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素鸡到“植物人造肉”再到“组织培养肉”,人造肉的前景在哪里

猪肉价格飞涨

自去年年末以来,国内猪肉价格持续性上涨。截至目前,综合各报道信息,已有部分地区猪肉价格达到七十元每公斤。而目前非洲猪瘟疫情尚不明朗(就在昨日日,新华社报道显示,越南全境63省市均已发现非洲猪瘟),随着时间推移,价格只会越来越高。目前国内生猪出栏时间都在155天到200天之间,也就是解决疫情后五个月,猪肉价格才有可能回落。考虑到春节祭祀使用猪肉的刚性需求,今年的这个春节怕是不好过了。

从素鸡到“植物人造肉”再到“组织培养肉”,人造肉的前景在哪里

人造肉横空出世伴随猪肉价格的飞涨,一种猪肉替代品——“人造肉”横空出世。

国内外各食品公司,如“Impossible Food”、“Green Monday”、“Omnipork”等,纷纷推出自己的“人造肉”产品。这个时局,真就像是东汉末年豪杰并起一般。不得不说,非洲猪瘟真的给予了人造肉行业一个崛起的机会。

从素鸡到“植物人造肉”再到“组织培养肉”,人造肉的前景在哪里

目前的人造肉产品能否替代正常肉食?

其实国人对人造肉并不陌生,如我们平常饮食中吃到的素鸡、面筋、素牛肉等都是属于人造肉。就本质而言,现阶段有市场价值的人造肉,都是指这类通过对植物蛋白精加工以达到肉类口感的特殊食品。

从素鸡到“植物人造肉”再到“组织培养肉”,人造肉的前景在哪里

“人造肉”口感与健康的悖论

作为豆制品,无论再如何模仿,终究会与肉类有所区别。人造肉的口感与健康之间存在着这样一个一个悖论——天然肉食品不可避免的会有胆固醇、脂肪含量高等特质,而这些对人体不利的成分恰恰是肉类美妙口感的来源之一。那么人造肉想要达到这一口感,必不可少地需要添加额外的不利成分,甚至为了除去豆制品本身带有的气味还需要加入另一些添加剂。那么作为消费者,你是要选口感接近肉但不健康的呢,还是选健康但口感差那么一些的呢?

若选择前者,何不直接去买包辣条就饭吃。若选择后者,和真肉一样的“人造肉”就是个笑话。

从素鸡到“植物人造肉”再到“组织培养肉”,人造肉的前景在哪里

价格昂贵的新式“人造肉”

留心观察的朋友是否发现上文中我在介绍人造肉时加了一个定语——有市场价值的。对,除了这一类具有市场价值的植物蛋白人造肉外,还存在另一种价格昂贵的新式人造肉。那是一种曾经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技术——干细胞培养。其实这一技术很早就已经应用于部分植物的栽培上——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采集植物体个别部分后,在实验室里培育出与原植物完全相同的植物个体,也就是常说的“组织培养”。

从素鸡到“植物人造肉”再到“组织培养肉”,人造肉的前景在哪里

神奇又恐怖的新型人造肉

试想一下,如果这一技术可以应用于动物细胞的培养,那么以后想吃鸡翅就可以单独培育一个鸡翅,而不需要培育整只鸡、想吃牛蹄筋就专向培养这类细胞而不用特意去杀一头牛。想想就觉得神奇,甚至有些——恐怖。

当然,目前这一技术尚不成熟,虽然利用这一技术理论上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但就生产设备的成本而言,非常的不划算。荷兰科学家曾成功制取过这样的“人造肉”,但合算下来,每公斤的成本将达到1万美元。因此这类人造肉尚无市场价值。

从素鸡到“植物人造肉”再到“组织培养肉”,人造肉的前景在哪里

不过这类技术一旦成熟,因实验室无菌的特性,像如今遇到的“非洲猪瘟”的类似事件将永远不会发生。但以目前的情况,该技术或可用于核潜艇、太空站等物质资源匮乏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