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評:“以人為本”引領現代化城市建設“新風向”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杭州考察時強調:“在城市建設中,一定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努力擴大公共空間,讓老百姓有休閒、健身、娛樂的地方,讓城市成為老百姓宜業宜居的樂園。”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傳統城市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日益凸顯。要解決城市發展難題,實現城市科學發展,使城市發展更好地服務於人民,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探索出現代化城市建設的新路徑。

以科技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堅持科技便民。讓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服務於城市建設,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盼,也是人民群眾的迫切需要。為此,城市建設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現代科學技術的作用,將城市的“智慧化”建設與人的“智慧化”發展統籌起來,把科技成果運用於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使城市更好地服務於居民醫教文體、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日常生活,讓“科技改變生活”體現地更直觀、更立體、更全面。

以環保為生態城市建設的“關鍵”,堅持環保利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命。在現代化城市建設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事關全局、事關長遠,不僅影響當代人的生命健康,而且關係子孫後代的生存質量。為此,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理念,大力倡導生態城市建設,高度重視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協調性,在城市內部形成資源開發、利用、回收、保護環環相扣、協同共生的網絡,為居民提供一個綠色、健康、和諧、可持續的城市居住環境。

以文化為文明城市建設的“靈魂”,堅持文化惠民。習總書記曾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是一個城市的標籤,既能反映出居民的總體價值取向,又能對居民起到潛移默化的引領教化作用。城市建設過程中,既要挖掘傳統文化的價值,又要創造出具有時代特色的現代文明,要將文化建設融入城市肌理,通過城市地標建築、旅遊景點、宣傳標語等載體做好山水文章,傳達出城市獨特的文化底蘊,彰顯城市品質形象,提升城市生活質感與厚度。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在城市建設中,唯有堅持“人本理念”,將科技、環保、文化作為智慧城市、生態城市、文明城市建設的“利器”,使城市更具煙火氣、更顯人情味,人民群眾才能真正具有歸屬感、幸福感和獲得感。(金羊網文/馮玲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