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重啟,遙望那一片人間煙火

武漢“解封日”火車票開售:可達多地 分散隔座。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天地四時,猶有消息。此時已是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解封,重啟,武漢,也開啟了通往春天的地鐵。

“重啟”,於武漢這座城市而言,早已如大旱之望雲霓,因為這座英雄之城封閉良久,犧牲太多。

而當“大門”重啟在即,武漢市民定然是激動萬分的,因為那個活潑靈動、極具煙火氣的城市,終於將要歸來。

武汉重启,遥望那一片人间烟火

4月2日,武漢吉慶街,小女孩暫時摘下口罩休息。攝影/新京報記者鄭新洽

凡是煙火氣,必有動人處。作為中國近代史上最早連通外界的城市之一,武漢從來就是一座活色生香的生活之城。這裡有熱乾麵的香氣氤氳,這裡有小龍蝦的辛辣鮮美,這裡有登臨天下的黃鶴樓,這裡有絢爛多姿的滿城櫻花。詩人說,“他們都到生活裡去了,那裡人口眾多”,武漢人便是了。

只是,當疫情的“黑天鵝”襲來,那些萬家燈火、自在人間,也只能“戛然而止”。在最艱難的日子裡,武漢企業停工,學校停學,熱鬧的人潮散去,江漢大橋不再川流不息,武漢人的自在與勝意,只能告一段落。

但武漢人有著天生的江湖氣魄、英雄氣概。他們忍得住,扛得下,當疫情來臨,這座辛亥革命的首義之城,也毫不猶疑地投入到了“戰疫”之中。暫別人間煙火的武漢,讓我們看到了這座城市的市民是何等堅強,這是熱愛生活的武漢人的另一面。

堅守就有希望。當以武漢為主戰場的全國本土疫情傳播被基本阻斷,當勝利的曙光閃現在地平線,武漢也將再次綻放她的勃勃生機。綠意爬上枝頭,櫻花開始綻放,武漢那久違的人間煙火,也回來了。

武汉重启,遥望那一片人间烟火

4月5日,武漢火車站,“全副武裝”的旅客。3月28日零時起,武漢市17個鐵路客運站恢復辦理到達業務。攝影/新京報記者鄭新洽

在媒體報道中,得勝橋老街上,已有居民搬出凳子在家門口閒坐聊天、唱歌跳舞,優美的歌聲在老街裡迴盪。

三鎮多家百貨商場,門口排起了長隊,一些專櫃櫃檯配上了洗手液和口罩,供有需要的顧客隨時取用,商場復工小心進行中。

在解放公園,居家隔離的市民也出來散步、遊玩了,這裡湧動著春意,場景一片祥和。有市民說,“好久沒來,感覺公園空氣都是甜的!”

而最負盛名的“過早”,也在有序“甦醒”。煙氣蒸騰中,那是老通城的豆皮,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蔡林記的熱乾麵,田恆啟的糊湯米粉,厚生裡的什錦豆腐腦與民生食堂的小小湯圓……

重重煙火氣,歷歷在人間。正在重啟的武漢,即將打開進出通道的武漢,有期待,有憧憬,有激動,也有幾分“小緊張”,種種情緒,都讓我們看到了作家筆下那個決不呆板決不枯燥的城市,那個具有散漫之美的城市,以及那個頗有野趣意境的城市。從來沒有哪個春天能被阻擋,正如一座城市的復甦,終將回歸它本來的模樣。

武汉重启,遥望那一片人间烟火

4月7日,胭脂路,市民在路旁“過早”。攝影/新京報記者鄭新洽

一個城市只有運轉起來,才有煙火氣。理想中城市就應該是這樣的:大街上車水馬龍,人們行色匆匆但內心溫和堅定;商貿市場熙熙攘攘,蒸騰著市井生活的人間煙火;單位裡熱火朝天,人們為美好生活而努力奮鬥。這是一座活力之城該有的樣子,也必定是重啟後的武漢呈現出來的樣子。

四方諸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再大的傷痛,再大的劫難,一座城市終要回歸平淡踏實的生活。對武漢而言,在這生活的鏡像裡,就是吃一份熱乾麵,登一次黃鶴樓,聽一聲鐘鳴,然後抿著嘴,重新投奔到那日漸平復的生活中去。

當然,解封不等於解防,打開城門不等於打開家門。現在疫情傳播還未徹底阻斷,無症狀感染者存在傳播風險,武漢疫情防控不能有絲毫鬆勁。這要求,武漢在解封的同時,還要建立疫情防控長效機制,持續做好小區封控管理,慎終如始,善作善成,最終也善始善終。

江面寬闊,波濤澎湃。無論如何,一個重啟在即的武漢正向我們走來。期待一起去黃鶴樓登高,去江漢路走一走,去吉慶街街邊吃碗熱乾麵!

□王言虎(媒體人)

編輯:王言虎 實習生:張曉雨 校對:翟永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