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奇書--《榮枯鑑》,可能會顛覆職場新人的三觀

最近讀到一本奇書,名為《榮枯鑑》。這是一本歷來就頗受爭議的書,在開始我的分享之前,先簡單的講一講這本書的前世今生。

職場奇書--《榮枯鑑》,可能會顛覆職場新人的三觀

該書成書於五代時期,由五代時期宰相馮道所著。成書距今已有約1100年,馮道其人出身寒微,出道前期還曾遭逢仕途重創而鋃鐺入獄,獲得釋放之後,開始重新建立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迎來仕途及人生的輝煌。這本榮枯鑑,可以說是他人生經驗的一些總結,但由於他大半生仕途,所以這些經驗偏向於為官之道。在書中,他闡述了小人與君子,上級與下級,朋友和對手,真實與謊言,物質與精神的一些關係。之所以成書後就飽受爭議,是因為這位宰相的人生觀,與古代主流的“仁義禮智信”的傳統價值觀有一些衝突的地方。他的觀點,遠不如孔子提出的“仁”本思想那樣高高在上,也不像孟子那樣“捨身取義”的浩然正氣,他只是站在一個平凡人的角度,思考怎樣實現官場的躍遷,分清楚身邊的君子於小人,降低人生的風險。

其開篇就講“善惡有名,智者不拘也,天理有常,名者不棄也”--智者不受表面上善與惡的束縛;聰明的人懂得順應天下事物變化的規律。這一句可以說奠定了全書的基調。他講的不是孟子那樣的捨身取義,以及簡簡單單的三綱五常仁義道德。他所謂的智者,是可以看破善與惡的表象,或者說為人行事不拘泥於表面的善與惡,而去探究事物的內在規律,達成自己的目,即文中所述的“榮”(富貴)。他所闡述的,不是大多數古代仕人追求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方法,更多的是,怎樣實際的去取得富貴。在取得富貴的路上,你可能會遇到成全名譽還是成全利益的選擇,也可能會遇到是以突出的能力還是以拍拍馬屁來取悅上級的選擇,也可能會面對各種真真假假的流言謊言。作者就針對這些事情,做了一些剖析闡述。

可以講他的觀點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頗接地氣,絕不是心靈雞湯,而是告訴大家他所認為正確的行事觀念和方法。進而又講到“富貴有常,其道乃實;福禍非命,其道乃察”,也就是說他認為通向富貴的道路是實際存在的,其規律是可以摸索的。同樣,福與禍也不是命中註定,也是可以去研究他的規律的。這個觀點我認為在古代還是頗具有進步意義的,隱隱有一些唯物主義的味道。而上文也說了,他作為官場人,書中講的最多的事情,還是官場的生態。這些經驗對於現如今的職場來說,也有一些參考價值,而且可能會顛覆一些人的認知。

職場奇書--《榮枯鑑》,可能會顛覆職場新人的三觀

首先,關於官(職)場,他第一個突出的觀點就是“悅上者榮”。他認為權力和富貴,是來自於上層的賦予,所以,不管是“媚上”還是“直上”,一切都應以上級為起點,服從上級的命令,與上級保持一致。有時候,寧可選擇讓下面的人不理解,甚至對你有意見和衝突,但只要能夠鞏固上層對你的信任,也是應該選擇的。因為他認為“上疑禍本”即官(職)場中,上面領導的不信任,是個人一切災禍的根源。這與古代傳頌的一些“忠臣直諫”的故事有些衝突,也不符合現代年輕人職場平等的一些想法。但關於職場權力和個人發展前途的來源,我曾經在之前的文章中講過,這是一個非常深刻複雜的話題,我的觀點是,這絕不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而是應該站在具體的情境下去好好分析,彼時的情境下,上與下,直與媚,應該如何抉擇。

其次,關於如何結交。傳統的價值觀告訴我們“親賢者,遠小人”,因為親近賢人使我們高尚和進步,而與小人為伍則會敗壞我們的道德。而文中卻指出,“智不拒賢,名不遠惡,善惡鹹用也”--智者當然不會拒絕與賢者結交,但聰明人也不應該疏遠壞人,因為他們都有各自的用處。並且,“君子不黨,其禍無援,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君子不拉幫結派,所以一旦出事則孤立無援,小人善於用利益捆綁的方式結交,出事時則不乏出手相助的人。他的這兩個觀點我頗有體會。前兩天我和一個朋友吃飯,我和他開玩笑說,你天天出去請客吃飯,飯局不斷,結交這麼一大堆酒肉朋友,真有事他們會真心幫你嗎?你覺得值得嗎?他的回答讓我思考了很久,他說,其實我也沒希望這些人能在我需要幫助時全都真心幫我,我只是希望他們能念在淺薄的酒桌情誼,不要落井下石,而且我在此基礎上,再多付出一些,能夠讓其中的一些人出手相助,這樣就夠了。其實關於人脈的發展,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有的人覺得短期內或者很難發生利益往來的人脈無需經營,也有人覺得人脈的重點不在數量而在質量。其實都有各自的道理,因為人生本來就是充滿無限可能,沒有定式的。還是作者的那句話“天理有常,名者不棄”,要自主思考,切忌生搬硬套,一條路跑到黑。

最後,關於真偽與流言的論述,也是相當精彩,而且過於真實與腹黑。比如“攻其人忌,人難容也”--散佈對方容易讓人嫉妒嫉恨的點,就很容易挑起眾人的輿論。這等行徑可以說已經相當小人了,但作者卻把他當做一種最有效的方法。關於真與偽,書中指出“忌其莫辨”。不管是職場上還是生活中,最厲害的謊言就是摻雜在真話中的謊言,他穿上了真話的衣服,表面上看起來是真,但實際是偽。這種信息往往是最具有迷惑性的,最不容易辨別的。所以,就這一點上來說,不管你是流言的接受者或是製造者,都是比較深刻的洞見。

職場奇書--《榮枯鑑》,可能會顛覆職場新人的三觀

總的來看,這本書寫的很實際,甚至有些離經叛道,是和他本人的經歷和所處的時代分不開的。因為眾所周知,五代時期是一個“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這樣的禮壞樂崩,動盪紛爭不斷的時期。那時候的仕人,相比於仁義道德,可能更需要一套更加腹黑的價值觀及方法論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所以,其中提到的一些觀點,可以參考,但還是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摸索出自己的“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