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向你愛的人潑冷水

永遠不要向你愛的人潑冷水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未見”,ID:weseer

永遠不要向你愛的人潑冷水


永遠不要向你愛的人潑冷水


我上學時候,很少得到媽媽的鼓勵,潑冷水卻是家常便飯。


“媽,我期末考試考了年級第一!”“運氣這麼好?”


“媽,我被評上了‘三好學生’了。”“我有你這麼大的時候,早就拿一籮筐獎狀了。”


“媽,我作文大賽獲得省級一等獎,全市只有我一個人得獎誒!”“這算什麼?別驕傲啊。”


……


有時,我心裡真的很鬱悶。為什麼我的父母不能像別人家父母那樣誇誇自己的孩子呢?


退一步講,不誇也就罷了,還不厭其煩地打擊我的積極性,這更加讓我想不通。


長期生活在這種“淫威”之下,我不努力都不行,但心裡真的特別壓抑。


因為很少跟家裡人溝通,所以,家裡人不知道我在想啥,而我呢,也從不指望他們懂我,


於是,漸漸活成了一個不合群、不愛說話的“孤魂野鬼”。


永遠不要向你愛的人潑冷水


記得我在上初中的時候,遇到了D老師,她很賞識我。


那時,我們有一個語文作業是寫日記。據我所知,班上大部分同學都不喜歡這份作業。而我,卻是例外。


或許是平時心裡的話積壓太多吧,每次寫日記的時候,都文思泉湧。我的語文老師呢,也從不吝嗇對我的誇獎,她用紅色的粗體鋼筆,在我日記本上寫了大段大段的評語。


有時候,評語的字數比我日記的字數還多。學習委員每次發日記本的時候,我最期待的一件事就是打開看文末的評語。而D老師也從未讓我感到失望。


記得有一次,她在評語中這樣寫道:


“你有一位17歲的少年不應有的成熟和深邃,我不知道該為你高興還是擔心。你是一個矛盾的混合體——你有魯迅的冷峻,蘇東坡的豪放,和馬克吐溫的幽默……”


滿滿一頁。


從那以後,每當我心情低落的時候,我拿出日記本,翻到那一頁,逐字逐句將滿篇的鮮紅大字默默讀一遍。再合上筆記本時,我心裡又找到了些許動力。


只可惜,後來因為搬家許多日記本都遺失了,好幾次翻箱倒櫃都沒找到。


這成了我青蔥歲月裡的一件憾事。


永遠不要向你愛的人潑冷水


在D老師之後,我又遇到了Z老師,L老師……他們在我的成長路上,彷彿夜空中的星星,用璀璨的光芒照亮了我內心深處的晦暗。


我很慶幸,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缺失的“鼓勵”,後來都幸運地在求學路上找到了。當我長到二十幾歲時,憶起往昔塵封舊事,依然忍不住感慨萬千。


因為成長過程中喝過的冷水太多,所以我對“潑冷水”的危害感同身受。


譬如,很多父母經常罵孩子蠢,罵來罵去本來不蠢都變蠢了;某些妻子終日抱怨丈夫無能,抱怨來抱怨去丈夫愈發失去了進取心……


實際上,諸如此類”潑冷水”式調教,多數時候只會起反作用。


對方越讓你不滿意,你越給他潑冷水;你越潑冷水,對方越讓你不滿意。在潛移默化的拉鋸之中,雙方漸漸形成了一種行為慣性,


正是這種慣性,於無聲處,將彼此的親密度一點點消耗殆盡。


其實,家庭就像一個港灣。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從親人身上獲得能量,同樣,每個人也都有義務將自己的能量發散給身邊的親人。不能正面引導孩子的父母是不合格的,不能正面引導對方的夫妻,亦然。


如果你想讓你愛的人變好,應該是給他們更多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潑冷水。常言道:“良言好似三冬暖,惡語傷人二月寒。”為什麼不能把對領導、對客戶,乃至對陌生人的熱情,分一些給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呢?


親人的言語可能是一個人成長的推進器,但也有可能是安插在孩子人生裡的定時炸彈。所以,如果你有了自己的孩子,請務必多多鼓勵ta,讓ta對生活滿懷希望,讓ta對自己充滿信心。


*魏漸,青年作者,專注個人成長探索,代表作品有《永遠不要打探別人工資》等,多次被人民日報、十點讀書、思想聚焦、LinkedIn等大號轉載。轉載/合作/諮詢請移步公眾號:未見,ID:wese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