帝,熱血理想、二十一歲遇刺而隕落


英宗不允,私下對近臣說:“頃鐵木迭兒必欲置趙世延於死地。朕素聞其忠良,故每奏不納。”

英宗的態度,有時也很強硬。急忙將案犯誅殺了事,一則除去太皇太后的幾名心腹,二則也阻止了案犯旁牽蔓引,致使帝、後矛盾進一步表面化。

有後黨的牽制,英宗登基之後,還是急切地希望有所動作,求收速效以逞快一時。

英宗的詔旨,有一些在京城之內都不克實行。關於罷建寺之費等規定,更被他本人熱衷營造的行為所破壞。

1322年八、九月,鐵木迭兒、太皇太后相繼去世。


蘇先生讀史|元英宗:元朝第五帝,熱血理想、二十一歲遇刺而隕落


英宗感受到的政治壓力頓時減輕,推進新政的決心也大為加強。

英宗擢升木華黎後人拜住為中書右丞相,虛左丞相之位而不拜,以示對拜住信任之專;又以鐵失獨署御史大夫事,與專任拜住用意相同。

軍政權力的高度集中也隱約反映出,英宗身邊堪受信用的人似乎不是很多。元英宗任命拜住為中書右丞相,並且不設左丞相,以拜住為唯一的丞相。

在右丞相拜住、中書省平章政事張圭等的幫助下,元英宗進行改革,並實施了一些新政。

主要措施包括:

第一、大量起用漢族官僚和士人,張珪、王結、王約、吳險等人都被召超擢。“士大夫遭迸棄者,鹹以所長收敘;文學之士,則待以不次之除”。為召起虞集,朝廷遣使赴蜀未遇;求之江西,又不見;時虞集方省墓吳中,使至,乃受命趨朝。 可見當時朝廷起用儒臣心情之迫切。


第二、推行“津助賦役法”,即在各地確定一部分田畝,“使應役之人更掌之,收其歲入以助役費,官不得與”。在蘇湖地區,“凡民田百畝,令以三畝入官,為受役者之助”。此處所謂“入官”,僅指在各義上被徵用為官田,實際上助役田多被分配到承當差役的各人戶,歸他們經營(自種或招佃),以其收入作為當役補貼。


第三、1323年正月,詔令朝臣聽讀審議仁宗時編纂的累朝格例,並將延祐二年之後新頒格例類集增補入內。二月,遂定名《大元通制》,頒行天下,一共有二千五百三十九條,其中斷例七百一十七、條格千一百五十一、詔赦九十四、令類五百七十七。 [5] 是書條格和斷例部分的篇目和編排,分別依照金《泰和律令》和《泰和律義》。《大元通制》中的許多條款,在形式上雖然屬於臨事制宜的個別指令或紀錄公文,但它們作為單行法,對處理類似事務具有普遍的法律效能。因此,《大元通制》是具有法典性質和權威的官方政書,對於統一元朝的政制法程起了積極的作用,也體現了元廷通過頒佈法典來加強它作為一箇中原王朝的正統形象的用心。


第四、清算太后集團遺毒,澄清吏治。十一月,答己死後甫兩月,英宗再次發出“罷世祖以後冗置官”的詔令。翌日,即罷去徽政院。按徽政院原是侍奉皇太后的機構,答己死後撤罷徽政院本來理屬當然,但在當時情況下,減罷“徽政院斷事官、江淮財賦之屬六十餘署”,這一行動難免帶有雷厲風行、傾其巢穴的政治色彩。與此同時,拜住把原先受鐵木迭兒壓制而未加追究的“誑取官幣”案重新提出來,遂誅殺當時尚在世的鐵木迭兒之子八里吉思以及劉夔、囊加臺,僕鐵木迭兒父祖碑,追奪其官爵及封贈制書,他的另一個兒子鎖南也被黜職。

元英宗的新政使得元朝國勢大有起色,但新政卻觸及到了蒙古保守貴族的利益,引起了他們的不滿。

英宗對鐵失的寵信,似乎並未因他涉及誑取官幣案而馬上改變。由於拜住等人將鐵木迭兒的“過惡”反覆陳奏,英宗對這個死去已近一年的權臣的憎惡,竟急劇加深而不能自抑。


蘇先生讀史|元英宗:元朝第五帝,熱血理想、二十一歲遇刺而隕落


怒火開始發洩到被視為鐵木迭兒“奸黨”的那些朝臣,包括先已宣佈赦免不究的鐵失身上。恰逢英宗在上都夜寐不寧。“懼誅者”於是唆使番僧建言作佛事禳災,希冀作佛事而獲得大赦。

拜住卻聲色俱厲地責備番僧:“爾等不過圖得金帛而已,又欲庇有罪邪?”鐵失等人把拜住的話理解為英宗又要懲治“有罪”的暗示。“

聞之益懼,乃生異謀”。英宗下令清除朝中鐵木迭兒的勢力,隨著清理的擴大化,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在1323年9月4日準備刺殺英宗。

英宗從上都出發,準備回到大都去。上都一向是保守派蒙古貴族勢力盤踞的據點。那天晚上,元英宗碩德八剌住宿在上都以南30裡的南坡店。


鐵失糾集了一批對他心懷怨恨的守舊貴族,其中就有鐵木迭兒的兒子鎖南發動兵變。


他們衝進碩德八剌的住宿地,殺掉宰相拜住。鐵失親自闖進碩德八剌的幄殿,殺害了英宗。史稱“南坡之變”。

南坡之變的發生,又與英宗的個人性格以及當時的蒙古—回回貴族與漢法派之間的鬥爭形勢,具有某種程度的必然聯繫。雖然漢族文人經常喜歡按照儒家觀念將元英宗的形象理想化,英宗的個人性格卻絕非如此單純。或許恰恰是由於長期受太皇太后的壓抑,他似乎比在他之前的任何一位皇帝都熱衷於表現天子的威嚴。

1322年,元英宗推行新政的政治改革。太皇太后答己及鐵木迭兒相繼病死後,英宗專任拜住,表示要勵精求治、銳意於改革。 他首先召集了德高望重而頗有治國經驗的前朝老臣,起復他們的官職,給予優厚的待遇,使他們議事中書;廣泛起用漢族地主官員和儒士,如張圭、吳元圭、王約、吳澄等。



蘇先生讀史|元英宗:元朝第五帝,熱血理想、二十一歲遇刺而隕落


蘇先生讀史|元英宗:元朝第五帝,熱血理想、二十一歲遇刺而隕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