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據中心能耗超過上海市,向可再生能源轉型迫在眉睫

9月9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與華北電力大學近日聯合發佈了

《點亮綠色雲端:中國數據中心能耗與可再生能源使用潛力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首次對中國數據中心行業採購與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進行了分析。《報告》指出,中國數據中心行業亟需在能源轉型方面體現創新領導力,應利用中國可再生能源市場化交易機制逐步完善的契機,採用多種途徑獲得綠色電力,實現數據中心行業用能的清潔低碳化。

中國數據中心能耗超過上海市,向可再生能源轉型迫在眉睫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全球信息數據總量呈現爆炸式增長。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時代,數據中心對電力需求增長迅猛。《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數據中心總用電量為1,608.89億千瓦時,佔中國全社會用電量的2.35%,超過上海市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1,567億千瓦時)。照此趨勢預計,2023年中國數據中心總用電量將達到2,667.92億千瓦時,未來5年(2019年-2023年)將增長66%,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0.64%。

《報告》研究發現,中國數據中心選址大多集中在北京、浙江、江蘇等可再生能源電力佔比較低的區域,行業目前尚未形成大規模採購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趨勢,2018年中國數據中心行業可再生能源電力使用量佔比為23%,低於可再生能源在中國全社會電力消費量的佔比26.5%。

《報告》肯定了中國數據中心行業在改善PUE(電源使用效率)方面所做的努力,但也指出,PUE的改善無法反映數據中心使用大比例化石能源所帶來的空氣汙染與碳排放問題。2018年全中國數據中心使用火電約為1,171.81億千瓦時,造成的主要環境影響包括煙塵4,687噸,二氧化硫23,436噸,氮氧化物22,264噸,以及9,855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資深項目主任張文佺表示:“在5G時代來臨之際,中國科技行業應當跨越‘PUE時代’,將採購可再生能源作為應對能耗挑戰的重要解決方案,在能源轉型方面體現創新領導力,成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節能減排行動的中堅力量。”

除了應對氣候變化與環境汙染等社會責任,減少能源成本、提高品牌效應以及滿足客戶需求等,也都是中國數據中心行業向清潔低碳轉型的驅動因素。

《報告》分析了目前中國數據中心採購綠電的主要途徑,包括自建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直接向發電企業採購綠電、採購綠色電力證書等。《報告》指出,隨著中國電力市場化交易機制的完善,數據中心未來有望通過分佈式市場化交易、委託售電公司代理綠電採購以及參與電力現貨市場交易等更多方式採購綠電。

張文佺表示:“在河北、貴州等可再生能源豐富的地區,已經有部分數據中心大比例使用可再生能源供電的案例,但在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與體量上仍顯不足。我們期待騰訊、阿里巴巴以及萬國數據等行業領軍企業能帶領中國科技行業在綠色電力採購領域實現跨越。”

《報告》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應擴大可再生能源市場化交易機制試點地區,讓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企業用戶參與可再生能源採購;應拓展綠證核發範圍,降低綠證價格;應將數據中心可再生能源使用與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掛鉤,提升部分東部地區數據中心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同時,相關政策應加強引導部分新建數據中心向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的中西部地區轉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