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死亡”,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font>

人们常说:30岁,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font>


/<font>

30岁之前的我们,熬夜喝酒吃炸食,折腾着自己的身体。/<font>


/<font>

30岁之后的我们,开始变得越来越惜命。/<font>


/<font>

为了少掉头发,即使牺牲兴趣爱好,也要10点半前躺床上。/<font>

不再吃炸食,偶尔也会抓一把枸杞泡泡水。/<font>

不错过任何一次常规体检,逐项排除隐患。/<font>


/<font>


​/<font>

谈及“死亡”,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畏惧死亡,任何可以触发生命缩短、残缺,或是消失的事件,都令人惶恐,小心谨慎。关于“死亡”的话题避之不谈,认真留神不要咒自己。因为这似乎不是“正能量”的,而是阴暗、不祥的。/<font>


/<font>

我们都害怕死亡的到来,但它一直都在。/<font>


/<font>

不知死,哪知生。/<font>


/<font>

我们邀请了几位朋友,“勇敢地”谈一谈他们是如何看待死亡的。在和他们的谈话中也引发了自己对死亡的一些思考。/<font>


/<font>


/<font>

想到亲人离开,我就惧怕死亡

/<font>

@蘑菇不是菜/<font>


/<font>

虽说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事,但我很惧怕死亡,无论是想到自己要经历死亡,还是身边的亲人,又或者是毫不相干的人。/<font>


/<font>

我印象特别深,小时候有一次在家附近玩,看到一个老奶奶在烧纸牛,嘴里喊着“姐姐,躲火呀!”并失声痛哭,我一下子愣住了,也跟着哭起来,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死亡。/<font>


/<font>

而第一次经历亲人的离开,是我上高中的那一年,姥爷因为心衰而离开,来不及见他最后一面。我过去的时候,姥爷的身子已经冰冷了,我嚎啕大哭,喊着“为什么不跟我告别”。/<font>


/<font>

而后再一次经历爷爷的去世。那时我在北京,接到妈妈的电话,赶快买了当天的动车。我很幸运,那是最后一张动车一等座的票,晚上十点半到了鞍山,我火速奔向医院,陪了爷爷三个多小时,把爷爷送走了。/<font>


/<font>

我是个内心很脆弱的人,每每提到爷爷去世这件事,我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从小就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所以感情格外的深刻。以至于我担心奶奶的身体,担心她寂寞,于是我决定回老家发展。/<font>


/<font>

可惜,奶奶在去年的六月,也离开了我,而我那时却因公出差,没有看到奶奶的最后一面,这也成了我最大的遗憾。/<font>


/<font>

我不敢去想,下一个离开我的人会是谁。我很害怕,某一天再接到电话,被告知谁离开了这个世界。就算我现在再看到谁家搭灵棚,我内心还是无法接受。人大概就是这样吧,尤其是我,太感性,太心软,太软弱吧。/<font>


/<font>

​/<font>

谈及“死亡”,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font>


/<font>

等我到了30岁就去自杀

/<font>

@慢条斯理/<font>


/<font>


/<font>

这是在我年少无知的时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font>


/<font>

现在想想都觉得可笑,我死了地球照样转,这个世界不会损失一丁点,除了留给父母一辈子的伤痛,别无其他。/<font>


/<font>

可是到了2016年下半年,我突然开始了思想的转变,变得惜命了,或许是因为有了责任的意识。中国人说“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与痛苦,父母还未老去,我没有任何资格与权利早走一步。/<font>


/<font>

我说我变得惜命了,到什么程度呢,有点到杞人忧天的地步。/<font>


/<font>

金宇彬得鼻癌的时候,我担心自幼患有鼻炎的我也得鼻癌。/<font>


/<font>

新闻爆出H7N9案例,我就坚决不吃鸡肉,出门戴口罩。/<font>


/<font>

不知名的公众号发布谁被偷了,谁被绑架了,谁怎么怎么样了,我就各种警惕,警惕到有人离我1米远时就紧张。/<font>


/<font>

朋友发布性方面的安全知识,我就觉得这个世界真可怕,从而禁欲禁欲禁欲,当然我也没机会。/<font>


/<font>

四川多地震,今天广东又吹台风,我就害怕我住的房子是否牢固。/<font>


/<font>

看见出车祸,我连走路都小心翼翼……/<font>


/<font>

我要尽一切努力保护好我自己,因为我要好好活着,还要活得开心。曾经我总是看轻生命,现在我懂得生命的可贵。/<font>


/<font>


​/<font>

谈及“死亡”,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font>


/<font>

死亡是一件很公平的事

/<font>

@路飞/<font>


/<font>


/<font>

前几天参加朋友母亲的葬礼,朋友说:母亲90岁高龄,脑出血昏迷2天后去世,比起5年前受疾病折磨多年去世的父亲,干脆、简单而痛快,真是一件幸事。追悼会上,悲伤的哀乐响起,人群中传出了哭泣的声音。我很平静,职业的缘故见惯生死。/<font>


/<font>

医院是生死离得最近的地方,有预料之中的死亡,有猝不及防的死亡,有如释重负的死亡,有扼腕叹息的死亡,有亲人环绕的死亡,有孤独悄然的死亡。/<font>


/<font>

见惯太多的死亡,出生、经历、身份、地位各不相同,生前能拥有的东西有着天壤的差别,在生命终结时医院的医嘱上都一样是“死亡”两个字。/<font>


/<font>

不论你富可敌国还是一贫如洗,不管是权倾朝野还是卑如蝼蚁,死亡在它该来的时候都会如期而至,不偏不倚。/<font>


/<font>


/<font>

你要说有谁能看穿生死,那属于极少数人。我们都害怕真正意义上的死亡,是因为它并不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考虑里,也许当你知道某个很久不见的亲戚或朋友去世,心里会微微颤动一下,因为他曾作为一个鲜活的个体出现在你的生命里,但也仅此而已。/<font>


/<font>

至亲离世是最痛苦的事情。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也往往来源于此,而有些年轻人也许觉得活着比死去更难。/<font>


/<font>

但不管怎样,思考死亡,不一定是坏事。也有大量的证据证明,意识到死亡可能会对人产生一个非常大的积极影响,并带来态度和视角的彻底转变。/<font>


/<font>

艺术家Candy Chang 做过一个艺术实验,她把一面废弃的墙上刷成了黑板,写满了before I die I want 的填空,才到第二天,Candy发现,那面巨大的黑板就几乎被填满了。/<font>


/<font>


​/<font>

谈及“死亡”,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font>

人们路过,抬头,于是驻足,捏搓一截粉笔,在上面写下简单的句子:/<font>


/<font>

/<font>

在我死之前,我想给成千上万的人唱歌。/<font>


/<font>

在我死之前,我想吃遍世界上所有的糖果和寿司。/<font>


/<font>

在我死之前,我想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font>


/<font>

在我死之前,我想再一次拥抱她。/<font>


/<font>

在我死之前,我想成为真正的我自己。/<font>


/<font>

/<font>


/<font>

这场艺术实验改变了Candy,也改变了很多人。之后,在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建起了不同语言的Before I Die的黑板,去重新思考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要过怎样的生活。/<font>


/<font>

或许当我们看到这样一些方式的时候,另一些让内心更舒服更积极的方式也就衍生出来,这也是另一层面的生代替死。/<font>


/<font>

我们热爱“生”的活力,热爱年轻,但也别排斥“死亡”。/<font>

至少,不要忘记它存在,无关悲观。/<font>

但求你我有一颗平常心,且好好活。/<fo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