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笔畅《最美的期待》║美妙的音乐,源自美的旋律

文 | 十八旦(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对于音乐的感觉,纵然千万种,总有一种适合自己。最近我爱上周笔畅的《最美的期待》,旋律自由,嗓音饱含磁性。之前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感觉美妙非常,但是就是不知道歌名,一次偶然的机会,很像缘分,我在游泳池游泳时,正放这首歌,然后问救生员,他毫不犹豫地告诉了我,于是我就着了道。这首歌对于我的吸引,亦如歌词所言:还有一种爱穿越了人海。

周笔畅《最美的期待》║美妙的音乐,源自美的旋律

1. 不太可能是先因歌词吸引,更是旋律,因为是旋律先触及心灵,然后人们会自然不自然地美化了歌词

人常常高估了歌词的力量,而不自觉地贬低了旋律的影响力。但是这或许是一个正好相反的事实。人在儿童的时代,何曾对着文字感兴趣,那是以后理性成长的结果,但是旋律作用给人的东西,不需要后来多年的勤学苦练,它与生俱来。天然与人造的力量比拼,对于心灵的影响,怕是大部分人都很容易清楚,这是一个讲究体验的时代,谁愿意让歌曲的美需要思维先过滤一遍呢?

我现在更喜欢听轻音乐了,一句歌词都没有,比如雅尼的《one man's dream》或者神秘园系列音乐,一个人,相比年少的时候,更加阅历丰富,也更加知识丰富,因此,那些歌词深意的人,或许他们歌词与诗歌搞混了,跑错了地方。我有时在想,如果一首歌的歌词过于优秀,是否会削弱旋律给予的力量呢?就好像将许多灯同时进行照射,会冲淡了影子的明显程度一样。例如华晨宇的《烟火里尘埃》,我就觉得非常好,据说这位奇才的就是以高超的乐感而一骑绝尘,可能在这位年轻人的经历中,一直在培养与保护这种润滑心灵的感觉。

有人说:“周笔畅的歌声沉稳低调而极具张力,犹如潺潺细流,不经意间汹涌澎湃。这首歌有着阳光般的温暖和力量,渴望爱情而不盲目,正契合笔笔的个性与嗓音特点。”

周笔畅《最美的期待》║美妙的音乐,源自美的旋律

这个解释我是比较赞同的,因为她更多的是讲歌词之外的东西。文字的东西常常需要思考才能打动人,这种动人相比旋律而言,离人的本能更远。因此可以说,旋律更具有普世性

2. 每个人特有的潜质,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总有一种旋律打动你,不需要问为什么,那是感觉

就每个人来说,因为他具有与生俱来的气质,因此他的喜爱多半会钟情于某一种。我在高中时期,喜欢听像孟庭苇的歌曲,或者一些多半伤感一点的歌曲,记得有一次我买了一盒伤感情歌的磁带,一位旁边的学兄用哭笑不得的表情对着我说:“搞不懂你,怎么尽爱听这些歌曲?”如今再听这类歌曲,大部分自然兴趣不如以前了。而最近吸引我的这首《最美的期待》,确实在打动我,这种喜欢是不经过思考的,其实这种情况与我本人偏爱思考的习惯大相径庭。我在音乐的世界里,不太注重歌词会讲什么东西,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有时感觉歌词或许就是多余的,

那么多精致的乐器,那么多经过多年勤学苦练的人一起合奏,是为了衬托一个优美的嗓音,还是应该反过来呢?我无法评判,可能是因为你喜爱的类型与生俱来。因此,未来对于这种喜爱的培养,会因为知识与阅历的丰富而升华,虽然从具体情况来讲,曾经喜爱的具体歌曲变了,但是那种味道与感觉依然保留,只是在生活与时间的穿梭中,它做了形式的变化。

周笔畅《最美的期待》║美妙的音乐,源自美的旋律

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它与传统的民歌尤其曲艺有着很大的区别,比如京剧,一个人需要练习很多年才能驾驭这种唱法功底,但是很少有年轻人喜欢这种旋律,我老家的黄梅戏,长这么大也丝毫没有什么吸引我的地方,它更吸引着那些土生土长的老年人,日复一日地听着家乡戏。

流行歌曲则对旋律与歌唱的功底都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有时候为什么流行,谁也搞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或许不明不白的就火了,你无法期待。故而,最美的期待,更是无所期待和随遇而安的平静,是自由的声音,我爱上它,只是代表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