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致敬我们的红色青春

今天早上趁着给媳妇儿女儿做饭的时间,把《囧妈》看完了……


看完第一个感受:这部电影太好了,极可能是徐峥目前最好的作品,更可能是最近几年最好的商业大片儿,夸张点儿说,可能是改开以来最好的商业大片儿。

第二个感受:中国的影评人,尤其是那些能左右影片网络评分的影评人,臭狗屎的比例太大了,中国大众传媒界一半儿以上的脑残是不是都集中在了影评界?不记得哪个节目对香港电影导演王晶的采访了,他说过一段话,大意如下,我觉得很有道理:不要在乎影评人的看法,因为这个行当一点儿门槛都没有,而且里面的人个个自以为是,好像自己是个人物……


在此郑重建议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不要被脑残们误导,一定亲自看看这部片子,几十块钱的电影票咱就当图一乐,防止自己被拉低智商,何况《囧妈》还免费线上公映。


这部片子为什么好?有历史感,有使命感,有思想深度,有人情味儿,剧情、表演都很到位。

如果说有缺点,只有两点:行驶中火车向外景应该不是实景,比较假;宋小宝强行插入……这两点让人容易出戏。


影片既然叫《囧妈》,自然是围绕着“妈”展开的,而且因为是“囧”系列,自然会去到一个什么地方,在泰国、香港之后,这次是俄罗斯,确切地说是俄罗斯的莫斯科,更确切地说是俄罗斯的莫斯科的红星剧场。


沙俄、苏联、俄罗斯,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与中国关系最为特殊的一个国家:在刚刚过去的一百多年的历史上,沙俄带给了我最为深重的苦难,割走了我们最多的领土,国土沦丧比人民遭戮给人的耻辱记忆要深刻和持久的多;同样,在刚刚过去的百多年的历史上,苏联给了我们最多、最无私(相对别国而言)的帮助,不仅仅是对共产党,对国民党亦是如此。国民党两大历史功绩:北伐统一中国、带领中国取得抗战胜利(这两大功绩国民党的作用及完成度存有争议,我们暂时不论,姑且放在国民党身上),最大的外部支援都是苏联(割据台湾当然美国出力最多,但这是国民党不可原谅的历史罪恶);共产党两大历史功绩: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建立新中国富强之基的伟大工业化骨架,最大的外部支援依然是苏联。


在这个丛林法则大行的近代世界国际环境中,苏联绝对是伟大的国际主义者,纵然有大国沙文主义、有霸权思想和行径,但至少真心实意地帮助了不少弱小的民族,其中就包括中国。


选择去俄罗斯,去莫斯科,尤其是去红星大剧院,就不可能不承载凝重的历史感,毕竟,这是一个曾经、以及现在、并且将来被“红星照耀”的国度。


去红星发源地的旅程,就是共和国的寻根之旅。


当然,影片中“囧妈”的直接目的是去实现自己一直以来在莫斯科演唱的梦想,因为年轻时曾经有过机会,可惜碰巧错过了;间接的目的应该是追寻心中曾经美好的爱情,也是对死去丈夫的一种思念。


以上是现实意识,潜意识中,“囧妈”对那个火红的年代是满怀着眷恋的,即便这种眷恋是以回忆当时美好的爱情以及自己爱唱歌的面貌呈现出来的。“囧妈”是大城市的知识青年,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家庭环境,但是曾义无返顾地响应党和人民的号召,奔赴边疆,加入生产建设兵团,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建设我们的人民共和国。


为什么说“囧妈”当初是义无返顾?一来,囧妈对那时的选择和生活并无半点抱怨(控诉逝去的丈夫喝酒,那是因为爱);二来,囧妈曾经是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护士,出身肯定非常好,是自觉的共和国主人,当然也会自愿地响应祖国的召唤。


囧妈与边疆青年的爱情是真诚的,也是美好的、幸福的,他们一定曾经有过一段无比甜蜜的纯情岁月,囧妈因为这份爱情甚至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甚至在可以回到大城市的时候反而在边疆多呆了六年。但他们毕竟有着极为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爱情是甜蜜的,生活却是糟糕的。

这是一个隐喻。酗酒的丈夫可以看作是苏联,他热情奔放,也蛮横粗鲁,他爱地真诚,也爱地霸道。囧妈为什么爱上他?囧妈去看电影,但因为磨蹭迟到而错过了,青年竟然为她一个人重放了一遍电影,这一反常的行为深深打动了年轻时的“囧妈”。难道中国不是一次次地错过了现代化吗?难道中国的现代化(确切地说是工业化)不是在苏联手把手地教导下开启并打下基础的吗?后来囧妈执意回到了内地的大城市,为了自己想过的生活,也为了自己的孩子。但两个婚姻生活不幸的人并没有选择轻易分手,因为曾经的爱和感动,更因为孩子的未来,虽然囧妈控诉丈夫、甚至操控改造丈夫、甚至去丈夫单位大闹(中国改开后的某些看似“疯巅”的操作),但丈夫的死并不是因为囧妈的“控制欲”,至少这并非直接原因,即便他们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囧妈的丈夫最终死于酗酒过度,一如苏联的倒塌根本原因在于内部问题的爆发。


从爱情到婚姻,囧妈有过幸福也有过不幸福,两者同样的刻骨铭心,以致于囧妈变成了一个自己曾经讨厌的人的样子,表现在自己对孩子的态度上:按自己的意志去掌控和塑造(改造)自己的孩子,这也是母子两个人矛盾争吵的根源。


在去莫斯科红星大剧院的旅途中,母子二人从争吵误会到彼此理解,而后是和解:囧妈和逝去丈夫的和解(中国与苏联)、母子的和解(前后三十年,人民共和国自己与自己的和解)。我们应该也能看出来:曾经的霸道与控制(无论是丈夫对囧妈、囧妈对孩子,还是苏联对中国、共和国开国的老一代对改开后的新一代),大部分都不是恶意,而是好心好意,只是方法不对。而且成长(现代化、工业化)本身也不可能只有温情脉脉,这个过程,大部分都是“规训与惩罚”,非如此,无以成长,无以现代化、工业化。


在前后三十年和解的大背景下,还有新时代与改开一代的和解:新时代成长起来的许多“新左”青年隐隐有种改开前辈曾经“弑父”(对苏联、对前三十年)的疑惑,徐伊万在心里曾经以为是囧妈气死了自己的爸爸,而囧妈的解释是令人信服的:两人曾经那样的相爱过,后来虽然不幸,但不可能有加害之心,囧妈一直在努力适应、不怕牺牲,但酗酒的爸爸始终没能改掉自己的毛病,即便这个毛病是自己曾经在苦寒之地(恶劣的国际环境下)生存下来不得已的选择。丈夫和父亲的死无疑是一场悲剧,悲剧往往是宿命,但绝不是一场“弑父”的阴谋。


新时代的青年要有新时代的气象,放下怨念,从情感上和解,在理论上清醒,在现实中稳重,学好辩证法。


电影中俄罗斯的描写,尤其是人的描写,几乎全是正面,这在几十年的商业片里实在是太难得了,难得不仅是正面,难得还有这么多描写,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几乎在精神层面忘记了俄罗斯,感谢徐峥。同时,电影也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俄罗斯确实太冷了,不喝酒曾经是活不下去的。

好在,徐伊万发明了能让俄国真正暖和起来的“暖霸”,普京谢尔盖这个大客户也终于找上了徐伊万,是的,姓徐(无论资社,首先是中国),名伊万(有苏维埃基因的中国)。


我们确实能“真正、真诚”地让俄罗斯暖和起来,不仅仅因为我们有美国人都需要的暖霸(华为?),更因为我们是一个有感情的民族,不会只斤斤计较于利益,更不是信奉丛林法则的西方强盗,我们是社会主义的王道,我们几千年来都主张并坚持和而不同。


徐伊万和老婆最终和平离婚了,这也是一种和解,这是新时代自己与自己的和解,这种和解恰到好处:既体面,又没让唯利是图的美国人从中渔利。是的,美国现在已经不敢以强盗的面目恐吓中国人了,他们现在是想要占便宜的没落商人,奸商……虽然他们的文件夹好看,但他们已经变得需要我们的技术了。


因为莫斯科红星剧院演出的成功,囧妈们要开启全球巡演。是的,我们要向全世界展中国之美与中国经验。


PS:我尊敬的杜建国老师认为剧中:作为丈夫的徐伊万猥琐,作为妻子的袁泉高冷,作为老妈的囧妈霸道,所以贬低了中国男人的形象……


我的理解:剧中的核心情节很写实也很到位,母子关系、婆媳关系、夫妻关系都没啥大问题,形象也丰满可信。中国很久以来就是一个平民国家了,民间并不特别崇尚英武刚健完美的大英雄,我们更喜欢有担当、能包容、有些缺点甚至痞气的暖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