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想说服人,但是无人愿意被你说服

文【十八旦】(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做“共情”,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所谓的共情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它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

1.说服别人,似乎这里有一种心灵的需求,哪怕没有实际利益的存在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换位思考,似乎也说对了一部分,因为就人的本性而言,很难洞窥别人心灵的全部,因此完全的理解别人恐怕并不存在。托尔斯泰写安娜卧轨自杀而大哭不已,妻子索菲亚不解,你是局中人的造就者,生死不是你的一念之间么?其实不然,严肃而现实的作家造就了这个人物,他便真正洞窥了其精神的全部,此时生死就全然遵循真实生活的轨道,否则成为戏说,完全失去了它的现实意义。

人总是有一种倾向,在互相争论时,随着情绪的推进,那种越想把对方说服的念头就越强烈,纵然许多时候这是徒然的也义无反顾,在这里看到的是那种无法明晰的界限,也看到了人的心灵总有控制别人的倾向。我想,能够在嘴上击败别人想必是一种很愉悦的享受。

人总想说服人,但是无人愿意被你说服

2.说服别人,牙尖嘴利者只是说服了自己

如果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看成说理胜利,恐怕大家都不会同意,嘴皮子功夫不如人,与真正说服人可能属于人世间最大的一道鸿沟了吧。把辩论赛上的套路搬到家庭夫妻争执,如出一辙,你休想说服谁。心灵需要平等才能愉悦,然而牙尖嘴利者是掌控言语上权柄的独裁者。我务必要说服你,这是内心对我的诉求与压迫

因为你的出生,你的喜好属于你自己的,你几乎不能改变,但是与你争执的人妄图用他的嘴上功夫让你屈服,他认为道理上的胜利可以替代天然本性的喜好与标准,这好比人要与大自然比个高低一样,结果可想而知。本性是如此顽固,那是一个人的心灵私人领地,你要动摇它就如同触动他的灵魂一样,让人不悦甚至狂躁。

人总想说服人,但是无人愿意被你说服

3.共情,可以有更好的渲染作用,利于走进他人的内心

在现实的聊天中,道理对于谁而言其实问题不大,只是能言善辩的本领,只是这样并不表明他天然的理解别人的心灵。有的人的言语是用别的方式去表述的,甚至一个人言谈的语气的温和也可能远胜过他善讲道理。或者再退一步,一言不发,只用很虔诚的眼神去倾听,也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有一句话说,懂得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在这里就可以用上,嘴巴唧唧歪歪说个不停,好像就是为了听什么道理似的,岂不让人厌烦。

你体验不了别人的情感,那么一切道理全然无用,人不会为了那些道理的符号而有所改变,多半反而心中的裂缝更加明显,能够进行精神引流的也必须先靠近这段河流,然后才有进行引流的可能

人总想说服人,但是无人愿意被你说服

4.共情,并不必然就是为了说服别人,这是一种低级的目的,它应该被导向更高层次的境地

人的内心是一种奇怪的存在,如果你对于别人的交流足够久,那么别人的言语如果带有目的性,就会在心中产生一种不一样的感觉,那似乎是一堵墙,阻碍着彼此的更深一步的沟通。如果人在开始之初,并没有目的,很好的交流开始了,敞开心扉,彼此的心流如同畅通无阻的水流,缓缓流淌。在不被阻碍的心灵之间,慢慢积累着一种更高的交流文明,这是一种营养,滋养这种交流环境。联系的、顺畅的交流,不知不觉地导向无私的境地。如果把交流视为一个生命体,那么这个生命体理应在这种和谐顺畅的情况下茁壮成长。

人总想说服人,但是无人愿意被你说服

人之所以卓越,因为人的智慧,人的心灵。常常,智慧仅仅被看做一种智能被推崇,然而它更应该是心灵的忠实伴侣,智慧让心灵复杂高级,而心灵为智慧注入内驱动力,因此,它们彼此的天然和谐,才是一个人,一种关系所需要注重的。

*【十八旦】:厚德博学 明辨格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